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之前曾经在《提高人员效能,从做好定编开始》介绍过定编的几种常用方法,因为最近总有朋友咨询如何开展做十四五规划和开展定编测算,发现除了德尔菲法,传统方法不会使用或者不适用。

但完全德尔菲法,定编结果不能有效指引人力资源工作。

其实定编并不难,但要做得有理有据,还是比较考验功夫的。今天以一个案例介绍如何使用【影响因素测算法】开展定编测算。

何为影响因素测算法

1.演变历程

常用的定性定量的定编方法较多,在灵活性和结构性上各有侧重,我们综合几大常用方法优点,形成影响因素测算法。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

定编方法

影响因素法糅合了回归预测法、标杆对照法、设备定编法、比例系数法和德尔菲法,综合了定性和定量的灵活性和结构性,以避免“一刀切”和僵化定编,对不同性质业务单位和岗位,实行针对化定编。

职能部门:参照历史数据、标杆对标和人员配比,考虑其管理幅度和沟通量,并基于德尔菲法,补充其他影响因素,通过回归预测构建影响因素测算模型。

一线生产单位:根据职能及岗位的类型选取其关键职责因素和对应设备,构建定编测算模型。

2.操作步骤

定编主要由以下操作步骤构成,由于上述定编方法往往不涉及总量编制区间和编制校准,缺乏系统分析过程,因此在多个项目基础上完善影响因素法的操作步骤,提升定编测算科学性和实效性。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2)

影响因素法由前期准备-现状调研-定编测算-系统优化四大步骤构成:

前期准备和现状调研主要确定定编因素,为定编测算提供有效支撑;

定编测算阶段主要考虑微观、定量因素;

系统优化主要融入宏观管控、定性因素,实现校准和动态修编;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定性定量相验证”、“归纳演绎相结合”、“宏观微观相匹配”,提升了定编科学性和针对性。

3.研究方法

为确保调研和分析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基于以下研究原则,综合采用以下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3)

开展的四个阶段

一般而言,影响因素法定编测算分四个阶段有序开展。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4)

接下来让我们展开讲下四个阶段如何开展:

1.前期准备

定编项目一般采用问卷调研法、访谈调研法、现场观察(暗访)法作为调研方法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5)

定编前期,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调研问卷、访谈提纲、暗访要点等作为调研工具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6)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7)

2.现状调研

进行现状调研阶段,当企业下属单位数量过多时,为提高项目效率,同时确保尽可能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全貌,可通过“分层分类选代表” ,选取现场调研单位: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8)

现状调研可采用问卷先行,访谈和现场观察辅助验证的形式,形成调研报告并为后续模型构建提供支撑材料,该方法可节省时间,有效核实问卷数据,但这种方式需对行业有较深理解,且不涉及岗位优化。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9)

现状调研也可采用小规模调研完善调研工具,提出假设并通过大规模问卷和访谈调研验证假设,该方法调研耗时较长,优点是可作全面的假设-验证,提出系统优化建议。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0)

3.模型构建

经过调研结果及对标研究后,我们对现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不同条件下定编配置模型 :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1)

接下来,将以某TOP10房企为例,讲解如何开展模型构建。

1

确定定编模型变量

第一,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构建定编影响因素库

一般来说,可基于SMR和与岗位核心职责或部门关键绩效相关两个原则选取影响因素。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2)

第二,将各分子公司各部门人数作为因变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影响因素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3)

计算相关性可通过PEARSON函数回归方程可通过分析-回归-线性进行回归方程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4)

第三,分别对各类人员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回归结果剔除不合适变量,对模型进行优化如初次回归结果显示,该部门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以某销售支持部门为例)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5)

注:由于SPSS精度不够,回归采用Eviews6.0,VIF采用SPSS19.0

第四,在原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后退法)逐步删除变量,并结合AIC指标,得到最优模型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6)

注:1、数据由Eviews6.0计算得到;

2、***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2

设定初步模型

设定模型后,我们可以利用回归分析法设定现状初始现状初始系数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7)

注:如样本过少,可将标杆企业和企业历史数据放进去进行运算,以便得到更为精确的系数

3

模拟测算

代入各因素现状数据,测算各类人员定编人数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8)

注意:为后续滚动修编,应留有影响因素现状数据输入接口

4

调节系数

首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学习曲线(工作次数增加,单位工作用时下降,也即随着工作量的增大,相应数量的工作量配置人数减少),调整系数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19)

同时结合访谈调研了解情况,系统优化系数,以便测算结果与企业管理实际相符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20)

5

系统优化

完成模型构建和测算后,结合各部门定编模型与总量计算方法,得到各部门定编测算结果,随后进行数据透视、系统优化,得出最终方案,形成指导手册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21)

其中定编总额可通过产出回报研究计算求得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22)

成果完善

由于定编往往涉及架构调整和人员调整,务必慎之又慎。

在编制定员配置规则建议、配置标准后,项目组应当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讨论评审,并征求各部门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配置规则建议及标准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23)

定编项目难点与对策

定编测算研究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在项目执行中往往会遇到不少难题,如数据不准确、岗位不规范等。

基于多次定编项目,小编梳理了几个主要难点和应对措施。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24)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25)

没错,你没有看错,一个小小的定编,都可以使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知识,做精做细。其实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并不是缺乏量化方法,而是我们往往难以花时间去构建指标、形成数据、反复测算并验证。

正如,谷歌前首席人才官拉斯洛·博克(《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一书作者)所说:“利用数据预测和塑造未来“,因为“分析学的进化是从描述性到分析和洞察,再到预见未来“。

如果您有更好的定编方法,也欢迎在下文留言或者公众号后台留言,一起探讨。

如您对本文提及的其他定编方法感兴趣,可再看看之前我对定编的介绍。

团队多少人比较合适提高人员效能,从做好定编开始劳动定额定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更多企业管理案例,请关注【月光的速度】,陆续有来~

编制平均指数的两个要点(量化定编影响因素)(26)

Hi,我是月光的速度,7年管理咨询经验(企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沟通与管理),4年世界500强组织管控及人力资源经理经验(企业出海/组织变革/人员激励),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月光的速度】交流。23篇原创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