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均鸣

在我与吕颖虹先生为数不多的交往中,他的沉稳与安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讷于言”的表象背后所掩藏着的“敏于行”的气质很容易被忽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面对颖虹先生在艺术领域所达到的高度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发现。他像一株生长在大山深处的野梅,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寂寞地生长,孤独地开放。如今回望,已是花蔓山谷,迎风摇曳。

今年,颖虹先生历时两个半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六尺整纸的《崂山十二景》系列。该作品以磅礴的气势,奇妙的佳构重新诠释了崂山的壮美和秀丽:峻岭和苍松,烟霞与飞瀑,叠石及旭日,还有杂树、农舍、修竹、溪流……等等。在画家的笔下,崂山的景致鲜活灵动,蓬勃昂扬;泉鸣谷应,风生水涌。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画面,均采用了仰视的角度:画家把自己置身于山脚之下,流泉之侧。放眼打量,满目尽是嶙峋怪石、葱茏绿树。颖虹先生把对崂山的敬仰之心统统流露在无声的画面里了。这当然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一种情怀,作为一名地道的崂山人,颖虹先生对于家乡山山水水的偏爱与敬畏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也是其它“过客”无法企及的人生经历。

必须承认,《崂山十二景》系列作品是近几年崂山题材领域的宏篇巨制,其呈现出来的艺术造诣与艺术高度不容置疑。颖虹先生为此做了多少基础性“功课”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却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些年,颖虹先生坚持野外写生,仙山探幽已经成为习惯,“搜尽奇峰打草稿”已经成为他流淌在血液里的艺术理念。“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那些跋山涉水的日子,注定成为画家拥有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们知道,人文素养是区别画匠与画家的重要因子。作为画家,能够娴熟地把握构图、远近、虚实、明暗、透视、色彩等技法固然重要,文化积累更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门坎”,这道“门坎”恰恰是横亘在画匠与画家之间的一座高山。环顾当下熙来攘往的绘画领域,许多人迷失在喧哗的红尘里,压根儿找不到抵达艺术巅峰的文化蹊径。这些年,颖虹先生在专注于绘事之余,还着力涵育自己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修养。特别在书法、诗词、楹联方面用功最深,用情最专。此次创作的《崂山十二景》系列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呈现:每幅画面均题有一首藏头诗,每首诗都合仄押韵。被诗人同道“点赞”,让画家同行“佩服”,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这种“诗画合璧”的绘画作品如同空谷幽兰,绝璧崖柏,散发出阵阵迷人的暗香。

中国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笔墨与传统文化,是一株根置于中华大地上的奇葩。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领域里最具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辨的品类。“放怀于天地外,得气在山水间。”纵观中国绘画史,许多人沉浸其间,孜孜以求,甚至耗费了毕生精力。乐此不彼,或乐此不疲。颖虹先生走上山水画的艺术道路也许出于一种冥冥之中的天意,而以崂山为表现主题则是他摆脱不掉的宿命。面对崂山的深邃与俊美,别无选择,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最美的艺术会说话。面对颖虹先生的《崂山十二景》系列,不同的观赏者一定会有不同的解读。有的人会找到那些熟悉的山川与河流;有的人会发现那些陌生的云海与日出。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能够由此激发出爱上这片热土的豪情,那也许是画家本人最希望的。时光如水,江山依旧。那些貌似一成不变的景物,终究要在时间的打磨下留有或明或暗的痕迹。颖虹先生画的是崂山,也是中国;画的是当下,也是未来。其实,面对崂山,我们都是时间意义上的“过客”。略显不同的是:一万个观众的心里装着一万座崂山,每一座崂山都曾经是我们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俯仰之间无愧于此生此世。颖虹先生今年已经61周岁了,他开始走进人生的收获季节。他的绘画艺术也颗粒饱满,泛着金黄。眼下的颖虹正在他所热爱的田野里辛勤劳作,挥汗如雨!

2019年8月9日于青岛崂山(本文作者:崔均鸣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研究室主任。知名作家、美术评论家。)

崂山十二景山水画之题画诗(全部是藏头诗)作者:吕颖虹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1)

巨峰旭照:

巨顶晨来笑脸堆,

峰烟幻化紫霞飞。

旭光向远接天宇,

照亮东方好运归。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2)

龙潭喷雨:

龙腾峭壁向海东,

潭水幽深孕大风。

喷勃豪情成霸气,

雨烟沁肺碧连空。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3)

明霞散绮:

明光普照动夕烟,

霞聚祥和映满天。

散适寻幽仙在洞,

绮云萦绕幻无边。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4)

太清水月:

太古幽奇现崂山,

清音静远境如仙。

水波闪耀秋风冷,

月影浮光浪里癫。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5)

海峤仙墩:

海东雄峙岸无边,

峤岳烟波道骨添。

仙境何须多炫彩,

墩石神话万年传。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6)

那罗佛窟:

那许无心洞里眠,

罗汉修行不计年。

佛祖能容天下事,

窟宅正果出神仙。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7)

云洞潘松:

云遮半壁峭岩轻,

洞府无人却有风。

蟠亘腾龙飞万古,

松涛翠掩水波清。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8)

狮岭横云:

狮峰傲立震苍穹,

岭翠松青若豪雄。

横贯西东千万里,

云头舞动势如虹。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9)

华楼叠石:

华表称奇古韵生,

楼台突立带柔风。

叠出神话仙姑美,

石运从来伴劲松。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10)

九水鸣漪:

九曲漫舞涧成文,

水作龙吟曙色新。

鸣向天边歌难断,

漪波醉眼更挠心。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11)

岩瀑潮音:

岩生万古立天东,

瀑布飞流泻劲风。

潮起轻云舒广袖,

音携憧憬韵无穷。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12)

蔚竹鸣泉:

蔚荫漫野赖天真,

竹木轻摇曲径深。

鸣雀高飞巡碧宇,

泉声百里有佳音。

作者简介:

崂山仰口山水画(山鸣谷应 风生水涌)(13)

吕颖虹,字彩桥,号大临居士,别号铁犁斋主、崂山人。祖籍崂山,1958年1月生于青岛。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壁画协会理事;青岛市工笔画学会理事;青岛市漫画家协会理事;红领巾书画艺术顾问;中国(崂山)道家书画院会员;中国健康产业委员会山东书画院副院长;青岛北部画院副院长。青岛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先后在全国、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国画等美术书法作品200余幅,诗歌(含题画诗)、散文、楹联等作品200余篇(首)。在搜狐网、人民经济网、中国纪实网、齐鲁网、青岛新闻网等发表诗书画作品500余幅。山水画在山东省美术作品展中多次入展及获奖,在首届琴岛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中获佳作奖,在第二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中获金奖。楹联作品多次在省、市征联活动中获优秀奖、最佳奖。山水画作品被收入《中华名家书画》、《美德山东·山东省首届网络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等十多部专集。2011年,由著名学者、美术评论家、书画家邱振亮教授作序的《吕颖虹山水画集》问世;2017年,由西泠印社编辑的《吕颖虹崂山画集》出版。《青岛日报》、《青岛画报》、《老年生活报》及人民经济网、中国纪实网、齐鲁网、青岛新闻网、半岛网等均有整版或专版刊登山水画作品及评论。并被选入《当代书画家名录》、《当代艺术家名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