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无私的无名英雄(隐秘而伟大的无名英雄)(1)

田利芳

一处不起眼的民居,可能就是交通站;一名走街串巷的货郞郎,可能就是无名英雄……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内秘密交通是一条特殊的战线,传递党的各级党组织之间互相来往的文件、护送党的干部、运送特殊物资和经费。地下交通员运用自己的智慧、胆识,冒着生命危险同敌人周旋,有的甚至潜伏敌营、与狼共舞,他们都是“隐秘而伟大”的无名英雄。

岁月流转,很多交通站旧址已经无存,许多无名英雄也离我们而去。他们或许英雄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卖豆腐作掩护 走街串巷传递情报

真正无私的无名英雄(隐秘而伟大的无名英雄)(2)

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清平情报站旧址照片。

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旧址位于东昌府区斗虎屯镇政府驻地东偏南方向3公里处的薛李张村。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残酷迫害奴役中国人民。1942年前后,日军顺着津浦线占领了德州、济南,薛李张村地理位置特殊,在这里建立情报站,方便与临清、高唐、清平、茌平、博平、堂邑、冠县、馆陶等区域的地下党组织联系,便于控制、交流情报。

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就设在薛李张村村长李金台家中。李金台家中仅有五间平房,三间正房为情报站所用,两间偏房为李金台及家人使用。

李金台靠卖豆腐为生,容易伪装,便于搜集情报、与地下党人联络。情报员多是附近村庄十四五岁的少年,聪明、勇敢,政治上可靠。情报站的同志以卖豆腐为掩护,走街串巷,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政策,同时,搜集冠县、临清、高唐、博平一带的情报,并及时把情报传递给八路军。

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发挥了特有的纽带作用。多位情报人员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夜以继日地传递情报,运送物资,护送大批爱国青年、革命人士进行转移,被称为“隐蔽战线上的尖兵”。

宅院里修地道 存放机密文件

真正无私的无名英雄(隐秘而伟大的无名英雄)(3)

郭仲伦旧居。

郭仲伦旧居位于莘县张寨镇郭炉村,为莘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郭氏后人介绍,1940年,根据党的指示,郭仲伦创建了地下交通站。郭仲伦将自家宅院进行改造,并在屋子旁修建了地道,在房顶上设置了暗格。抗日战争时期,屋子旁的地道能通到其他村,有几公里长,主要用于存放机密文件和地下交通员藏身。郭仲伦的二儿子就曾经藏在里面,后因叛徒出卖,被伪军抓住。

老屋的主人郭仲伦作为地下交通站站长,不仅自己从事革命事业,他的两个儿子也成为地下交通员,负责抗日根据地之间的交通联络和信函传递工作。他们突破日伪军的层层盘查和封锁,一次次为八路军传送文件信函、护送人员物资,保障了冀鲁豫和冀南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交通和信息畅通。

无名英雄 于无声处建奇功

《潜伏》《风筝》《伪装者》……在这些大家熟悉的谍战电视剧中,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战士潜伏敌营、与狼共舞,剧情扣人心弦。现实中,隐蔽战线的斗争往往比剧情更惊心动魄。革命战争年代,情报站的意义不言自明。鲁西北大地上,一个个看上去不起眼的情报站,为革命胜利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信息弹药”。

为了躲避敌人搜查,有的交通员将情报藏在挖空的玉米秆中,然后用泥封起来,一旦遇到敌人盘查,随手将玉米秆扔到路边或沟里,再寻机会找回;有的交通员把情报藏在鞋底里、自行车内胎里;有的交通员采取用白矾水写字的方式传递情报,将纸放入清水中就可显示出字迹;有的交通员则打入敌人内部,利用警察、邮递员的公开身份为交通站搜集情报、转送情报、护送过路同志,可谓在“刀尖上跳舞”。

(本文为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文史资料对革命文物价值阐释的重要作用”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