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灾难,最近被很多人关注。
过去多年,如今以豆瓣8.8重现。
也许这个名字你还有印象——“卡特里娜”。
导演约翰·里德利,《为奴十二年》的编剧,通过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是史上第二位获此奖项的非洲裔美国人(第一位是杰弗里·弗莱彻)。
女主角维拉·法米加,曾出演过《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里的母亲,凭借爱情电影《在云端》入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一位演技精湛的女演员。
这一次,约翰·里德利沿袭了自己一贯的细腻沉痛的风格,将发生于2005年的天灾卡特里娜飓风拍成一部8集的电视剧。《医院五日》。
据统计,那是自1928年奥奇丘比飓风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美国飓风。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2000亿美元,至少有1833人丧生。
因此,它被称为“美国史上破坏最大的飓风”。
而由于卡特里娜对美国造成了空前的灾难,这个名称已经从飓风命名序列中除名了。
然而,这是一场天灾,更是一场人祸。
01天灾2005年8月29日,当时已是3级飓风的卡特里娜在密西西比河口登陆。
飓风一路摧枯拉朽,对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造成史诗级破坏。
《医院五日》将视角放在了飓风发生时,位于新奥尔良的一家名为Memorial(纪念)的医院里。
整部剧以倒叙开始。
风暴过后,纪念医院的医生在接受警方调查。
因为在风暴五天后,姗姗来迟的警方在医院发现,病房里整整齐齐摆放着45具尸体。
他们不是溺毙,也不是饿死,而是被安乐死的。
风暴过后的五天里,医院究竟发生了什么。
悬念埋下。
回到起点。
2005年8月29日凌晨12点,风暴即将登陆。
纪念医院大厅挤满了人。
近2000人因为飓风的到来躲进了纪念医院,这里电力充足,有大量的医生、护士、药品,是一个绝对安全的避难所。
主角安娜(维拉·法米加 饰)也特意从家里赶回医院,因为她有几个术后病人需要照顾——这是一个极度负责的医生。
而在应急动员大会上,医院负责人苏珊(切莉·琼斯 饰)对当前情况表达了乐观态度,在被问起楼上的另一家医院——生命护理医院该怎么办时,她还不知道这是一个需要不分你我抱团取暖的灾难时刻,于是她轻松地和他们撇清关系,资本主义的精明自利从台词中渗透出来。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应急预案
紧接着,风暴袭来,长夜漫漫。
听着外面呼啸的风雨,医院内外的人都紧张地担心着另一边的家人。
但苏珊对医院的情况依然保持乐观,第一轮风暴过后,楼上的护理医院传来漏水的消息,她觉得这是小问题。
这楼已经存在80年了,它能承受得住
很快,更大的风暴袭来,树木被拦腰折断,巨大的树枝在空中飘荡,撞破医院玻璃,连通纪念医院两栋大楼的通道摇摇欲坠。
安娜需要带着自己科室的同事和病人转移到医院主楼。
在这场戏里,安娜表现得沉着、勇敢,为后面她做出的种种选择埋下了铺垫。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惊心动魄的一夜过后,风暴停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水位逐渐下降,所有人都放松了绷紧了一夜的神经,原本避难的人们,也开始下街道玩水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02人祸太阳刚出来没多久,大家最担心的情况就发生了。
守护城市的防洪堤突然决堤,洪水冲垮了整座城市。
医院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淹水模式,而这是这座医院最致命的弱点。
纪念医院位于海平面以下的0.9米,而一旦水位达到1.2米,地下室、一楼都会很快被淹没。
医院的紧急供电系统位于一楼和地下室,一旦城市断电,医院也会彻底断电,全部电力设备,包括空调、监护仪、呼吸机、各种泵都不能用。
不仅病人失去了维持生命的仪器,整个医院也会因为没有空调而成为一个大“火炉”。
唯一的办法,就是撤离医院。
然而,离谱的是,医院没有撤离预案。
应急预案手册里讲了如何应对大型伤亡事件、内乱事件、炸弹威胁事件,甚至用了很大篇幅描述如何应对生化恐怖袭击,却唯独没有淹水撤离的预案。
而且,这还是在有过提醒的情况下。
我在上一次飓风后
写了一份备忘录警告你们所有人
管理层无人在意。
医院管理员们只好走一步看一步,组织医生照顾好病人的同时,紧急向上级部门和政府求助。
然而,医院本质上是一家公司。
资本家最看重的,始终是利益。
当医生们在前线焦头烂额的时候,后方的资本家们还在谈笑风生,甚至畅想,这场飓风,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
而在他们意识到医院情况紧急需要他们提供帮助时,他们也是尽可能减少“开支”,踢得一手好皮球。
公司甚至拒绝派出私人直升机进行救援,因为这属于公共灾难,是军方的责任。不需要自己负的责任,绝对不会多付出一点。
在灾难面前,资本主义的立场丝毫没有动摇。
灾难关头,政府的无能也被无限放大。
医院面临着最坏的情况——四个小时后,洪水就要淹过来了,医生必须把所有病人转移走。
于是他们找国民警卫队申请车辆、船只、直升机的支援。
同时,医生们也用人力把一众病人从一楼挪到顶楼,等待直升机。
然而, 国民警卫队根本没有合理的安排、调度,医院里的病人和医生都做好了上机准备,结果本来答应要来的直升机和救援船,不见踪影。
国民警卫队在干嘛呢?
镜头转到另一边,一群人关注着新闻,整装待发,却迟迟等不来上级的指令。
人们现在就在这里光站着
没人在做事 你也不让我们帮忙
外患汹涌,内忧也不断。
灾后谣言四起,医院内人心惶惶。
剧中这一段简直教科书级别地展示了什么叫以讹传讹。
最可怕的是,现实比电视剧里的情节更残酷。
据资料记载,新奥尔良市在9月1日出现了无政府状态的混乱局面,部分地区抢劫之风盛行。
劫匪们公然当着警卫队和警察的面,烧杀抢掠,强奸妇女,还和警方枪战。
新奥尔良市的警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甚至有两名警察自杀身亡,200人交出自己的警徽提出辞职……
一场灾难,暴露的是众生相。
回到纪念医院,医生们还面临着比生死拷问更大的问题——医生可以救人,但可以决定救谁、放弃谁吗?医生有权决定谁生谁死吗?
这是《医院五日》想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这五天,是救援行动的黄金时间。资本无情,政府无能,医院只能自救。
可是,人可以替上帝做决定吗?
03God help us《医院五日》中经常出现“God help us”这句台词。
与其说这是祈求上帝显灵帮助人类渡过难关,更像是希望上帝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别把人类的生死大权交到人类的手上——这是人类无法承受的权力。
医院里的医生从未停止探讨这个伦理问题。
剧中展示过几场争吵。
-我认为应该最后撤离拒绝心肺复苏术的人
-为什么?
-他们已经签署了拒绝心肺复苏同意书
他们表示不想得到救治
-拒绝心肺复苏术不意味着不救人
拒绝心肺复苏术意味着如果心肺停止就不做复苏术
-那么我们就要这样决定谁生、谁死?
通过手环的颜色?
-想救所有病人就意味着
有些原本可以撤离的人
最后会死掉
然而,这种关于伦理道德的争吵,在灾难当下毫无意义。
最终,还是要以利益最大化为考量。
人类的生命在灾难面前,脆弱而渺小。
一切伦理、道德也变得虚无缥缈。
目前,《医院五日》进度刚到一半,还未揭开医生做出最后那个迫不得已的决定的原因。
但这种伦理抉择在很多电影中都探讨过了。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将一群犯人和普通人分别困在两艘装了炸弹的船上,他们拥有引爆另一艘船的遥控器,如果都不引爆,午夜一到两船的人都得死,而如果一方引爆杀死另一艘船上的人,他们就能活下来。
掌握他人生死的人性考验,揪紧了荧幕内外的人的心。
这也几乎是所有灾难片必定探讨、描写的问题。
好的灾难片,表面上在呈现灾难,本质上都在拷问人性。
因为当人类生命面临巨大考验时,人性就会彻底暴露。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动人,不仅因为杰克和露丝跨越阶级的爱情,更是因为,当两个人面对只能承受一个人的木板时,杰克选择把木板让给露丝,自己却沉入了冰冷的大海中。
面对生死考验时,把生的机会让给他人,这是爱情的伟大,也是人性的伟大。
灾难片还映照现实。
在新冠疫情刚爆发时,2013年的《流感》又“火”了一把。人们没想到,当时当奇观看的电影,竟然离自己这么近。
而除了影射、批判韩国的社会弊病,《流感》的创作者在当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未来有一天真的发生这样的灾难,我们应该怎样预防?”
电影内外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连结。
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原来就是一部灾难片。
现在回望三年前,甚至更近的时刻,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感,几乎都能在《医院五日》中找到共鸣。
而如今已经常态化的口罩、核酸、健康码,也在时刻提醒我们,总是人类去适应灾难。
不管是真实的灾难,还是灾难片,都在提醒着人类的渺小,世界的混乱。
上帝无法帮助我们。
面对灾难,人类别无他法,只能靠着求生的本能,一次又一次地,站在风暴中。
直面它,反抗它。
一如《冰血暴》里的箴言:
你的问题是 你花了一生时光
想着循规蹈矩
其实没有规矩
我们过去是大猩猩
拥有的一切就是我们能拿的 能保护的
我们的生命
是一场赤潮
如果你不勇敢对抗
让他们知道你内心深处
还是一头猩猩
你就会被忘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K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