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门诊遇到几位年轻女性,她们的病情非常类似。都是在几周前出现过一次尿路感染的情况,当时的临床表现就是尿频尿急、尿痛,诊断明确后给与了抗生素治疗。几天后复查尿常规均提示尿路感染症状已明显控制。但是她们这次来门诊一致反映的是,尿频尿急的症状无明显好转。医生建议她们可以尝试憋尿,适当延长排尿间隔的时间。

可以憋尿吗?(究竟能不能憋尿)(1)

她们就有一个疑问,究竟能不能憋尿?在我们认知中,一直接受的教育就不是不能憋尿吗?憋尿容易憋出毛病。那为什么医生还要叫我们憋尿呢?

首先正确认识什么是憋尿?

如果将膀胱比作一个容器,那这个容器的容量就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平时听到老人所说的“憋尿”其实更多意义上是膀胱中存储的尿液超过了“膀胱生理性容量”,但是却自我控制不去排尿。

可以憋尿吗?(究竟能不能憋尿)(2)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膀胱容量当达到200ml时,就会出现尿意,也就是膀胱会提醒你,小便已经存储到一定容量了,可以去排尿了。但这个时候其实膀胱还是有存储空间的。正常人的膀胱容量在500~600ml。如果超过这个量,你还在“憋尿”的话,这个时候就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了。

长久憋尿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是损伤,首先是对于膀胱的损伤,由于长期憋尿,相当于膀胱一直在超负荷运作,这个时候膀胱的逼尿肌就会受到损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和残余尿增加的情况。

可以憋尿吗?(究竟能不能憋尿)(3)

其次是对肾脏的损伤,正常膀胱容量下膀胱是一个非常智能的器官,它能通过自我调节将膀胱压力维持,但是长期憋尿以后,就容易导致膀胱高压,这个时候从肾脏排出到膀胱的尿液,就可能因为压力增高而返回至肾脏,会导致肾积水的发生影响肾脏功能,也容易将细菌带入至肾脏,造成感染。所以对于这种憋尿,是临床上不推荐也不建议的!

那为什么医生还建议憋尿?

上面所讲的是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长久憋尿会导致身体的损伤。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像最开始说的那几位女性患者一样,在这种病理情况下,“憋尿”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膀胱行为训练”。

可以憋尿吗?(究竟能不能憋尿)(4)

较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多数是女性在尿路感染以后,因为尿路感染会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还有就是前列腺增生早期出现尿频症状时。这个时候膀胱会变得极为敏感,往往有尿液时就会刺激患者要去排尿,膀胱其实本身并没有达到正常的生理容量。这部分患者往往去厕所排尿时,可能尿量也就在100ml左右,甚至更少。

当尿路感染症状控制后,大部分人这种尿频尿急症状就应该能有所改善,但是有部分人就不会。她们的膀胱已经记忆了这种排尿行为习惯,又考虑到“憋尿”对身体不好,所以每当有尿意的时候就会去厕所解决,久而久之就出现了长期尿频的情况。

可以憋尿吗?(究竟能不能憋尿)(5)

这其实是一种病,在临床上的诊断是“膀胱过度活动症”这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较为常见的一个病因就是因为感染后膀胱感觉过敏,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就会出现排尿预防。但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器质性的变化!

什么是膀胱行为训练?

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或者前列腺增生早期出现尿频的患者,其实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前,都有这一治疗方式。但是很多患者从心理是无法接受的,又不吃药,你就让我憋憋小便,这个症状就能改善?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膀胱行为训练主要目的是减少排尿频率、改善尿急症状,延长排尿间隔、增加膀胱容量,恢复患者控制膀胱功能的信心。

膀胱行为训练如何做?

膀胱行为训练并不是一味地就让患者“玩命”的憋尿,而是有方法的:1.指导患者白天每1.5小时排尿一次;2.达到1.5小时排尿1次的目的后再延长排尿间隔半小时,每2小时排尿1次;3.每日摄入液体量处于正常水平(小于1.5L每天)。研究显示,通过这种方式,6个月后90%的患者得到控尿,83.3%的患者症状消失。

可以憋尿吗?(究竟能不能憋尿)(6)

总结一下,膀胱行为训练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憋尿”是有所区别的,对于膀胱过于敏感导致的尿频患者,可以尝试延长排尿间隔这一保守治疗方式来逐步让膀胱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建议是在医生指导下,排出其他器质性的疾病后,可接受这种行为干预的方法!

我是泌尿外科韶云鹏,一个专注泌尿外科科普的医生,如果文章对您或身边人有用,感谢点赞关注转发,谢谢!#谣零零计划##健康明星计划#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