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都深受中国百姓的喜爱,在民间有着特别大的信徒基数,中国人遇到棘手的问题,总喜欢去寺庙里求神拜佛,希望菩萨能给他们指点迷津,去寺庙烧香拜佛似乎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虽然说这样的讲法缺乏实际的依据,但是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在中国古代,很多朝代的统治者对于佛教也是十分推崇,他们甚至亲临寺庙,御赐匾额,就连寺庙的很多得道高僧也能成为皇帝的座上之宾,从此名扬天下。不过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很多人都弄不清楚。
其实梁宏达老师跟我们解释过,而且区分了什么是寺什么是庙,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如何解释的。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寺庙,总以为这两个名词含义基本相同,但是这其中的区别很大。中国古代这两个词是分开用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寺”最开始是指古代政府的行政部门,比如大理寺,这是一个专门处理朝廷案件的部门,其中最主要是对政府相关官员进行专门的考核或对法律进行执行的部门,只不过到了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法师也应运而生。
统治者开始看到佛教教义对于统治百姓有着极大的好处,于是开始着手宣扬教义,也基本认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这些法师开始拥有讲经的专门地盘,这就是“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佛教的“寺”和政府行政部门的“寺”,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之后讲经所用的“寺”直接用于供奉菩萨佛主,白马寺就属于后者,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佛寺,后世的很多庙宇直接称为“寺”。
“庙”在中古代就有,是纯正的中国本土的文化代表,这是我们古人用于供奉先人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比如空庙,就是为了供奉孔夫子,便于我们祭祀的场所。
当然,也有一些民间广为流传的庙,比如龙王庙、土地庙等。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庙其实是用来祭祀德高望重、有所作为的名人,他们往往有功于国,死后方可入庙。
寺庙之间的区别很大,“寺”一般有两个含义,一者是指中国古代的政府行政部门,比如大理寺、鸿胪寺等;二来指的是外来宗教的宣讲场所。
“庙”指的是德高望重有功于国的人,当然这里的人已经被民众偶像化,称为民众心中的神,他们的尊崇,是对功臣烈士的怀念和尊敬;但是在“庙”里,人们求的是平安富贵,是对现实人生的不满才会寄托于虚妄,在中华文化的结构构成中,“寺”和“庙”有着不同的含义,将二者混为一谈是不科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