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梅华早年一直就有绘制一本《武松》连环画的心愿,时时萦绕在心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作的激情和欲望越发强烈。为还夙愿,颜梅华运用自己几十年中国画的笔墨和技法来表现《武松》连环画,创作期间时值酷暑,他仍挥汗专心于创作,最终成就了一部优秀的封笔之作。

颜梅华,1927年生,号雪庵,斋号琴斋。浙江乐清江苏苏州、徐州 人,青年时代随颜文梁习西画,后师从吴湖帆、来楚生、江寒汀学中国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擅历史人物、写意花卉,兼作山水、动物。创作吸收中西画法之长,笔墨精到,形神兼备,潇洒脱俗。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画。亦擅书法,晚年攻草书,常作长卷。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颜梅华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连环画作品。到八十年代中期又开始致力于国画的创作,成为一位当代的全才画家,其人物、花卉、山水被称为“颜氏三绝”。

下面来欣赏大师连环画之作《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1)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2)

1 武松拜别了柴大官人和宋江,一路直奔阳谷县寻哥哥。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3)

2 武松途中来到一酒家歇息。酒家道:“客官你看见我家店门前招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岗’了吧?客官莫要喝多,如今景阳岗上出现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需多加提防。”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4)

3 吃完酒后,武松拖着梢棒路过一个破败的山神庙。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5)

4 又走了一阵酒力发作,踉踉跄跄见庙前一块大青石,便待要睡。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6)

5 不一会儿只听得乱林丛中作响,背后“噗”的一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7)

6 那大虫又饥又渴,凶猛扑了下来。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8)

7 武松一棒劈去,却打在枯梢上,把那条梢棒折作两截。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9)

8 大虫咆哮着发起性子,扑了过来,武松闪身骑在了大虫身上。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10)

9 武松转身揪住那只大虫的头,推入石堆,并使出全身的蛮力将其压进泥里。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11)

10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拳使尽全力,打得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都迸出鲜血来,不一会儿便断了气。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12)

11 武松使尽了全力,动弹不得,在青石上坐了半天。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13)

12 天色渐渐黑了。武松想倘若又跳出一只大虫来,就再也无力气与之相搏了,于是赶紧下了岗去。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14)

13 正走在路上,武松忽见两只大虫从树丛中直立起来,定睛看,却是两个人。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简单又美丽(颜梅华国画大师封笔连环画武松之武松打虎)(15)

14 闻大虫已死,众猎户都聚过来,把死大虫扛在前面,又扛起了武松,簇拥着下了岗。

待续 请关注欣赏 颜老作品《阳谷除霸》

抗战胜利以后,他编绘的一系列武侠连环画如:《一字乾坤剑》、《九纹龙》、《三雄铲霸》、《双刀虎》、《江南大四义》、《北侠草上飞》、《阮氏三雄》、《红侠》、《神剑客》、《新荒江女侠》、《武侠王先生》、《巫山四剑客》、《法律之外还有钢刀》等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被许多读者争相传阅,广为流传。解放后他创作的《风云初记》、《误入白虎堂》、《白秋练》、《被开垦的处女地》、《宝船》、《卫公好鹤》等连环画深受读者普遍喜爱。

颜老还有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高尚品格便是:“谦虚好学、不竞名利、乐意助人”。

颜老绘画技巧:

一、所选题材内容广泛。他的创作没有题材范围的限制,不论古代、现代、国内、国外及少数民族等内容方面,都能见到他的连环画作品;

二、他的绘画技巧全面、多样。他使用了纯线描、线描加黑白块面、线描衬色、纯素描、钢笔画采用素描阴暗、写意中国画等各种绘画形式的作品都运用到了连环画创作上。这是与他重视速写和熟练的绘画基本功分不开的;

三、表现人物性格鲜明。在他的作品中,画面上以人物的动态表现来吸引读者,而是以表现人的神态来感染读者,他长于细致的刻划人物的思想感情,让读者在印象中接受教育;

四、人、景完备,造型优美。他以雄厚的绘画基本功,使连环画中的每幅图都能达到单幅画面的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五、六十年代时,他的作品在《连环画报》、《天津画报》、《河北美术》等各种画刊中多能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