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的房企(活下来的房企)(1)

1989年,时任日本银行总裁的三重野康,说了一句话——工薪族努力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的社会是不正确的。

自此,日本房地产泡沫被刺破。

1991年,日本最大的城市东京,3个月内房价暴跌65%,拉开了全日本房地产崩盘的序幕。

1991年—1993年,日本2323家房企集中破产,平均每天能倒闭3家。

这场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房企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至暗时刻,进入到漫长的调整复苏期,大多数中小房企已经退出日本的房地产舞台。

时至今日,日本楼市历经多轮周期,头部房企格局几经洗牌。

只有三井、三菱、住友仍占据TOP20房企的一席之地。

他们头顶财阀、经营轨道交通上盖物业、金融大鳄、商业运营专家的光环,成功穿越了五十年地产大周期。

01

武汉楼市的瓜,又大又甜。

一并谢过峰兄、战兄、一博兄,为武汉挡了刀。

武汉除开天地外的所有豪宅,全上了渠道。

前两天,接到了一通电话。

她正在用稚嫩而蹩脚的普通话,跟我介绍着一个滨江的豪宅盘。

我明白了,这个讲着生活方式、讲品牌力、讲绝版资源的牛X项目,也启动了分销。

武汉有不少楼盘的营销中心,直接关门了。

听朋友说,南湖某豪宅盘,花3个亿做的最美售楼部,直接关了。

倘若,前期买了房的业主,知道这件事,心里该做何感想。

头部的房企(活下来的房企)(2)

上上周末,跪着WQ的业主,登上热搜。

可是,复工交楼的希望,依旧很渺茫。

跟这些大鬼比起来,精改毛、送台车、工抵房等小神,简直不值一提。

02

武汉楼市仍在,疯狂探底。

虽然无奈,却可以肯定的说,武汉楼市依然处于探底过程中。

9月的新房成交量,环比8月,可能有一个比较大的下滑幅度。

在大环境、政策没有明显变动的前提下,这种结果唯一的解释就是——自由坠落。

很多人都在说,武汉楼市在筑底、在回暖。

我仍觉得,为时尚早。

何时放量、何时反转,这个观点,依然成立。

今年我们聊新鲜的。

头部的房企(活下来的房企)(3)

武汉楼市有这么几个图腾,必须拿捏准了。

第一,武汉楼市的底掉地上了。

决定武汉房地产水平的,绝对不是最高的项目或板块。

底,是由房价最低的项目决定的。

9月,阳逻某国企开发的项目,直接上演从7200元/平到3600元/平的高台跳水。

3600元/平,这个价格,连五线云梦房价都不如,谈何楼市。

第二,光谷必须要回来。

光谷涨的时候,浑身是宝;差的时候,浑身是草。

孰好孰坏,反正光谷是投资客的最爱。

一个城市,判断房地产市场的活力,一定是与投资客多寡成正比的。

过去是太多了,现在是太少了。

光谷一天不回暖、武汉一天不言底。

第三,一二手房,顺挂。

新房,有些楼盘,早已血亏。

二手房,比较稳,投资客还在扛,最差也是保本。

因为楼市真正进入调整期,才刚满一年。

无论多高的杠杆,都会准备两年以上还贷资金。

既然那只无形的大手,已经决定了要调整,一定会跌个通透,治到断根。

断根的临床表现之一,打爆小业主的高杠杆。

明年春节过后,稳不住的投资客,开始抛盘。

市场重回顺挂,二手库存去化,修复行情确认。

03

我们所处的周期,前所未有。

今天的楼市,不止是一次单纯的下行,这么简单。

它是被多重因素裹挟着崩塌了。

透支。

前十几年、前几年,卖得太好、太快、太多,该还债了。

环境。

出生率下降、单身族横行、城镇化率放缓、棚改变旧改、持续天量供应都是利空房地产的消息。

头部的房企(活下来的房企)(4)

疫情。

戴口罩、做核酸、亮绿码才能出门。

三年的疫情,对中产影响相对较小,底层人民的生活,真的太难了。

底层小商小贩,本身就是庞大房地产供需金字塔的基底,几十万的房子没人买了,

整个消费链断层,百万、千万的房子,自然停滞。

以上三大因素,每一拳,都足以把房地产打趴下。

现在的情况是,三个拳头一起打、持续打,房地产不晕死,才怪。

所以啊,我们每一个人,对当下的周期,都缺乏足够的敬畏。

04

自己的认知,决定了到底是饮鸠止渴,还是断臂求生。

甭管出于什么理由,武汉90%以上的房企,都在拿着喇叭,高喊着挥泪甩卖了。

还有10%是所谓的豪宅,苦也得端着。

去化库存,缓解流动性危机,是房企不约而同的选择。

至于说打折能不能去化,那就是另外一个范畴。

头部的房企(活下来的房企)(5)

今天,假使打折售罄。

回血之后,那房企该干点什么呢?

这就是基于每家房企对未来的预判所决定的。

你认为房地产赛道还很长,还能继续在桌上玩,便会继续拿地,摊薄土地平均成本,再开发。

你认为房地产业已经不可逆转,就跟当年的报纸一样,开始积极寻求多航道业务发展模式。

割了肉的房企,走在了十字路口。

05

饮鸠止渴的希望是,地价大降。

先来聊,固执派。

房价真的涨不动了。

再拿牌的前提是,地价一定得降。

地价到底有没有可能降呢?

可能性为零。

我们知道,去年以来,大量的土地被区域及地方国企、央企拿掉了。

2021年度,武汉累计成交各类用地共计325宗,成交规划建筑总面积约4233.17万方,成交金额约1945.24亿元。

2022上半年,武汉两次土拍共出让28宗地,成交总占地面积84.79公顷,成交金额约202.46亿元。

其中,2021年度50%以上、2022年上半年70%以上的土地,被国央企吃进。

特别以城投、蔡甸投、汉阳投、江夏投为代表的城市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唱主角。

这些投,钱哪来的?

银行贷款。

头部的房企(活下来的房企)(6)

银行凭什么贷款?

因为用土地抵押。

过去,城投的资金来源以城乡社区支出、住房保障支出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为主。

但是当上面的资金,压根背不起这么重、这么多的土地锅时,城投只能找银行借钱了。

如果说抵押物贬值了,那这个游戏可能就玩不下去,甚至之前的贷款都有收回的可能。

兼备裁判员与运动员双重身份的国企,制定的首要规则肯定是——地价不能降。

房价涨不动、地价降不了。

这类房企的生存条件是,你有多少鸠,你就活多久。

06

断臂求生是房企唯一的出路。

再来聊,改变派。

我们一定要打心底里认可,这个时代真的变了。

举个例子,我们做媒体的,过去可能请甲方吃个饭、洗个脚,业务就来了。

现在这么做还有用吗?

甲方要讲的是费效比。

屁股坐稳,比脚丫子舒服更重要。

活下来的,都是不停改变着的媒体及媒体人。

房地产绝对不会玩完,但是部分房企可能会完蛋。

日本在崩盘后,房价在2009年—2019年间,主城房价依旧稳步上涨。

东京涨幅约30%,平均年涨幅为3%。

叠加低利率及租金回报率,住宅照样是抗跌属性最好的投资品类。

就楼市而言,日本新房成交水平稳定在7—8万套/年。

敲黑板,2020年,TOP20房企的市场集中度达到了约60%。

简单点说,市场还在,且被头部房企垄断。

头部的房企(活下来的房企)(7)

那么,这些笑到最后的房企,到底做对了哪些?

其一,分散经营,通过物业管理、运营收入烫平周期中开发收入波动。

重资产、高周转玩不动了,房企开始探索轻资产业务。

如房屋经纪、公寓租赁,以及代建业务。

其二,持币为王,积极获得金融机构、财团等金主爸爸的支持,提高抗风险能力。

这些房企背后都是集团性企业,涉足多个重要行业以及掌控着日本经济命脉,交叉持股后,房企弹药充足。

其三,优秀的管理能力、品牌影响力、策划能力等内功。

三井与住友两家日本头部房企2021年的财报,可以看到传统的房地产业务仅占比30%,写字楼租金与物业管理收入比例较高。

可见,在行业成熟期后,管理、服务溢价使得运营的利润率也高于房地产开发。

通过日本活下来的房企,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单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房企,会萎缩、会淘汰。

活下来的房企,要具备什么?

要么,就是背靠大集团。

其他产业都能独当一面,房地产能被贴补的富养着。

要么,就是能够轻资产化发展,做一些小而美的事。

07

69岁的王石,在44岁时,被诊断出血管肌瘤,可能瘫痪。

活下去,去追梦——

这六个字,成为步入45岁以后王石的座右铭。

因此,王石开始了两次攀登珠峰。

“我发现登山中不允许你感情用事,必须时时提醒自己保持冷静。

而且下山比上山更难,很多人就是因为登顶后太兴奋或大意,以为大功告成,结果酿成悲剧。

所以,其实在最高峰时不能得意忘形,要安全返回大本营才算成功。

做企业家也是一样,能够全身而退才是最有智慧的”。

真心希望大家都是活下来的那家房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