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老子韩非列传04(悦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讲了什么)(1)

[前言]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居七十列传第三篇,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四位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申子和韩非子的事迹。

[老子]

老子,李氏,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室的官员)。

孔子适周时,曾问周礼于老子。老子告诉孔子,创制周礼的人及其骸骨都已腐朽,只剩下相关的言论。君子若赶上时运,则可出仕;若没有赶上时运,则可像蓬蒿一样随风飘行。善于经商的人会表现得好像什么都没有,高尚的君子会表现得好像个愚人。骄傲的神气、诸多的欲望、不良的态色与不切实际的志向都应该摒弃,这些对你都没有益处(“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娇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老子的学说讲究“自隐无名”,他长期居住于周都,当看到周朝的衰落已不可避免后,选择了离开。老子到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他著书,于是,老子留下了五千余言的《老子》一书,之后便不知所踪。

关于老子其人,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是“楚人老莱子”,另一种说他是“周太史儋”(关于太史儋,另见《史记·秦本纪》),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已不可知。

[庄子]

庄子,庄氏,名周,宋国蒙县(今山东菏泽)人,曾任蒙县漆园吏。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著有《庄子》一书,文章体裁多为寓言,其中不乏驳斥儒、墨两家之言。太史公评价其文章风格为汪洋恣肆、率性随心(“洸洋自恣以适己”)。

楚威王曾派人携厚礼请庄子出仕,遭庄子婉言相拒(“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申子]

申子,即申不害,郑国京邑(今河南荥阳)人,曾为郑国小吏,韩灭郑后,任韩相。

申子任韩相时,韩国国治兵强,诸侯都不敢侵犯韩国。

申子为法家代表人物,重“术”,著有《申子》一书。

[韩非子]

韩非子,即韩非,韩国宗室公子。

韩非子有口吃,不善言语,而善著书。韩非子著有《韩非子》一书,他的学说“法”、“术”“势”并重,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与李斯均曾拜荀子为师,李斯自知学识不如韩非。韩非在韩国没有受到重用,秦国攻打韩国时,韩王派其出使秦国。到秦国后,韩非受到李斯与姚贾谗害,最终被秦王赐死。

[后记]

太史公认为申子与韩非子之学,皆归本于黄老,所以将他们安排在一篇列传中。我觉得,这种安排多少有点“委屈”他们了——虽不至于每个人单独列传吧,至少也应该让道家(老庄)、法家(申韩)分列两传。

——2022.7.5

抛吾砖,引君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