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宋文天祥在《集杜诗·自序》中称:“昔人评杜诗为诗史,盖以其咏歌之辞,寓记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文天祥认为,杜甫的诗词所用的语词暗含着史实;毛泽东的诗词也可以当作诗史来看,其所用的语词也与现实有很大的关联。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写就了不少诗词,这些诗词是对红军长征境况的写照;因而,在此,小编将毛泽东的诗词摘录下来,并配上朗诵,以飨读者。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诗词解析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一九三五年二月作品。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和红军内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原计划于四川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由于蒋介石集结重兵拦截,红军不得不折回遵义,折回途中,消灭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占娄山关的战斗。

一九六二年三月,毛泽东在删改郭沫若的文章《喜读毛主席的<词六首>》时写到“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因而可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写的就是清晨出发去攻占口山关时的冬天景象。“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描写的就是红军行军、进攻时的场景;西风冷冽,马蹄声听起来是破碎的,喇叭声是低沉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雄关”指娄山关,“漫道”的意思是莫说,不要说;不要说娄山关如铁一般坚固;红军依然攻克克了下来,从娄山关上面翻越过去。“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是毛泽东在战争中积累多年的景物观察,站在娄山关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景象是如海般的群山(山,翻江倒海卷巨澜),血红的残阳。

毛泽东长征诗词(毛泽东长征诗词)(1)

《忆秦娥·娄山关》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