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走到心里去,打动心灵的深处”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相信对大家的感触都很深,无论从哪个角度,我相信它都可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育,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因材施教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因材施教是怎么做的(浅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怎么做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走到心里去,打动心灵的深处。”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相信对大家的感触都很深,无论从哪个角度,我相信它都可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育。

而在这部影片中,因材施教这个主题更是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因材施教,指的是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它出自于《论语·先进篇》。那么针对这部影片,我就从因材施教这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规则,制度。教与学是一个人性化的过程,但规则与制度这两个字眼却在这部影片中多次出现,在大人们的眼中,伊桑的活泼好动似乎与教育方向、教育目的背道而驰,他的天马行空在所有人眼中就是问题症结所在。没有人会想到每个人都有个性化意义存在的空间,但尼克老师的出现,就是这样一个契机,为伊桑打开了另一扇人生之门。的确,当今教育只有因材施教,学生才会实现快乐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发展。一方面教学的进度和高度要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性格差异。

第二,因材施教要做到: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在影片中,伊桑擎着眼泪,无助的脸庞,被父亲打以后的害怕,以及被送往寄宿制学校后望着父母远去背影的彷徨。我觉得这是一种用沉默表示的无声的反抗,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尼克老师才发现了,他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因材施教,实现了伊桑的快乐发展。英国的教育立法强调,所有儿童都有权学习“广泛的、均衡的,相互关联的,适应个别差异的”课程。所以,以后的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课知识,还要有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气氛的能力,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以及家庭情况。

第三,合适的分层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

我记得我在以前的的时候,曾经看过这么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它是讲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成长历程的,如果有看过的同学是否还记得,毛泽东在考入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后,期中考试时,文学、社科类科目都是满分,唯独数学、英语不及格,他已经成了有些老师口中的智障,因为这个原因,他差点被学校开除。但他的老师杨昌济,徐特立,等人都认为他是文学界的天纵奇才,可以让他从今往后有偏科的权利。就是这样一个决定,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政客,一个伟大的领袖。因此,分层有助于“因材施教”的开展,因材施教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第三、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身心的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伊桑是有诵读能力障碍的孩子,但他的绘画却是天赋异禀。幸亏他遇到了尼克老师这样的伯乐,从内心深处发现了伊桑的闪光点。尼克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人要像张海迪那样遇到那么多的困难依旧不气馁,活得很精彩。

第四、实现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和社会也责无旁贷。除了伊桑,还有一个可能会被我们所忽视的人,那就是伊桑的哥哥——尤汉,有一次网球比赛,尤汉在父母殷切的目光中失败了,当时他的父亲那满是失望的眼神至今仍令我历历在目,我相信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庭,是教育不出自信的孩子的,因为他们只教会了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鲜花与掌声,却没有教会他们怎么样接受失败,怎么样在失败中站起,我想这是最大的悲哀。更甚者,望子成龙心切,期盼伊桑能和哥哥一样优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外界环境,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要实现因材施教,家长必须和自己的孩子做好沟通方面的工作,随时关注孩子的动态发展,让孩子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呵护孩子的个性发展。社会也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鼓励创新的环境,不能束缚孩子个性的发展。

最后,我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几句话来总结下,“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后当老师,平凡如斯的我们虽然没有伯乐那样的能力可以发掘千里马,但是我们却可以用爱温暖身边每一个人,尊重个性差异,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就像尼克老师那样,用爱点亮地球上的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