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说:“作领导不宽容,行礼仪不严肃认真,遭遇丧事的时候不悲哀我用什么来观察这种人呢?”

论语总结修身处世(心存仁慈万物敬仰)(1)

宽容

「读解」

没有什么值得观察的,当然也就是被否定的对象了。

这里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居上不宽”的问题。在另外的地方,孔子曾反复从正面说:“宽则得众。”(《阳货》、《尧曰》)宽容就能得到群众拥护。并把“宽”作为“仁”的五个方面内容之一。

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房龙曾写过一本有世界影响的名着《宽容》,把宽容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读解」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抒。(《三字经》)

“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其实,它正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孔子“里仁为美”的思想。

荀子说:“品质高尚的人居住一定要选择地方,交游一定要选择朋友,这是为了远离歪风邪气而接近仁义道德。”(《劝学》)

讲的依然是“里仁为美”的意思。

用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里仁为美”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其道理已不需要多说了。

问题倒是在于,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居住条件又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呢?

人满为患,生存空间紧张,能有一个栖身之所(人均四平方米)就不错了,有两室一厅已是谢天谢地,管它是在地下“红灯区”附近还是在什么乌烟瘴气、乱七糟八‘的严重污染之处,哪里还谈得上选什么好的小区呢?即便万幸遇到有所选择,那也是首选水、电、气三通,哪里还敢奢望选什么有仁厚风气的地方居住呢!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里仁为美”不过是一种向往罢了。

下一篇(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得知?“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处在贫困的境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在安乐的境地。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智慧的人顺从仁。”

论语总结修身处世(心存仁慈万物敬仰)(2)

「读解」

仁者安于仁和智者烦从仁是由于他们气质不同,如孔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雍也》)水性动,动者顺势,

所以须从仁;山性静,静者安定,所以安于仁。但无论是安于仁还是顺从仁,对仁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不一致的是不仁者,亦即没有仁德仁心的人。由于没有仁德仁心,所以缺乏主心骨,缺乏稳定的人格,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如果是处在贫困之中,不能够做到安贫乐道,做到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如果是处在安乐之中,也不能够做到久享安乐,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

一言归总,这种人因为缺乏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必然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而仁者和智者因为有智慧,有涵养,修养达到了仁的境界,所以无论处于贫富之间还是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

这就是有没有仁心之间的区别。所以,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下一篇(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

论语总结修身处世(心存仁慈万物敬仰)(3)

「读解」

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说:“一乡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样?”

孔子回答说:“难说。”子贡又问:“一乡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还是回答说:“也难说。只有当乡人中的好人喜欢他,乡人中的坏人厌恶他时,我才能肯定他是好人。”(《子路》)

又有一次,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卫灵公》)

可见,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不能只凭个人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所左右,人云亦云。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孔子提出了“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的看法。实际上是要求我们修养以“仁”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见,正确对待他人。

下一篇(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原文」

子曰:“茍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修养江德,就不会有邪恶了。”

论语总结修身处世(心存仁慈万物敬仰)(4)

「读解」

前一章对人,这一章对己,都是强调修养仁德的重要意义。

当然不会是说只要一立志修养仁德就没有邪恶了,凡事总有一个过程,这种“立竿见影”式的效果事实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圣人之言,不外乎是强调罢了,

不可作胶柱鼓瑟的理解。

论语总结修身处世(心存仁慈万物敬仰)(5)

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孔子)耀古今

读盛世经典,参悟人生真谛,一米阳光,半瓢清水,独坐渔舟船头,撑起一杆乾坤,坐看江边花开花落,仰望天空云卷云舒,靖谈论语(jtlunyu)与你相约一起品读圣典,启迪人生真谛,与君相伴,星河璀璨。

题外:感谢你能看到这里,百家争鸣各有千秋,读经典巨作,品人生百态。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关注与收藏,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做评论言辞之说。一部巨作流传至今,有其自身闪光之处,取其精华为我们所用才是读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