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是我国彝族的一种神职称呼,苏尼舞是彝族在祭祀时所跳的舞蹈。

彝族舞的舞种有哪些(每日彝记非遗之彝族苏尼舞)(1)

在凉山彝族地区,“苏尼”是与毕摩相提并论的彝族民间神职人-员的称号。彝族巫神文化分为巫祭两大类型,其中祭类成了毕摩,巫类则演变为苏尼。苏尼伴随历史的变迁,逐渐演变为民间驱鬼治病的巫师,成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使者”,成了驱魔捉鬼、招魂引魄、占卜预言的“能手”。苏尼巫术文化是凉山彝族原始宗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舞的舞种有哪些(每日彝记非遗之彝族苏尼舞)(2)

苏尼作法事时通过摇击羊皮鼓和带动系于鼓上的神铃发出声响来与自己的护法神“阿萨”沟通。苏尼的动作以鼓上的铜铃声、鼓内沙沙声和鼓槌轻重缓急的敲击声,配合著刚劲、娴熟而轻盈的舞步,配合全身的头部、肩部、臀部、脚等在鼓点的指引下展开有节奏的动作,这种动律特征形成的技艺,是一种十分精湛的民间舞蹈艺术。

彝族舞的舞种有哪些(每日彝记非遗之彝族苏尼舞)(3)

苏尼一般以双脚移动、甩动臀部、肩部、头部的全身动作为典型的基本动作。苏尼动作主要有盘腿坐地击鼓、跪坐击鼓、全身颤抖、弓步跳、脚跳、单脚原地跳、单脚吸腿跳转、左右错步、左右错步转、起伏碎步转、摇鼓转跳、躺身地下转、头顶鼓转、头顶火把转等。

2009 年 7 月 13 日,彝族苏尼舞被列入凉山州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