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人物实际身高(罪犯都是在额头刺)(1)

《浅说水浒》第213期(文/焦目)

在水浒中,梁山好汉们有许多都是犯人,比如林冲、宋江、鲁智深、武松等。他们或是真的犯罪,或是被冤枉,不管怎么说,都没能逃掉几十下脊杖和刺配的命运。所谓“刺配”,就是在脸部刺字,并且发配到几千里之外的地方进行“劳动改造,脊杖、刺字和发配,这三大惩罚,可以说是水浒中犯人的标配了。

影视剧中,无论宋江、武松还是林冲等,他们脸部、额角的刺字,都是一个“囚”字,大小不一,位置不尽相同。这样的刺字,真的符合历史吗?

水浒人物实际身高(罪犯都是在额头刺)(2)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刺的字就不对,更别提位置、大小和深浅了。事实上,水浒中也多次说过,犯人脸上的字是“两行金印”。既然有两行,显然不会只是一个字,也不会是在额角。

孙二娘道:“阿叔,如今官司遍处都有了文书,出三千贯信赏钱,画影图形,明写乡贯年甲,到处张挂。阿叔脸上见今明明地两行金印,走到前路,须赖不过。”——《水浒传》

酒保道:“面颊上有两行金印,多管是牢城营里人。生得黑矮肥胖。”——《水浒传》

由此可见,武松、宋江的刺字,都是在面颊上,而且字数很多,所以排成两行。那么,真实历史上,宋代犯人的刺字是什么样呢?哪些人会被刺字?在什么部位刺、刺几个、每个字有多大多深?

水浒人物实际身高(罪犯都是在额头刺)(3)

刺字的来历

刺字,也叫黥刑,因为要染黑留作标记,所以也叫“墨刑”。黥刑起源很早,夏商之前,就已经出现于古老的苗族。后来夏朝灭了苗族,继承了这种刑罚,从此中原地区也就有了黥刑。战国时期,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就有黥刑。

当时太子犯法,作为储君,他不能被黥刑。按着新法,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就受了黥刑。

汉文帝曾经废除肉刑,把黥刑改为髡刑,即剪掉头发。但实际上,黥刑还是存在的,直到后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黥刑依旧存在。唐朝之后,黥刑有变化,以前都是黥刑单独使用,犯了罪脸上刺字就可以。五代时,黥刑和流放开始捆绑为一体,即刺字后,还要发配到远地。

水浒人物实际身高(罪犯都是在额头刺)(4)

另外,唐末五代时,因为藩镇割据严重,战争频繁,逃兵现象很普遍。为了防止出现逃兵,于是军队开始给士兵刺字,作为记号。宋代时,黥刑再次发生变化,原来,犯人不但要刺字发配,还要脊杖,这可真的是“加量不加价”了。北宋名将狄青,脸上就有刺字,这倒不是因为他犯了罪,而因为他是他小兵做起的。

水浒中,不少好汉都“享受”过这种待遇,像武松、宋江、林冲等人,都是脊杖二十或者四十,刺字,然后刺配两千里。

刺字的对象

不是所有的犯人都会被刺字。宋代的刺字,主要是针对盗窃抢劫的罪犯,另外还有贪官污吏、不法军士以及故意杀人、殴打人致死、纵火烧别人的房屋、诬告他人谋反、略卖人口出境等犯人。这些人,统统都会脊杖、刺字、流放。

武松斗杀西门庆,宋江杀了阎婆惜,两人属于杀人,自然要刺字流放。

水浒人物实际身高(罪犯都是在额头刺)(5)

刺字的部位

刺字的部位不止是脸上和额头,还可以是耳后、背部。到底刺在哪里,看犯罪情况。若是遇到惯犯,还会多次刺字。

比如某人三次犯强盗罪,第一次,只是刺于耳后,再加上有幞头等遮盖,一般人不易看到,这样算是给犯人保留一定的尊严。第二次再犯,那就不客气了,肯定刺在额头上,让别人都能看到。若是犯人还不悔改,第三次抢劫,那就会刺在脸上。脸部代表一个人的脸皮,刺在脸上可以让犯人羞耻。

若是盗窃总额小,或者一时头脑发热犯浑,这才小偷小摸,会刺在背部。若非光着膀子,别人根本看不到,算是小小惩戒一下。

刺字的内容

犯人面部刺的字,不是一个“囚”,而是一长串内容,主要是所犯之罪、发配的地方以及服役名目。比如“抢劫,迭配到沧州,屯驻军重役”。这一点,水浒中倒是有表现,只是不太完整。

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后,蔡京大怒,一纸公文让济州知府限期破案。济州府尹气不打一处来,二话不说把何观察何涛拉过来臭骂一顿,还说若他不破案,就把他发配到远恶军州。为了表示自己不留情,他直接就在何涛脸上刺字了。

水浒人物实际身高(罪犯都是在额头刺)(6)

府尹喝道:“……你是个缉捕使臣,倒不用心,以致祸及于我。先把你这厮迭配远恶军州,雁飞不到去处!”便唤过文笔匠来,去何涛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水浒传》

另外,犯人不但要刺字,还要刺图案,图案有环形、方形、圆形三种,主要用来区别所受处罚。比如犯盗窃罪,就会在耳后刺个环形图案;判流放的犯人,刺方形图案;判杖刑的犯人,则刺圆形图案。

刺字的大小和深度

刺字的大小及深度也不一样,具体多大多深,也是看罪行的轻重。一般来说,盗窃、抢劫罪,刺字的大小不超过2厘米,重罪可以达到5厘米,最大的可以达到7厘米。

至于刺字的深度,通常都是在5分以内,但也可以根据罪行大小,有所增减。比如,只留在本城的罪犯,刺字深4分;发配稍远的,刺字5分,流放到沙门岛等远恶地区的,可以达7分。

水浒人物实际身高(罪犯都是在额头刺)(7)

​综合而言,不是所有的犯人都会刺字,即便需要刺字,也不一定都是在脸上或者额头。至于刺字之深浅、大小、图案、内容,也都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有意思的是,对于流放的罪犯,北宋时期,皇帝一般把他们发配到西北地区。因为西北地区环境恶劣,又处于战争地带,犯人到那边很痛苦。一些人受不了,干脆投敌或者逃跑。到了南宋时,宋高宗赵构就改变策略,把犯人往南方发配,还让他们参与制盐、冶金、铸造等活动。

犯人既不用担心小命,又想着立功,所以南方地区因此还得到了大力开发。有人甚至因此认为,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就与这些人有一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