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闻晨间物语,轻声传,雨声慢。若不静心奉耳,竟不能闻。起步行至窗前,半幅春洗图跃然于眼前:远有山野雾朦,近有新绿丛丛,高有晨阳深藏,低有润土芬芳。

回想起春之因冬寒久望,雪满大地。冻却残叶枯枝,溪河卵石。冬夜越是风寒望春之心越是急切

终于春来了,冬走了。春暖如同画笔,为世界点上新绿,缀上明黄,洒上粉红桃红紫红。

远望春之果,唯夏秋尔。夏花灿烂多姿,秋果满载喜悦。总是免不了回想春时分的这场春雨,润万物而不声洗冬藏而不惊,成夏花而不功,结秋果而不争。


万物遵循因果,守衡阴阳。

得道而为:知善果 行之,知恶果 远之,知善因 为之,知恶因 远之。

春娇诉语:不经寒苦,难得梅香;不耕春种,何来秋忙;不遵春雨,哪来夏蔷。

因果之说久矣:因之变多于果之变,前因抑或后因,未果之前终究可改。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千金难买早知道。

个人知识与学识的欠缺允许个人轻犯新错,只是新错而已。

没有经历冬来冬往的长久煎熬,没有经历风霜雨雪的入骨伤寒,又何谈春意盎然?

一整个冬天的长久准备,换来了一整个春天的绿意侵染,说春天是最善良的姑娘,也是最美的姑娘。


春姑娘的自觉,换来了秋收果实的不自轻,也换来了夏花渲染的不自清。

他悟始终是站在后来者的高度,旁观者的角度,代入者的感受若有所悟

只是若有罢了,至于所悟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不声,不惊,不功,不争,的春姑娘相比,不自觉本就是思维习惯。


改变因果的前提是维持因果的本来,又或者因果循环不变。

换个简单的说法:利于自己的起因扩大化,弊于自己的起因无效化,利于自己的结果最大化,弊于自己的结果失效化。

以上种种需要自觉自悟,他悟只会是不自轻,不自清,因为世俗染缸的浊水很重很重。


思想本来由认知阅历来决定,无所谓情商智商,究其根本不过是人生经历丰富与否罢了。

某一件事的起因,经历丰富的人看得最多,预判结果的可能也最多。

考虑起因不改变可利用的前提下,深入了解起因的种种细节,有助于推理出规避恶果的众多良策。

于众多良策中思索甄选一二,便可行逆转乾坤之举,化腐朽为神奇,是为传奇!


有时候,想不到办法的我们习惯换个角度,是因为现实迷障的存在,也被称为思维习惯的局限。

春天属于准备的季节,为夏天秋天冬天准备,也为世界万物准备,无所谓局限。

所以,才有了这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感谢春天,也感谢这场春雨,复苏生命,唤醒冰封下的沉睡者。

春娇诉语——自觉自轻,自悟自清,一作如是观。

不问因果笑看红尘纷扰(四季因果之春娇诉语)(1)

不问因果笑看红尘纷扰(四季因果之春娇诉语)(2)

不问因果笑看红尘纷扰(四季因果之春娇诉语)(3)

不问因果笑看红尘纷扰(四季因果之春娇诉语)(4)

不问因果笑看红尘纷扰(四季因果之春娇诉语)(5)

不问因果笑看红尘纷扰(四季因果之春娇诉语)(6)

不问因果笑看红尘纷扰(四季因果之春娇诉语)(7)

不问因果笑看红尘纷扰(四季因果之春娇诉语)(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