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网

2月11日除夕—2月17日正月初六,全国总票房78.22亿元

截至2月17日,全年总票房115.88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112.26亿元

鸡年贺岁电影推荐(牛年电影春节档)(1)

穿越背后的亲情思考——观电影《你好,李焕英》

作者:卢颖

牛年大年初一,由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持续上涨的口碑和屡登微博热搜榜的话题讨论,使这部影片迅速走进大众视野。观此电影,给人带来很多惊喜。

这部电影,导演贾玲从亲身经历出发,从她和母亲的错过与遗憾着手,在弥补错过与遗憾的切入中,展开整个故事。稍作功课,不难发现早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作为演员的贾玲就曾以喜剧人的身份,为大众演绎过同名小品,收获满堂喝彩。时隔数年,这回贾玲又以导演的身份重新将该作品以电影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足见她对离世母亲的用情之切,也足见埋藏在她心底的执念之深。在宣传电影时,贾玲说,她对这部影片注入了真情,她愿意把心掏出来给观众看。

作为一个19岁就失去了母亲的女儿,贾玲何尝不是在多年错过的痛苦与遗憾中,才酝酿出了这部“真情之作”呢?因此,这部怀念母亲、渴望弥补遗憾的作品,其创作初衷似乎不只是票房大卖那么简单。创作者以亲身经历言真情,使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对一个个电影细节产生共鸣与共情,背后所蕴含的,是她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所有人道出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观众看完电影,对“亲情”这个词有了更多的理解,甚至产生想要马上回家看望父母的想法,那么,创作者的初衷或已就实现了。

电影中的穿越包含着的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谎言”,回到过去当然不可能,奇妙的是,观众明知不可能,却也心甘情愿地认同电影中贾晓玲的行动初衷。此时,观众和贾晓玲产生了同样的想法,即:哪怕她自己会因为改变过去而消失,也愿意母亲一生高兴。由此,人们不能不为贾晓玲的“英雄主义”而感动。可事实证明,人们又被骗了,这次人们不是被电影情节骗了,而是真真正正地被电影中的母亲骗了——不是女儿成全母亲,而是母亲在成全女儿,在电影最后,观众才恍然大悟:母亲想要的高兴,只是女儿的健康快乐而已。

世间亲情种种,作为儿女的我们,又何曾不陷入过那种“谎言”背后的亲情呢?虚虚实实的穿越,让我们对亲情有更多思考。

鸡年贺岁电影推荐(牛年电影春节档)(2)

最大的价值是文化交融——观《唐人街探案3》

作者:黄春馥

今年的《唐人街探案3》有个很大的反差:票房直冲30亿元,评分却无法跟高歌猛进的票房成正比,它是烂片还是好片?这个现象引人思考。

从制作上讲,这部片子大咖云集,汇聚了人气小生、武打笑星,还有众多娱乐圈赫赫有名的人物,但在逻辑性上,影片的情节安排还是有很多硬伤的。电影的基本构架来自西方著名侦探小说家密室之王卡尔·迪克森的密室推理,特别是卡尔的《犹大之窗》,对这部电影影响很大。《犹大之窗》也讲了未来的翁婿两人在密室中见面,女婿喝下酒之后昏迷不醒,被人利用陷害的故事。只不过在《唐探3》里,翁婿换成了两个大佬的对峙。

另外,《唐探3》里众人在太平间的不期而遇,跟“唐探”系列的第一部众人在阿香家衣柜里的戏剧性相逢有雷同;第二部中的女警官跟第三部中的女秘书人设也相似,都是西装能干的都市白领;而唐仁的“花痴”也跟上部一脉相承。相对于第一、第二部,“唐探”第三部没有大的突破,这难免让人感到审美疲劳。

影片中关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尝试值得肯定。三部“唐探”,换了世界上最有名的三个大都市,不惜工本要把它们最为精彩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需要一定的勇气、魄力。这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较全方位地面向世界的体现。特别是《唐探3》关于日本特色的建筑、文化的取材都比较有代表性。看这部电影,就粗略认识了另一个国家。比如对日本的“汤”、相扑文化、剑道的介绍,都有寓教于乐的因素在内。与此同时,影片请了富于代表性的日本艺人参演,也让异国情调更加浓郁。

唐仁跟秦风的组合,他们跟外国侦探的联手,也代表着不同文化板块的碰击。唐仁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走出的另类,他玩世不恭,又会中国武术,必要时玩点风水、说说周易,在插科打诨中调节了沉重的氛围,也让情节峰回路转。而秦风性格稳重又富于创意,他有现代人宽广的知识面和不拘一格的思维。他是侦探,也是行走的百度,是随时点破那层窗户纸的关键人物。这两个人拼接在一起,暗示着传统跟现代的携手,而他们跟日本侦探联手,每个人都成为大戏里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意味着中外文化的交融,暗示着团体精神的可贵。相对于美国热衷拯救地球的孤胆大英雄,影片所刻画的人物群像更加真实,也更加有血有肉。

相较于前两部,《唐探3》虽然没有过多的突破,仍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希望它对文化交融的尝试,能带来更多余波,影响更多后来者。

鸡年贺岁电影推荐(牛年电影春节档)(3)

创新需立足传统文化——观《新神榜:哪吒重生》

作者:李钊

《新神榜:哪吒重生》,是今年春节档上映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单从片名看,“哪吒”无疑是传统文化元素,“新”字则包含了创新意义。加之影片由《白蛇:缘起》原班人马历时四年打造,已十分吸引观众眼球。

可真当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却发现“哪吒”已不再是陈塘关上那个手提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的惹祸孩童,而是“转世”成了一个穿皮衣、骑摩托车的热血青年,场景也不再是古代,而是穿越到现代社会。电影动画制作精良、剧情热血奋进,充满“摩托车”“机甲”“朋克风”等元素,旧上海滩、现代工业街区同时出现……

虽然该片导演一再表示,这部影片不是为了蹭IP哪吒的热度,是为了传承经典。但从剧情、场景等方面来看,除了“哪吒”“敖广”“敖丙”等经典人物的姓名,其他内容与传统经典已无甚关联。有网友评论,将电影中的神话主角换成现代青年,将动画制作改成实拍,该片是一部不错的青春热血励志剧。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制作不仅在技术上突破,而且在剧情上也往往以“故事新编”的方式,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融入现代价值理念。正是由于这些不懈努力,才使国产动

画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在此过程中,“故事新编”的创作方式也一度引起一些非议,认为缺乏创新精神,是吃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老本。种种议论和票房压力,让不少国产动画电影工作者陷入焦虑,为求突破,力图创新,他们试图舍弃经典,以日本和好莱坞的理念来构建全新的动画世界。但因中国经典深入人心,影响力巨大,完全舍弃即意味着大量票房的流失,最终就产生了如《新神榜:哪吒重生》这样的以经典之名来行舍弃经典之实的作品。

不过这一策略的市场实效和文化合理性还有待检验,《新神榜:哪吒重生》春节档票房并不火爆反过来促人思考:传统神话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细节上的精准把握、营销上的丰富多元,但最重要的是电影故事本身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契合了当代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故而能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国产动漫电影创新过程中借鉴日本和好莱坞动画电影,力图实现东西方交融确实重要,但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合西方叙事理念和美学风格,倒不如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强化中国风的主导风格。因为有时候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鸡年贺岁电影推荐(牛年电影春节档)(4)

2021年2月26日《河南日报》第1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