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上对人类早年缔造符号,有八个字的表述,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近在身体上找符号,远在物象上找字号,这就是象形文字最早期的来源。
这八个字的总结很精炼,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有一些对汉字的解释非常曲折、抽象和复杂,还夹杂着所谓高级的“哲学”“道德”因素在内,把汉字本义解释得高深莫测,玄乎其玄,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如果我们用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来判别一下,立刻就会产生极大的怀疑。奥卡姆剃刀原理也称“简单有效原理”,简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早期的古人天真淳朴,所谓思无邪,缔造符号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简单、直接而明白,正是符合这个特点。
(103)修
字形演变:
本义溯源:
要解释“修”,先要了解“攸”,“攸”也可以看做“修”的初文。
- 甲骨文“攸”,从人从攴,“攴”为手持棍棒之象形,表示持棒击打。
甲骨文“攸”
金文“攸”有的字形在“人”和“攴”中间有两点或三点,表示连续击打。三根会意,表示对一个人的训诫、教训。篆文将中间的三点简化为一竖:
- 知道了“攸”是训诫、教训之义,再来看“修”。金文“修”从攸从彡,字根“彡”表示晃动,处于手持棍棒的字根“攴”下,突出了手持棍棒不断挥动的意思。因此,“修”强化了惩处、训诫之义:
金文“修”
小篆和隶书“修”亦从攸从彡,含义不变:
小篆“修”
隶书“修”
- 还有从攸从肉的“脩”。由于“攸”还含有“整治”的意思,那么“脩”就可以理解为“整治或处理过的肉”、“肉干”:
篆文“脩”
古时候,给老师的酬劳就叫“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后来,“束脩”特指给老师的酬金。
隶书“脩”从攸从月(肉):
隶书“脩”
除了“脩”有表示“干肉”的意思,“修”和“脩”可以互用。
到了推行简化字的时候,确定了“修”作为标准字:
楷书“修”
综上所述,“修”字本义:持棍棒连续击打一人,表示“训诫”、“惩戒”义。引申为“整治”、“使完美”的含义。
衍生含义:
延伸了解:
修身齐家
语出《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白话文:
古代的人,想要在天下彰显他光明的德行,就须先治理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自己的国家,就须先规范自己的家庭;想要规范自己的家庭,就须先修养自己的言行;想要修养自己的言行,就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就须先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想要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就须先推究自己所知的善。推究自己所知的善,就是要辨别外物与我的关系。(—《止于至善》,傅佩荣)
其他汉字解释:
明 、 仁 、 齐 、 家 、 安 、 慈 、 爱 、 道 、 德 、 福 、 功 、 利 、 名 、 念 、 朋 、 友 、 贤 、 圣 、 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