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哥”朱棣的成长史,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朱棣是什么样的吗?
三代帝王
1.少年朱棣朱棣出生在当时的应天(现南京市)城,而朱棣的生母是谁一直是一个谜团,有诸多猜测包括蒙古和朝鲜人。在他7岁之时,朱元璋正式建立了明帝国,而从这时起,朱元璋的一众皇子开始接受军事化的训练,像士兵一样出城徒步和狩猎。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十分重视他们的文教,让他们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包括四书五经和封建礼法。 可想而知,皇家的培养和教育比普通人家要严格数倍。
朱棣少年是否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经常挨打且奶声奶气的呢?笔者认为极有可能,因为缺乏准确的史料记载,只能通过推测以及魁梧画像来看,鲜衣怒马少年郎的刻画非常准确,皇子的认真且忠义的性格都被成毅演绎出来了。
16岁的朱棣和徐达的长女成婚,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孝文徐皇后,她从小被朱元璋家族喜爱,和朱棣自小相识。温柔端庄的她,让朱棣为其一生不立皇后,她是朱棣一生的挚爱。而她也是能文能武,文可以熟读经史,武可以临大军而不惧,可以说朱棣的半壁江山就是靠她打下的。
朱元璋还安排他的孩子们回老家凤阳考察和生活,感受大明基业的来之不易,朱棣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这段时期起的经历对少年朱棣产生了深刻影响。
洪武十三年,刚满20岁的朱棣来到了北平,按照朱元璋的意思让皇子们守国门。而紧随其后的是一位“妖僧”----僧人道衍。
2.北平生活除了道衍外还有一位名叫袁珙的人,他的一家子人都去世在了和元朝末年的军队对抗中,他也是姚广孝的好朋友,他是一个面相的术士,有趣的是,就是这关键的“一道一僧”,成为了朱棣的造王者。北平期间朱棣广交地方文武官员,培植自己的力量。
成祖起兵之时,突然暴雨来临,将王府的瓦砾都掀翻了,风吹瓦落,所有人都傻眼了,姚广孝却说这是吉兆,是飞龙在天之应。不管在靖难时期还是在永乐时期,姚广孝一直辅佐朱棣左右,为其出谋划策。他在晚年朱棣功成名就之时,他却放弃了一切的富贵名利,重新又做回了和尚,不禁让人唏嘘。
在北平时期,朱棣的军事才能在此期间得到极大的施展和进步,包括傅友德在内明初年间的一众名将也是在朱棣的节制之下。他多次参与征战北蒙的军事活动,包括2次率军北征蒙古。
紫禁城
洪武三十二年,朱棣率傅友德部出征蒙古乃而不花。茫茫大漠哪有敌军的影子,一筹莫展之际,于是决定分兵派出探子,获取敌军位置之后再出击。不久,朱棣收到消息,乃儿不花等人屯驻在迤都。朱棣立即挥师进军,岂料三月的大漠大雪飘飞,大军前进困难,部将纷纷请求暂停进军。但朱棣依据他敏锐的军事直觉,判断出敌军现在正处于防卫力量最为薄弱的时期。果不其然,直至朱棣大军靠近乃而不花蒙古营帐时敌军都未曾发觉。先是派遣和乃而不花有交情的北元降将观童前去说服,后直接发起全面进攻,乃而不花知大势已去,而朱棣的诚恳也打动了他,于是放弃了抵抗,亲身前去投降。朱棣不失一兵而赢得战争的完满结局,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家的大智慧。这时的朱棣才二十多岁。
在朱标和晋王相继去世之后朱元璋发旨:“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说明朱元璋内心最为认可当属燕王,但又忌惮其势力威慑到王朝统治,所以去世时也让其不得进京凭吊。
朱允炆在朱元璋去世后立即登基,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等先后被废。此时朱棣心中思虑万千,不得已采取佯狂的缓兵之计,也就是我们说的装疯卖傻,以骗过建文帝的耳目,达到什么程度呢,夏日里烈日炎炎时裹着棉被烤火,这还不算,在街头浑身赤裸,见人就打,见东西就抢,但这还是不能够骗过徐达的长子徐祖辉,一个落魄书生当众扔过来一块南瓜泥,形状和色泽狗狗的大便一般,朱棣大口便舔,这才骗过了围观群众和徐祖辉。那位落魄书生就是后来第一代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后来时机成熟,俘获了领头围困燕王府邸的张昺、谢贵。并一夜间攻下北平九门,开启了靖难之役。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3.举兵靖难没有天生的反贼,只有天生昏聩的君王。喝完誓师酒,第一战兵峰直指通州。但是北方部将多是朱棣旧时部下,通州城兵不血刃的被拿下了。朱棣顺势还拿下了居庸关怀来等地,解决了后顾之忧。
奉天靖难
此时的明朝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将,朱元璋的设计彻底失算了。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耿炳文是一个擅长防守的将领,曾成功防卫了张士诚的多次进攻,但是守门员当先锋,这是朱允炆一大失算。朱允炆甚至发文:“诸将就要与燕庶人对垒,务必体察朕的心意,切不可使朕背上杀害亲叔的罪名。”一家子人打架,外人也显得很尴尬,面对朱棣这么猛的将领,这不是让人去送人头吗。在当时甚至出现了面对明中央大军,朱棣时常带着小分队在他们的军队边缘巡逻, 以查看他们的排兵布局,而战场上也没有人敢动朱棣一根毫毛,怕有人会秋后算账,好似战神还穿上了防弹衣。
同样战神出身的李文忠却没能把自己儿子教好,李景隆表面风度翩翩,沉着冷静,哪知只会纸上谈兵,不折不扣算是一位纨绔子弟。建文帝的这位表哥算是把他坑惨了,一下把家底全压给他了,五十万大军双手奉上。朱棣得知是李景隆带兵笑的合不拢嘴,直接放弃关注他,却反身北上救永平,后来顺便去往宁王处获得了朱权的朵颜三卫。
李景隆剧照
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北平,戏剧性的是,牢不可破的北平城墙竟是他老爸李文忠亲手设计修葺的。冬日里被北平守军浇上水,零下20度气温里,这座冷若坚冰的城墙是如此坚固,让李景隆大军不得放弃攻城。后来在郑村坝遭遇战战中,李景隆大败,被迫扔下大部分军事物资,轻装逃跑,想等来年春季温度回暖再来应战朱棣。北平之围得以化解。
实时证明,人数众多不仅是优势,有时候还会是劣势,人数的众多难以很好的管理,尤其是缺少通讯工具的明朝,大战一到,李景隆部即乱作一团。他甚至带头逃窜,部队都不管了,只希望能保命。
大明的有生力量几十万人的队伍,成为了朱棣军的军事演习活道具。此后大明朝中央军再也无力组织如此大的军事讨伐活动了。余下的一些顽固残余抵抗势力,也只是螳臂当车,完全抵挡不住朱棣大军的前进大势。
最后的关头,朱棣轻而易举的攻进了南京城,他花了三个多月才苦苦攻下济南,但南京城却只需要三个时辰,要知道南京才是当时的首都,是当时首富沈万三搭建的,他的坚固度可想而知。正是这位燕军的内应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的大门。此时皇宫已火光冲天,浓烟四起,朱棣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建文帝。皇帝去哪了呢?
4.永乐盛世自靖难四年后,朱棣坐上了他期盼已久的龙椅。在山呼万岁中离开了孝陵,走上了通往权利的顶峰。在寻找建文帝无果后,也对外宣称其已在大火中过世。朱棣的个性爱恨分明,使得在靖难中效忠过的部下,甚至是当时一位曾帮助他过河的船夫都封侯拜相,靖难期间不管多有名节的官员但凡是反对或刁难过他的,很多都没有落得善终。
朱棣的文治武功,丝毫不逊于秦皇汉武。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他还创设了第一代的内阁制,来协助他治理国家。对内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减轻税负,对外多次亲自出征蒙古,安南,极大的拓展了帝国疆土。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万国来朝的盛况。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永乐大典》,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后世史书:“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郑和下西洋
永乐盛世成为了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而从印度洋到大漠之北,大明帝国甚至在当时世界几乎是无可匹敌的存在,永乐皇帝朱棣也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的一笔,对后世包括现代社会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