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一中地理老师(岳阳市一中生态道德教育结硕果)(1)

岳阳市一中地理老师(岳阳市一中生态道德教育结硕果)(2)

岳阳市一中地理老师(岳阳市一中生态道德教育结硕果)(3)

岳阳市一中地理老师(岳阳市一中生态道德教育结硕果)(4)

岳阳日报全媒体3月1日讯(记者 冯刚 通讯员 何波)今天上午,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岳阳市一中了解到,该校近日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评为“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岳阳市一中数十年来坚持不懈,致力于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结下累累硕果,全校师生欢欣鼓舞。

岳阳市一中副校长孙礼认为,教育要有时代性,无论是学校1983年发端的生态环保教育实践,还是如今正在进行的道德文明教育,岳阳市一中总是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时代节奏。从1983年上学期开始的“抢救国宝大熊猫”行动,到“保护江豚”环保志愿者活动等,30多年来,岳阳市一中不断跟进时代的步伐,不断补足时代教育的亮点,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体系。

岳阳市一中地理老师(岳阳市一中生态道德教育结硕果)(5)

岳阳市一中政教处主任 何 波

在孙礼眼里,办学要有传承性,任何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就需要不断地传承好的办学传统。岳阳市一中已经办学110多年了,在这样漫长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办学理念,比如‘两全五学会’的办学思想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其中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的主要目的就是身体力行推动低碳环保教育,从而倡导生态文明的良性发展。

位于临东洞庭湖和岳阳楼不到百米的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03年,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重点中学,首批省属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办有内地西藏班的中学,现有师生3500多人,其中西藏班学生410人。上世纪八十代初,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存在智育为首,升学率第一,亿万学生齐挤高考“独木桥”等办学倾向。随着时代的演进,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意识到,过去的办学思想有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决定“单方面裁军”,在全省率先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由应试教育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并远见卓识地将生态环境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创造性地将生态道德融入到传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

1983年3月,当人们对“环境保护”一词还很陌生,岳阳市还未成立环保局时,学校即响应全国号召,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当时湖南省唯一生态教育的首倡学校。

岳阳市一中以在各科教学中实施课堂渗透、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社会实践活动、绿化美化校园及强化校园环境管理等多种方式,开展自然生态系列教育。30多年来,开展了如:生态知识普及、湿地保护、淡水国情、生物多样性保护、接轨全球环保、参与本市和全国“绿色创建”、倡导学生家庭节能减排、生态社会实践、建立学校环保社团等“九大系列”共200项生态主题活动,累计百万人次参与,驰名省内外,多次直接或间接获得全国环保大奖。如:1995年获本市唯一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领奖代表受到时任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接见;2000年,获本市唯一市、省、全国三级“绿色学校”称号。1993年获全国保护野生动物先进集体称号。

阅读延伸:朱再保与岳阳市一中

岳阳市一中地理老师(岳阳市一中生态道德教育结硕果)(6)

朱再保,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中国民间湿地保护第一人,岳阳市百万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领军者,军队退休干部,现年88岁,但其活力如故,因曾患绝症术后医生预言最多活五年,从部队退休的朱再保,决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要让生命在下一代身上延续”。

1978年3月,他进入岳阳市一中,自荐为义务校外辅导员。然而,他不像是退休了的病残者,而是一位与其年龄、身体不相称的充满活力的创新者。他从一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到领军全市百万未成年人的生态道德教育总设计师,充分地展示了他坚毅、拼博、创新、奉献魅力。他在全市所有学校播撒的绿色种子,是从市一中这块实验“田”里收获的。

在市一中,由学校领导下决心,并动员全校师生全力支持朱再保,各项活动则由朱再保为总策划、总协调、总组织指挥者,并以身示范完成。两者关系是:如同军队司令员与参谋长的关系:在战斗中,由参谋长制订战略战术,由司令员下决心实施。司令员是决定因素,参谋长为“军师”。

相关链接:岳阳市一中生态社会实践活动大事记

(一)、抢救国宝大熊猫。1983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出“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号召,学校立即响应。同学们以拾废品方式创收,捐款400元(当时可买20吨白菜、萝卜),受到表彰。

(二)、爱我中华,修我长城。1984年,学校响应“爱我长城办公室”的号召,开展了“我为长城添一块砖”活动,又捐款500元。

(三)、保护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30年无间断。国际鹤类基金会首届主席乔治· 阿基波博士曾专程视察市一中,对我校保护洞庭鸟类给予高度评价。并称赞朱再保是保护洞庭湖的青少年领袖。

1、首次考察洞庭湖,1985年4-6月,我校231班70名学生,分成历史、地理、动物、植物、自然生态、水文气象等7个小组,对东洞庭湖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使同学们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同学们写出了《都来保护洞庭湖》、《保护鱼类子孙的生存,让人类子孙有鱼吃》、《制止洞庭湖的枪声》等考察报告70多篇,荣获全国“创造杯”奖。

2、倡设至今全国唯一的“冬季爱鸟周”。同学们在考察中首次得知,每到冬季东洞庭湖枪声四起,万鸟哀鸣,其中,君山区一农民毒杀了一个白鹤家族(3只鹤),激起了同学们义愤。从此,倡设了至今全国唯一“冬季爱鸟周”宣传活动,保护候鸟在洞庭安全越冬,与此同时,市一中团委向环洞庭湖周边的十个县的共青团组织,发出《保护鹤类倡议书》。“冬季爱鸟周”活动已普及到全市中小学并延续至今30年无间断。

3、首倡湿地保护宣传。1986年,是国际湿地年,我校是全国学校中唯一参与了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的首次在全国六省开展保护湿地宣传试点活动。我校采取学习湿地知识,再次考察东洞庭湖湿地资源,主办“湿地的功勋”征文竞赛,走向社会宣传湿地保护知识与意义。同学们写了《湖洲投毒灭鼠护芦顾此失彼》等文章,获全国一等奖,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对此通报表彰,中国环境报记者候代军专程到岳阳现场采访4天,在该报作了三次连续报道、朱再保拍摄的一组活动照片,1988年在“亚洲湿地保护会议”上展出。

4、建立动物标本室,供全市同学参观学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校就建立了全省首个大型动物标本室。1985年保护湿地以来,我校环保教育顾问朱再保协助有关部门收缴来的三条中华鲟、两头江豚、5只鹤类、几十只雁、鸭及云豹、蛇类等死体,由学校生物组老师制成标本,供全市学生参观。

5、倡议全市学校普及“全国爱鸟周”活动。1988年2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给时任市长谭照华写信,并附上在全市红领巾队伍中普及爱鸟周活动《倡议书》,得到了市长的热情鼓励与支持。是年4月1日,由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朱再保根据市长指示,发起组织全市70万红领巾开展的全市首个全国爱鸟周活动,被评为当年湖南省环保十大新闻之一。

6、参与全市“四护”行动。1989年3月以来,学校同学参与了由朱再保在全市开展的“护林、护鸟、护蛇、护蛙”的四护活动,该项目获“全球环保500佳”提名奖。

7、坚持纪念世界湿地日。1997年2月2日首个世界湿地日以来,我校与全市学校一道连续纪念了19个湿地日。从此,该校将“冬季爱鸟周”与“湿地日”合并进行,仍以保护洞庭候鸟安全越冬为目标。

8、参与保护洞庭母亲湖(植树)行动。1999年3月,我校参与了全市百万青少年开展“捐植千亩防洪林,保护洞庭母亲湖”行动。全市共捐款26万元,其中我校捐款一万元。用于华容县幸福垸5000米临长江大堤外侧植防洪林1300亩20万株,成为幸福垸3.2万垸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林,并引来数千只白鹭在此安家。

9、参与50万“湿地使者”大军,开展“四护四不”行动。2005-2015,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及家长近万人,参与了由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及其“湿地之友”分会,在环东洞庭湖湿地周边5县(区),发动组织50万“湿地使者”,开展了“护鸟、护鱼、护水、护一切生物”的“湿地四护”,及“不网捕、不毒杀、不买卖、不食用洞庭候鸟”的“护鸟四不”行动,成为全国经典项目。

10、救助洞庭受灾候鸟。2008年,洞庭湖区发生冬汛,湖水陡涨7米,冬水禽栖息地淹没湖底,它们无家可归,便到周边农田觅食避难。由于农田食物有限,候鸟发生了饥荒。中国民间湿地保护第一人朱再保,立即在“湿地使者”系统发动为候鸟献爱心活动,仅两天时间,共捐稻谷20吨,其中我校0.5吨,且为最先为饿鸟送粮的学校。

11、纪念第二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2015年3月3日,学校在校园隆重举行纪念第二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周启动仪式。然后,派出30名志愿者乘车前往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进村入户,继续宣传“四护四不”公约。

(四)、创建“绿色学校”。自“九五”至“十二五”(1996-2015)期间,国家环保局先后下发两个《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其内容之一是在教育系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我校“闻风而动”,按照“行动纲要”要求,开展了扎扎实实的“创绿”活动。2000年,我校获全市唯一市、省、全国三级“绿色学校”称号。

(五)、倡导学生家庭节能减排。2007年,国家启动了“全民节能减排行动”,2008年,由国家科技部编制,中央17个部委推荐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面世。2009年“六五”期间,环保达人朱再保筹资20万元(其中他个人捐出两万元奖金),在全国率先翻印《手册》50万册(14吨),免费发至全市每一所学校。其中我校人手一册,要求每一位学生带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实行“低碳、节俭”行动。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召开家长会,动员、部署《手册》的实行。让家长们要认识到《手册》中的要求多为举手之劳,但其深刻意义则关系到民族兴衰,因此要以身示范,支持孩子的行动。

(六)、宣传实行新《环保法》。2014年10月,由朱再保自费三万元,翻印新《环保法》5.5万册,分别发放到全市学校、机关、商户和社区,分配我校300册,除发给本校每班1册,其余用于社会宣传。2015年寒假,市一中参与了由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展的“百、千、万行动”。即发动一百所学校,共派出千名志愿者,为万家商户和社区组织送“新法”。我校派出20多名志愿者,走街串巷进社区,为学校周边200多户商家、社区组织送“新法”,向他们宣传“新法”第6条,以“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与此同时,学校以开展冬季爱鸟宣传及纪念“动植物日”,认真深入贯彻新《环保法》。

(七)、创建生态文化校园。绿化美化校园是“九五”《行动纲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验收标准之一。旨在为师生们营造一个可以深呼吸的优美学习环境,并作为引领师生们关心参与自然生态建设,从身边从自己做起的示范工程。市一中领导对此非常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低初,我校在团队组织中开展了创建“共青团林”和“红领巾花圃”活动。30多年过去了,“共青团林”已成为参天大树。整个校园成为植物教学的“标本园”。经过几十年的打造,我校校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校园”,学校的“植绿化树,成文化林,结教育果”的理念与实践,在2014年岳阳市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作为接受中央文明办、国家林业局验收的第一现场,受到“验收团”领导的高度评价。学校获省“绿化先进单位”奖、中国环境报曾以《一座花园式学校》为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