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划定九州,九州指哪九州呢?九州的山川、河流、土地又是怎样的呢?大禹对各州是如何治理的呢?本文将详细阐述:

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大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1)

大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山西、河北西部、辽宁、河南北部一带),沇州(河北东部、山东西部,黄河古道与济水),青州(今天泰山以东的山东省),徐州(今天的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泰山以南大海以西淮河以北的广大区域),扬州(今天的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区域),荆州(今天的湖北省,长江汉水之间),豫州(今天的河南省,荆州和黄河之间),梁州(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陕西南部。华山以南与黑水之间),雍州(今天的陕西、甘肃南部一带,黑水与黄河西岸一带)。以上是九州在今天的大致地理位置,接下来我们从冀州说起。

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大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2)

冀州:大禹从冀州开始治水,先完成壶口(这里河道突然变窄)的水利工程,又治理了梁山(吕梁山)和岐山,治理好太原地区延伸到太岳山以南,修好漳水和衡水。这里的土质色白松软,田地属中中,第5等;赋税:上上等,第1等;东北鸟夷部落的贡品是皮衣。进贡的路线是绕碣石山(秦皇岛昌黎县)向西进入大海转运黄河到达京城。

兖州:这里的很多河流都已经疏通,在雷夏(今天山东菏泽黄河岸边)积蓄成了一个大湖,雍水和沮水汇入,这里种植桑麻、养蚕,民众都居住在平原上,这里的土质黑肥,草木繁盛;田地属中下,第6等;赋税属下下,第9等。这样的土地需要治理30年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当。

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大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3)

青州:疏通了淮水和淄水,土质色白而肥,海滨一带是盐碱地,田地属上下,第3等;赋税属中上,第4等;贡品是盐和布。在泰山谷底盛产丝、麻、松木、奇石等等。进贡时走水路,由汶水转入济水转运黄河到达京城,当时的水路就是现在的高速公路、高铁。

徐州:经过治理淮水、沂水后蒙山、羽山一带可以种植庄稼了,大平原上也有一个蓄水湖积水褪去。土质色红而肥草木生长茂盛。田地上中,第2等;赋税属中中,第5等;进贡的物品有五色土(红黄白灰青)、羽毛、桐木(祭祀、盖房子用)等,进贡时走水路通过淮水、泗水转入黄河到达京城。

扬州:这里天然的湖泊很多,松江、钱塘江、浦阳江汇入大海,竹林茂密,野草丛生,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下等,第9等;赋税属下上,第7等;贡品是三色铜、瑶、琨等美玉宝石,还有竹箭、象牙、皮革、羽毛和用花草编制的服饰,还有有花纹的丝缎,橘子和柚子。这些贡品都通过大海、长江进入淮河、泗水转入黄河到达京城。

荆州:坨水、涔水已被疏通,云泽、梦泽(就是指江汉平原的众多湖泊)通过治理也可以耕种,土质湿润。田地下中,第8等;赋税居上下,第3等;贡品为:羽毛、三色铜、象牙等。进贡时沿长江、坨水、涔水、汉水转运至洛水直到黄河到达京城。

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大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4)

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汇入黄河,疏浚了菏泽,修筑了堤防。土质松肥,田地属中上,第4等;赋税居上中,第2等或第1等;进贡丝、漆、布、麻。贡品从洛水船运直到黄河到达京城。

梁州:坨水、涔水疏通,蔡山、蒙山道路修好,土质青黑色,田地属下上,第7等;赋税下中,第8/7/9等;贡品有美玉、铁、银,还有一些熊、狐狸等。贡品从西戎经桓水运出,经沔水,然后走一段山路进入渭水,最后横渡黄河到达京城,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舜帝的时候都城在山西南部。

雍州:弱水经治理后,泾水流入渭水,还有沮水、漆水、沣水也流入渭水。荆山、岐山道路已通畅,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兽山已经完工,这里的土质色黄松肥,田地属上上,第1等;赋税居中下,第6等;贡品是美玉、美石等,贡品运送至河西,汇集都渭水弯里到达京城。

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大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5)

通过九州的介绍,我们发现禹通过治水完成了中华大地的大改造,通水、通路、丈量土地定贡赋,让中央天子与地方诸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华夏族的向心力显著增强。从此九州统一,原来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这个时候禹的地位空前提高,于是舜把帝位传给了禹,禹经过谦让舜的儿子商均后最终继承天子位,南面接受诸侯的朝拜,国号为夏后氏,改姓姒氏。这个时候禹实际上就成了夏王朝的开国之君,尽管他不知道后世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