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云:“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因为“穷达皆由命”,所以做好当下的好事就好,不要牵挂以后的前程发展。说这话的是“不倒翁”冯道,他历任四代十朝,皆为宰辅。

但古语又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思很明白,“善恶皆有报”,只要做了好事,就有好运降临,只要等着就好,因为因果循环,皆有定数。

可是,很多人有过经历,人为善人,做的也是善事,可善良却没有好回报,受过你恩义的人却是白眼狼,有的还反咬你一口,让你境遇更加糟糕。“升米恩,斗米仇”就是现成的例子,你给别人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但如果给他的帮助很多,让他形成依赖,最后的结果却是怨恨你。这跟“善有善报”可是相悖。

于是有人就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其实意思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让人等,总有一天会等到。而有的教义则更加让人难受,说“这一辈子若等不到回报,就会报答在你的下一辈子身上”。

可是现代人讲究的是“即时回报”。为什么游戏这么火爆,就是因为“即时回报”,你做了什么,马上得到什么,一秒都不会耽误。所以,现代人等不起,做了好事,就要好运降临,一刻都不想等。因为在他们看来,所有让等的好事都是老板在“画大饼”。可是做了坏事,却又换了一副腔调,想让“恶报”永远不要降临,或者降临到下一辈子身上。

做好事的人运气都不会差(有些人做了好事)(1)

所以说,现代人很多都是生意人,都把生意算得门清,自己不能吃亏,一点亏都不能吃。跟老祖宗说的“吃亏是福”的价值观,很是相悖。

但有人很善良,却总是遇到恶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个女人很有善心,对老人很怜悯,就算每天要绕远路,也会光顾一家老人开的超市,不是超市货品不同,而是她觉得“老人一个人看店,很是不容易,她每天不过多走几步路,却可给老人带来受益”。人是好人,事也是好事,可是有一天老人却诬赖她“偷了东西”,理由是她没有扫码。虽然最后只是一场误会,她也解释清楚了,可心却寒了。因为在她看来,她绕远路过来,本是为了做好事,可做了好事却没有好报,都来过这么多次,已经成了熟人,却在事情没查清之前,想也不想就诬赖她,真是让她这个好人心冷了。

这个女人还做过很多的善事,譬如路上遇到老人水果没有卖完,即便她不喜欢吃,还是买上很多,就为了老人早点收摊回家。可是,有一天天晚,她遇到一个老人卖苹果,都是箱子装的,尽管家里苹果还有很多,她依然买了两箱。她以为只是做了善事,可是回家一看,箱子里却塞着两块砖头,苹果只有寥寥几个,还是坏的。那老人看她每次买水果都不开箱检查,于是用砖头糊弄了她,把她当成了冤大头。而在她看来,她不开箱检查,是因为怜悯老人不易,是在做好事,既然是在做好事,老人自然应该回报她,给她的苹果都应该是最好的。可是,恰恰事与愿违,老人不但没有回报,还把她当成“冤大头”来宰。

看似她做了好事,却总是碰见恶人,其实,细究起来,她这好事做的,却是不合时宜。都说“善良应该带有锋芒”,做好事也应该看人看对象。她以为不开箱检查是对老人信任,可在老人看来,她却是不懂“门道”,可以糊弄的客人。她以为多走远路是在支持那家超市的老人,可在老人看来,她不过就是普通一顾客,丝毫没有领会到她的好心。

这就是“关系错位”,你以为的好事善行,别人却没有收到,或者错把你的善行当做“傻子来戏弄”。这样的好事做多了,自然会寒心,会以为“好人没好报”,或者这世界的老人都“不应该同情”。

做好事的人运气都不会差(有些人做了好事)(2)

其实,这个女人之所以没有好运回报,不是“善有善报”没有道理,而是她用错了方式方法。就像你放生动物,以为是在做善事,却破坏了生态平衡,造了更大的孽。这个放生,自然不会给你好运回报,反而会带来厄运。

在古代的时候,种地要看天时,什么时候下地,该种什么作物,农民心里都门清。可是有一个县令,为了让农民增产,于是给农民下了规定,什么时候应该下地,什么时候应该捉虫,什么地应该种什么作物。县令是好心,可因为不懂农时,反而让那个县一年没有收成。

这就是“好心办了坏事”。县令出于好心,可结果却事与愿违,为什么?因为他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像朱元璋废掉了宰相,什么都是自己一肩挑,是皇帝中的“劳模”,可是,在他治理下,国家却是每况愈下。就是因为他在跟历史规律对着干,这样只会让好事慢慢变成坏事,而人也不会得到好运回报。

所以,在“好心却没好报”的时候,不要起什么“怨恨之心”,认为自己“付出没有回报”,其实可能只是,“上天打了一个盹”,或者是你“好心用错了地方”,不要灰心,很多事都有定数,你的好运应该只是在路上。

做好事的人运气都不会差(有些人做了好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