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拥兵自重,汉灵帝在黄巾起义的风潮中一命呜呼了他死后,年仅14岁的皇子刘辩继承皇位,这就是汉少帝由于少帝年幼,何太后便垂帘听政,这样一来,朝政大权就落入了外大将军何进的手里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地主家庭,从祖上袁安起一直到袁绍的父亲袁逢,四代人中出了五个三公,人称四世三公 由于何太后不同意消灭宦官,袁绍就劝何进密召驻扎在河东的董卓带兵进京,用武力胁迫和太后不料董卓还没有到达洛阳,宦官已得到消息,提前下手把何进杀死了袁绍得知消息后,就和兄弟袁术带兵进宫,将搜捕到的宦官全部杀死 这时,董卓以率关西军进入洛阳,为了控制住局面,董卓假造声势,收编了何进的部队,独掌了朝政大权从此,他便想废掉少帝刘辩,但又害怕众人不服,便找来袁绍商量,希望能借重袁绍的影响来控制朝野内外谁知招到袁绍坚决反对,两人话不投机,拔刀相向,袁绍自知待京师,董卓早晚对他下手,便匆忙离开了京师 袁绍走后,董卓立即废掉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汉献帝元董虽反目成仇,但袁家世代为官,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大家族董卓顾及袁绍势力太大,为了缓和同袁绍的矛盾,就听从一些官员的劝告,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但袁绍却号召各地豪强贵族势力反对董卓废立皇帝,董卓因此而杀死袁绍一族,在洛阳和长安多达50人董卓残忍的对待袁氏家族,反而使袁绍更具有号召力在反对董卓的队伍中,有一只不太引人注目的队伍,带领这支队伍的首领名叫曹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三国演义经典故事20个?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20个(三国故事汇)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20个

袁绍拥兵自重,汉灵帝在黄巾起义的风潮中一命呜呼了。他死后,年仅14岁的皇子刘辩继承皇位,这就是汉少帝。由于少帝年幼,何太后便垂帘听政,这样一来,朝政大权就落入了外大将军何进的手里。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地主家庭,从祖上袁安起一直到袁绍的父亲袁逢,四代人中出了五个三公,人称四世三公。 由于何太后不同意消灭宦官,袁绍就劝何进密召。驻扎在河东的董卓带兵进京,用武力胁迫和太后。不料董卓还没有到达洛阳,宦官已得到消息,提前下手把何进杀死了。袁绍得知消息后,就和兄弟袁术带兵进宫,将搜捕到的宦官全部杀死。 这时,董卓以率关西军进入洛阳,为了控制住局面,董卓假造声势,收编了何进的部队,独掌了朝政大权。从此,他便想废掉少帝刘辩,但又害怕众人不服,便找来袁绍商量,希望能借重袁绍的影响来控制朝野内外。谁知招到袁绍坚决反对,两人话不投机,拔刀相向,袁绍自知待京师,董卓早晚对他下手,便匆忙离开了京师。 袁绍走后,董卓立即废掉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汉献帝。元董虽反目成仇,但袁家世代为官,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大家族。董卓顾及袁绍势力太大,为了缓和同袁绍的矛盾,就听从一些官员的劝告,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但袁绍却号召各地豪强贵族势力反对董卓废立皇帝,董卓因此而杀死袁绍一族,在洛阳和长安多达50人。董卓残忍的对待袁氏家族,反而使袁绍更具有号召力。在反对董卓的队伍中,有一只不太引人注目的队伍,带领这支队伍的首领名叫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沛国桥县今安徽亳州人。他父亲夏侯嵩是汉桓帝时,大宦官朝廷的养子,随曹腾改姓的曹,曹操从小就聪明机警,善于随机应变。当时汝南名士许劭以善于评论人物著称,曹操特地登门拜访,请他品评自己。许劭起初不肯评说,经曹操再三追问,他才说,你在治世之时会成为能干的大臣,在乱世里会成为奸雄。曹操在20岁的时候,当了一个叫洛阳北部尉的小官。洛阳是一座大城,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很多,他们经常胡作非为,没人敢管。曹操到任后,命令手下人做了十几根五色棒高高挂起,表明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触犯法规禁令,就要挨棒子。大宦官蹇硕的叔叔,倚仗权势,有一天,触犯禁令,半夜提刀乱闯,被巡夜的当场抓住,结结实实的挨了一顿五色棒的痛打,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违反禁令了,洛阳的治安也比从前好了许多,曹操的威名一下便传扬开了。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讨伐董卓的大军,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组成了一支反董联军,大家共同推举袁绍作为联军的盟主。董卓听说各地骑兵的消息,心惊胆战,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决定迁都长安。汉献帝被迫离开洛阳后,董卓就下令放火焚城。一时间,洛阳成了一片火海,致使洛阳的百姓流离失所,尸骨遍野。

这时,在酸枣附近集结的各路讨董大军都按兵不动,彼此观望。曹操看到这种形式,义愤填膺,带领手下5000人马董卓进兵。曹操的人马刚到达汴水,便遭到董卓部将徐荣的攻击,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一交手,曹操便败了下来。

曹操损兵折将,回到酸枣,看到起义讨伐董卓的同盟军不能与他一起成就大事,便单独回了扬州,在那里招兵买马,养精蓄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