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众85花中转型最为成功的莫过于赵丽颖,前有《幸福到万家》这种农村题材的剧作,打开了她的戏路,后有《风吹半夏》在大批国产大女主剧陷入创作常规窠臼的同时,也真正彰显了赵丽颖的演技。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

但在一众高口碑的评价之下,依然出现了一些看似很容易被大众理解所接受,但实则毫无理由的评论,比如赵丽颖没有“少女感”了。

在赵丽颖选择许半夏这一角色时,她真正要塑造出来的就不是一个以“白幼瘦”为美的单一标准的角色,而是一个有野心,有杀气,在坎坷荆棘中野蛮生长的独立女性角色,真正抢眼也具备吸引力的是这一人物身上的个人魅力。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2)

对比当下流行的“傻白甜”“白莲花”以及打着大女主,实则全靠其他人拯救,并且开启主角光环的女性角色截然不同。但这样的魅力完全被忽视,却仅仅只是因为赵丽颖的脸不够有“少女感”而成为了她被诟病的原因,当真是令人觉得讽刺。

但也正是通过这种片面的评论反映出来的是观众对于男女演员的不同评判标准,在赵丽颖被指没有“少女感”的同时,却没有多少人指控剧中的男主角李光洁和欧豪不具备“少年感”。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3)

创作讨好年轻观众,多样美被狭隘标准

在诸多题材类型中,最喜欢营销“少女感”的莫过于偶像甜宠剧,这类题材的剧集之所以将女性角色身上的“少女感”当作卖点和看点之一,主要是因为这类题材本身更为看重的不是作品质量,而是颜值。

大部分年轻观众看偶像甜宠剧的唯一诉求就是男女主颜值一定要够高,否则就失去了看这类剧作的意义。男主角阳光帅气的“少年感”,女主角貌美如花的“少女感”就成了考量演员是否适合角色的唯一标准。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4)

有演技但缺乏“少年感”和“少女感”的演员,自然就被这类题材剧拒之门外了,比如中年实力派中的张译,于和伟,雷佳音等人可以在各路题材全面开花,却唯独不适合偶像剧。

因为偶像剧的受众群体大都是年轻的观众,小则十几岁,大则30岁左右,他们的期待渐渐成为了作品追求的内核,当颜值成为了硬性需求,那么所谓的剧情人设,一些演员演技等都会成为次要的条件,必须是颜值至上才能满足观众喜好。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5)

但实际上原本观众的审美并没有如此狭隘的标准,只是因为作品在试图打造年轻人审美标准的同时,将美固化成了“少年感”和“少女感”的这一种,在讨好这些年轻观众的同时,也将风向引到了一个特定的窗口,能够吹进年轻观众心里的这股风,就变成了单一的颜值。

这就使得多样审美的可能性在影视创作过程中直接被规避,从而演变成了年轻观众的内心期待,而背后影视剧创作又是在高度流水线式制作的情况下,已经让迎合观众喜好变成了引导观众喜好。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6)

这更像是作为接收端的观众与创作端的影视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微妙的合作,处于创作端的影视人们不再试图创作出更具新鲜感和多样性审美的作品,而作为接收端的观众们又对于这类题材没有过多的需求,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彼此约定俗成的现象。

而另一个助长这一风气的群体则是各路小花们,她们本身出圈的原因就不是演技有多么出挑,而是颜值高,再加上大量的言情偶像剧,甜宠剧的积累,都让这些小花们凭颜值就能在娱乐圈中杀出一条血路。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7)

作为85花顶流中的一员,赵丽颖最早也是因颜值而被推向高位,但如今她却不像其他的八五花一般依然看重自身的颜值,而是打破这种审美局限性,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在专业领域上试图有更高的作为。

但这本身就挑战了喜欢她们的粉丝群体的审美偏好,以至于脸不再那么好看,但演技却拥有质的飞跃的赵丽颖,因没有了审美片面单一的“少女感”而遭到诟病,而给予赵丽颖这一评价的绝多数都是她本人的颜粉或是其他小花们的粉丝。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8)

过度强调一位演员的颜值本身就是作为粉丝的心虚行为,任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出现老态,即便是曾经的林青霞,王祖贤这样的大美女,在年过半百之后也早已出现衰老迹象,30加的女明星,勉强还能营销所谓的“少女感”。

但到了40岁,50岁,如果能够拿得出手的还仅仅只有早已不再契合她们的年龄与气质的“少女感”,恐怕只会更早的沦为笑话。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9)

因此对于这些女演员而言,像赵丽颖这样转型是必然的,而在转型的过程中,遭遇没有“少女感”的吐槽也将是必然面对的。拥护演员本身“少年感”“少女感”的粉丝,不见得到了四五十岁,还能违心的认同演员的状态丝毫不变。

他们要么转粉更年轻的明星群体继续为自己的这种单一审美寻找落脚点,要么打破自己的审美常规去欣赏女演员的更多可能性。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0)

男凝视角下的少女感,是长期审美规训的结果

演员不需要通过少女感来证明其自身的魅力,但对于拥有“少年感”或是“少女感”的演员而言,也绝不是其劣势而是优势。比如谭松韵可以在30岁左右的年纪演高中生,让人没有违和感,还能推出一部火爆的校园作品也不失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1)

因此对于演员而言,有少女感并不是应该被诟病的原罪,人们对于女演员身上缺乏少女感的负面评价以及羞辱才是真正令人反感的。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2)

过去“少年感”和“少女感”都是褒义词,只不过对于女演员是否还存有这种青春的味道,用的是“少女感”,但对于男演员用的却是“少年感”而非“少男感”,可见对于很大一部分人而言,所谓的“少女感”,更多的是男女关系中男凝视角下产生的一种审美。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3)

这就导致“少年感”是褒义词,却让“少女感”渐渐变成了性质有明显差异的负面词汇,当越来越多的女演员被指控长得不够年轻好看,却要强行演少女,或是原本凭借颜值出圈的女演员如今却走出了这一舒适圈,不拼颜值拼演技都成为吐槽的众矢之的。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4)

这就意味着对女演员们有偏见的人,对粉丝或是演员本身进行着隐形的PUA,而很大一部分人不但没有意识到这种PUA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自己的审美,甚至还成为了迎合的群体,可见“少女感”也是长期审美规训的结果。

女演员女明星应该是什么样的,或是她们诠释的角色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标准,没有人能够给直接的定义,过去人们喜欢“傻白甜”和“白莲花”,但如今这两类角色早已不再讨人喜欢,反而是一门心思搞事业的飒爽大女主更有市场。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5)

观众们的审美可以不被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类型,随着阅片量的不断提升以及影视作品的质量提高,人们的需求也有变动,但长久的偶像剧审美范版已经让一部分观众在缺乏自我独立审美的前提下,忽略了自身需求多样化的可能性。

国剧市场上的中年演员们因为尝试了不符合自己年纪的角色成为大家吐槽的众矢之的,但女演员的生存困境明显比男演员要艰难的多。在《如懿传》中,周迅和霍建华都是从少女少男演起,然而批评声却是主要围绕着周迅展开。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6)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女艺人在拥有一副好看的皮囊的同时,却因这种审美趋势带来的焦虑使得她们忘记了自己身上还有更多的闪光点,即便是像周迅也会因自己不断变老而心态失衡,但她真正的魅力所在并不只是那副好看的皮囊。

还有很大一部分女演员打着所谓年轻演员演技容易不到位的旗号,而亲自上阵演绎少女的角色,其背后也是所谓的“少女感”审美盛行,使得她们也产生了有“少女感”才能被观众所接受的错觉,将这一颜值上的优势当成了吸引观众唯一因素。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7)

但也有很多女演员从不把所谓的“少女感”当成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多像《风吹半夏》这样的作品展现了女性的多重魅力,可以是她们的真善美本性,也可以是敢爱敢恨的撒爽性格,审美本就不该被单一束缚。

赵丽颖在《风吹半夏》中不但打破了自我的舒适圈,同时也摒弃了最开始走的花瓶偶像路线,对于30加的女艺人来说,能够有这样的觉悟的野心,以及想要转型就能够完成转型的魄力和能力,本身就是最值得赞扬的。

赵丽颖撑不起许半夏这个角色 赵丽颖本身也好(18)

而所谓的“少女感”反倒成为了她们诸多优点中最不起眼甚至最不紧要的那一个,作为演员相较于留住自己的美和所谓的年轻感,倒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放在作品与演技上。

因此许半夏也好,赵丽颖本身也好,少女感不过是一副旧皮囊,试图留住青春少女感不如彻底摒弃,寻找更能立得住脚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