吕布在白门楼上摇尾乞怜,据说曹操当时准备给他松绑,但是被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就挖坑把吕布埋了。于是有人说刘备这个大耳朵太坏了,全忘了吕布辕门射戟的救命之恩。但是我们把白门楼上那场活剧来个复盘,就会发现吕布实际是自己作死——他那三句话句句找死,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就是“引喻失义”,气炸了曹操,等于给自己套了三根绞索,曹操不杀他都不行。

为了证明吕布是说错了话自己作死,咱们就先按照正史(《后汉书》《三国志》《英雄记》)记载,把吕布这四句话全文展示:“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邪?”“明公何瘦?”“大耳儿最叵信(是儿最叵信者)。”

白门楼吕布曹操(白门楼上曹操有可能饶吕布一命)(1)

这第一句话一出口,就已经注定了曹操必须杀掉吕布以绝后患。大家都知道,一般降将在胜利者“亲解其缚”甚至“解衣衣之”的时候,都要纳头便拜,表示“吾之生死,唯明公之命”。但是请读者诸君看看看吕布都说了些啥:“往后我管骑兵,你管步兵,天下都不够咱们打的!”人家曹操还没答应你投降呢,你却开始惦记上曹操的骑兵队了。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为依赖的精锐部队,就是当时最强悍的虎豹骑。这支骑兵部队,不姓曹和夏侯(一般来说必须姓曹,姓夏侯都不行),是没有资格当统领的:“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选谁来当虎豹骑统帅,曹操都要深思熟虑之后才好下决定,而吕布以来就要动曹操的命根子,这岂不是要了曹操的老命?

吕布没有认清形势,以为自己统帅骑兵有经验,被绑着跟在他身后的张辽更是称职的骑兵教官,有他俩管理,曹军骑兵的战斗力肯定会大幅提升,甚至比曹操带领的步兵更能打,但是只要曹操脑袋没进水,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根子让吕布攥着?

白门楼吕布曹操(白门楼上曹操有可能饶吕布一命)(2)

除了大言不惭地要跟曹操“分家当”,吕布居然还脑抽地当着曹操的面跟刘备套近乎,想让刘备给自己讲情儿,这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你还没投身曹营,就开始拉帮结派了。如果我给你讲情儿,明显是站在你这一边,白门楼够宽敞,曹阿瞒有足够的绳子把咱俩都吊上去!

当刘备刚投奔曹操的时候,程昱郭嘉都劝曹操早点干掉刘备,曹操也知道将来刘备会成为大麻烦,又怎么会让吕布和刘备走得太近?一个刘备或一个吕布尚且不好对付,这两个心腹大患抱成团儿,其危害可就是一加一大于二了。所以吕布等于又给自己糊上了一张催命符,又向鬼门关跨了一大步。

接下来的第三句话,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当面揭曹操的短了:“曹老头,你瘦了!”读过三国正史的读者都知道,曹操这个人长得不怎么样,矮小猥琐“不足以雄远国”。在宋朝以前,男人都讲究阳刚之美,没有连鬓络腮胡须,肥头大耳也是一种美,而尖嘴猴腮则是无福短寿的面相。曹操本来就不胖,要是再瘦一些,岂不成了人干儿?而且这句话也勾起了曹操的怒火:“当年你放火差点烧死我,一戟拍在我脑袋上,吓得我好几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咋能不瘦?我这头风病,可能就是那时候被你敲成的脑震荡!”

白门楼吕布曹操(白门楼上曹操有可能饶吕布一命)(3)

其实说完这三句话,吕布还有一线生机,而这一线生机恰恰是刘备带给他的,而他不但没抓住,反而狗咬吕洞宾开始破口大骂刘备。这要是换做别人,不管是刘备有心相救还是故意挖坑,都可以用一番说辞轻松化解。

刘备确实是说了“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当着曹操的面跟吕布划清界限,打消曹操心中的顾虑(怕刘吕合流),而擅长平衡之术的曹操一看刘备跟吕布已经翻脸成一对斗鸡眼,正好留下吕布来牵制刘备——这样一来,吕布就活了。

如果刘备是在挖坑要埋吕布,并且拉出丁原董卓当反面教材,吕布只要没被吓傻,可以就高骑驴:“丁原斗筲之徒,董卓残暴寡恩,哪能跟胸怀天下英明神武的曹公相比?良禽择木而栖,良辰择主而事,曹公皓如明月,丁董米粒之珠,我投曹公,是弃暗投明、韩信归汉,又怎么会有二心?”这话一出,曹操一定会被拍得眉开眼笑 ——曹操很喜欢听奉承话,所以他最喜欢的是郭嘉而不是荀彧。

白门楼吕布曹操(白门楼上曹操有可能饶吕布一命)(4)

曹操一听吕布骂街,也从心眼里感到膈应(曹操经常挨骂,所以特别讨厌喷子),于是“缢杀布。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然后葬之。”由此可见,懂语言艺术的高人和自以为是的喷子,下场是完全两样的:高人懂得花花轿子人抬人,越抬越高;喷子是以无知为有知,胡骂乱嚼,最后骂丢了前程和性命。

只是有一点笔者一直没闹明白:刘备在白门楼上对曹操说的那句话,到底是想救吕布,还是在给吕布挖坑?《三国演义》的作者曾经很遗憾地说:“玄德既知(吕布)能啖父,争(怎)如留取害曹瞒?”但是以刘备的老谋深算,是真的不想留下吕布来给曹操制造大麻烦吗?刘备那句话或许是挖了一个坑,但是他想埋的是曹操还是吕布,还真的很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