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宋濂喜爱读书 故事流传至今,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等,因与其祖父同日生,故名为寿,后改名濂。宋濂从小体弱多病,因其母怀孕仅 生。“每风眩辄昏迷数日”,他幸得祖母和母亲的悉心照顾,得以顺利度过童年。宋濂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强,被人称为“神童”。他一生刻苦学 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后成为明初有名的大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明朝第一学者宋濂(明初的大文学家宋濂的出身)(1)

小时候,宋濂很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没钱买书,好学的宋濂只好向别人借书。宋濂为了日后仔细品味和揣摩文章,体悟意境,便开始抄 遇到时间来不及,或者书的内容实在太多,宋濂就会连夜抄书,再按时归还给别人。

一次,宋濂因时间来不及,自己又很喜欢这本书,就一夜没 亮。他的母亲见了,劝说宋濂,早一天晚一天还都没关系,而宋濂坚持抄书,坚持按时归还。冬天,天气寒冷,有时砚台里的墨结冰了,他依然 的冬夜里,执着地抄书;夏天,天气炎热,蚊虫叮咬着他的手,肿胀难忍,他也毫不在乎。

明朝第一学者宋濂(明初的大文学家宋濂的出身)(2)

每次抄完书,他都一路小跑,将书归还,生怕超过 限。由于他坚守信约,遵守承诺,因此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

宋濂对书也格外注意保护,每借来一本书,都先用纸张包好,以免弄脏,而且 纸张,更不会在借来的书上做记号。正是这种认真好学又讲诚信的求学态度,才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最后成为一代文豪

后来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被称为“一代之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