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马上又要到清明节了。这个时节仿佛自带有一丝哀愁情绪,它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也被称为祭祖节,我们会在这个节日里进行回乡祭祖,按照习俗祭祖过程中会进行烧纸。

祭祖烧纸几点合适(谈谈祭祖的时候烧纸)(1)

咱们今天一起聊聊祭祖的时候烧纸,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祭祖烧纸这个习俗,按照现代说法,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完美的营销案例导致的结果。

既然是祭祖烧纸,那么显然在东汉时期蔡伦发明改进造纸术之前是没有的。

相传蔡伦有一个哥哥叫蔡莫。当蔡伦发明造纸术名利双收后,在蔡莫妻子的怂恿下也进行纸张生产。但因为技术不到位,没有学到造纸术的精髓,导致造出来的纸张不仅粗糙而且颜色发黑。但蔡莫妻子头脑灵活,进行了一次假死,在下葬之前让蔡莫将这些粗糙的纸张都在坟前烧掉。然后她逢人便宣传是因为阴间小鬼拿这些烧掉的纸张当成了买路钱,所以放她返回阳间。 这样祭祖烧纸的行为也流传开来,逐渐地成为了一种习俗。

祭祖烧纸几点合适(谈谈祭祖的时候烧纸)(2)

民间传说的延展验证:

一、时间验证

“以纸寓钱”目前最早的记载是【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明确记载了大概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按照时间轴来说,先是东汉,然后是魏晋南北朝。民间传说目前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时间轴上来说是吻合的。

二、价值比较

虽然达不到“洛阳纸贵”的程度,但古代的生产力决定了在纸张出现初期的价格,肯定也是一般家庭无法承受的。那么价格便宜的糙纸就成为了替代品。

祭祖烧纸几点合适(谈谈祭祖的时候烧纸)(3)

总结一下:祭祖烧纸并不能算是一种迷信,不过是生者对逝者的一种思念和精神上的安慰而已。属于心理上的寄托 信念上的支持。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谈到这类,不足之处请留言评论!

我是奇点修行,一个总是充满无穷求知欲的80后!转发关注,让我们共同去探索生活中忽略的细节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