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大夫最初是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的一个分封级别。
在西周的分封制中,天子分封土地给诸侯治理,诸侯再将自己的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卿大夫治理。
卿大夫下面还有士,卿大夫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世袭统治权,同时效忠于诸侯。
东周时期,在诸侯王脱离周天子控制崛起的同时,卿大夫阶层也开始崛起。许多诸侯国也出现了卿大夫控制诸侯国政治的现象。
比如,孔子时期的鲁国朝政就是在季氏三家卿大夫的把持之下。甚至,一些强势的卿大夫干脆弑君自立。
秦统一六国之后,由于分封制已经被郡县制所取代,卿大夫这个封建领主也就不再存在。
“卿大夫”这个词分裂为“卿”和“大夫”,均是官职名称。“卿”是仅次于“公”的官职级别。
秦汉时期,朝廷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如大理寺卿、太常寺少卿等。清朝时期,则常以三品至五品卿作为官职虚衔。
另外,“卿”还被皇帝用作对于大臣的爱称。因此,皇帝常直接称大臣为“爱卿”。
而“大夫”也是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呼。秦汉时期,中央要职中就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官职。
除此之外,“卿”与“大夫”最初时也有一些区别。卿一般是指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大夫则指地方大员。
后来,这些区分也逐渐不那么明显了。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