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版《大决战》已经落幕,与《跨过鸭绿江》相似,情节的安排以最高决策层为第一视角,这样做可以让观众站在更高的层面去了解三大战役。作为长江以北的战略大决战,淮海战役的剧情显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即使忽略掉过于简单的战斗过程,仅从战前决策的角度出发,《大决战》也至少没有讲清楚一件事情:淮海战役的战略目标一直在改变。

黄维兵团为什么会被包围(先打黄维还是先打邱)(1)

众所周知,淮海战役是由“小淮海”慢慢地转变成“大淮海”,这是剧集展现的基础。当粟裕在1948年9月24日第一次提出“淮海战役”一词时,并没有想到海州的44军会撤退,当然也不可能预测到华野大军会兵不血刃地占领海州。

为了配合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中央军委命令中原野战军向郑州发起进攻,从而牵制国民党军。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国民党守军先后放弃了郑州(10月22日)和当时的河南省省会开封(10月24日),中野大军没费太大的力气就占领了两座中原重镇。至此,战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势:中野和华野两支大军已经可以从东西两面夹击徐州了。

黄维兵团为什么会被包围(先打黄维还是先打邱)(2)

此时距离华野发起淮海战役还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中央军委及时地做出了调整:中原野战军进攻京浦线上的重镇宿县。从这时起,中野大军进入了徐州战场,“小淮海”正式开始向“大淮海”转变。

到了11月8日,辽沈战役已经胜利地结束。由于44军放弃了海州,从葫芦岛撤出的东北国民党军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海上增援徐州战场,粟裕果断地更改了作战方案:不再南下进攻两淮,而是将目标转向徐州(“齐辰电”)。至此,“小淮海”终于变成了长江以北的战略决战。

黄维兵团为什么会被包围(先打黄维还是先打邱)(3)

应该说,《大决战》对上述内容的展现基本到位,整体脉络是清晰的。如果观众仍然觉得有些乱,很可能跟导演把中野进攻郑州和宿县都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有关。不过,从歼灭黄维兵团开始,剧情交待得就比较模糊了。

在华野大军和黄百韬兵团交战之时,中央军委比较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当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后,黄维兵团还没有抵达徐州。如果是这种局面,华野应该将作战目标锁定在邱清泉和李弥身上,割裂他们与黄维兵团的联系,然后再慢慢将其歼灭。也就是说,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最初的目标并不是黄维,而是邱、李两个兵团。华野主攻,中野阻援。

黄维兵团为什么会被包围(先打黄维还是先打邱)(4)

邱清泉剧照

随着战斗的进行,战场的态势又发生了改变。黄百韬兵团牵扯了华野大部分的兵力,黄维兵团行进得过快,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也分别从蚌埠附近开始向北进攻,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局面。华野在经历了一场苦战后,不经任何休整就要立刻投入到对邱、李两个兵团的作战中。与此同时,中野还要接连阻击黄维、李延年和刘汝明三个兵团,这实在是太被动了。

黄维兵团为什么会被包围(先打黄维还是先打邱)(5)

黄维剧照

面对这样的形势,淮海战役总前委果断地改变了原来的方案。新的作战计划是:放弃歼灭邱、李两个兵团,转打孤军深入的黄维团,中野主攻,华野阻援。至此,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最终方案正式形成。

根据粟裕回忆:在淮海战役期间,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是他最紧张的时期,整整七天基本没睡觉。应该说,《大决战》对第三阶段的战前分析展现得也比较好。尤其是让粟裕和杜聿明同时在讲述各自的判断和理由,非常的精彩。但是,对于淮海战役最重要的第二阶段却淡化得太多。仅从剧情展现出来的效果来看,观众几乎无法得知中央军委、淮海战役总前委和粟裕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和转变。

黄维兵团为什么会被包围(先打黄维还是先打邱)(6)

《大决战》中的淮海战役给观众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希望这种遗憾能在今后的影视剧中得到补充。毕竟,三大战役可发挥的素材有很多,一部49集的电视剧不足以承载如此多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