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震荡时如何稳住心态(不确定环境下正确认识)(1)

前言:

疫情反复、俄乌战争、大国制裁、冷战再起……世界风云变幻,市场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行情”与“实力”?应该如何用行动增强实力?德科摩总经理叶月然先生特撰写此文,希望与全体同仁共勉!

01

“行情”还是“实力”?

在很多企业或员工身上,经常有意识去混淆“实力”与“行情”。

前两年网络上有一句话:“过去十年凭运气赚回来的钱,最近几年都凭实力亏出去了。”其实就是在嘲讽那些将“行情”当成“实力”的人。

这类人遇到“好行情”,往往会把全部业绩归结为“自己有实力”;遇到“坏行情”时,就会很快地跳出来说“今年业绩不好主要是行情太差”,并说“谁谁谁比我更差”,言下之意“我的实力”还是不错的!

是“行情”还是“实力”,你自己是否分得清,或者你愿不愿意去分清不重要,问题是客户以及你的竞争对手是不会跟你一起装傻扮懵的。最终的结果,这类企业或员工会成为“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鱼”!

行情震荡时如何稳住心态(不确定环境下正确认识)(2)

其实,“行情”与“实力”很容易分开,就看是你是认知问题,还是有意混淆,或者有人干脆就来一个“选择性分清”。

行情不好自然会淘汰掉一些实力不济的企业或能力不足的员工,但行情好的时候,也可以“掩盖”一些没有实力的企业或员工,在一些混日子的企业、管理者或员工身上确实如此。

没有“实力”,最终不仅会被行业淘汰,而且会被社会淘汰。长期没有“实力”,往往很多时候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心态出了问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行情往往带有“不确定性”,而实力是“相对确定的”。也就是说,实力不会一下子就变好或变差的,是循序渐进通过长期累积起来的。

02

如何正确区分两者?

我认为通过以下四点可以帮你分清到底是“行情”还是“实力”:

一、关键指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超过或接近行业标杆。问题的核心是确定哪些才是关键指标;

二、能否持续向好发展?很简单,能,就是实力,不能,就是行情。即你有多少核心竞争优势能经常战胜同行?技术、产品独特、管理能力或系统、业务能力或渠道、品牌信誉、供应链、成本等等;

三、行情影响的是“分数”,而实力决定的是“排名”。

四、客观分析成绩单里有多少是“偶然因素或运气成分”所产生的结果?

我最想强调的就是上面的“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是否有信心持续向好?

行情震荡时如何稳住心态(不确定环境下正确认识)(3)

最近几年有人调侃说:“今年是过去十年生意最难做的的一年,但也是未来十年最好做的一年”。今天这句用来调侃的话已经成为事实。

疫情反复、俄乌战争、大国制裁、冷战再起等外部不确定因素,大家逐渐都可能习惯了这些无常的变化。但这里说的“习惯”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适应”,另一种含义是“无所谓”。

前者是积极主动,努力应对,而后者是消极被动,选择躺平。

显然,我希望德科摩人都是第一种。

03

如何持续增强“实力”?

那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当下不确定的环境,持续增强自身“实力”,确保德科摩或我们自己有信心持续向好。

我过去经常谈到的两个观点:

“看一个干部是否有为,要看他不忙的时候在干什么?”因为忙的时候大家干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看一个高管是否有所作为,要看他每天能拿出多少时间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做打算”。一个整天被订单追着跑,整天都在忙着应对各种鸡毛蒜皮琐事的高管,很难带团队“持续向好”!

今年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可能并不是很忙。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有为的管理者,你一定会跟自己及跟同事说:“我们赶超别人的机会终于来了!”

行情震荡时如何稳住心态(不确定环境下正确认识)(4)

接着你就会开展下列工作:

A、重新修订工作目标、计划,并将这些目标计划分解到人,设定具体完成时间,也乘此机会考验“谁才是真正的人才”。

B、带领队员分析部门的发展瓶颈,并创造资源去解决这些长期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当行情好转时我们才能持续发展。

C、组织团队成员,逐一检讨还有哪些过去因为赶订单没有时间去做,或跟公司整体目标方向尚存在落差的工作,并形成相应计划,创造条件去完成。

D、能充分认识到人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在这个时候进行团队调整及人员的培训。

以上的“A、B、C、D”,就是德科摩当下的管理干部及骨干员工最需要去做的。

年初我们提出了“内外兼修”的年度计划,以上的几点也是“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都能实实在在、持续的去追求做到更好,“差的行情”就会成为超越别人、超越自我的好机会,这也是“实力”的建造过程。

别总是将好的行情都当成自己的实力,更不要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原地等待好运的到来。有能力“持续向好”才是我们的真正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