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最近20年的香港影坛,最触目的大事当然属2002年《无间道》的上映。在第一部火了以后,马上制片方又出了续篇,第二部和第三部,组成了《无间道》3部曲。

在第二部上映的时候,有网友唱衰第二部,演员阵容太差,不好看了。可是如果大家现在回头再看一遍《无间道2》,或许就能明白,为什么网友们总喜欢说《无间道》3部曲2>1>3的排序。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1)

1和3这两部电影在看的时候,很多观众只会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看的警匪片,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爆米花电影"。

可是只有《无间道2》,吴镇宇把他演出了让人看了就觉得戏中有戏,很多细节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仍旧会觉得细思极恐的一部经典佳作。

不信,大家就看看,这些问题你至今有没有确切答案呢?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2)

1.刘健明是"好人"?

看《无间道2》(2003),大抵有很多话题值得细谈。首先是刘健明的角色,由1开始,电影的幕后制作人一直强调刘健明处于正邪之间的挣扎。其实我对此说一向甚有疑虑,但始终想看他们在2中作何安排才下判断。

现在的结论是:如果这不是幕后人的虚招,企图引诱观众对刘健明一角增加正面肯定的观感,来刺激观众入场意愿,则必定是一"意图谬误"的最佳明证。

在《无间道前传·剧本·编剧论述》(星岛出版,2003年7月初版)中,我们清晰可见幕后人强调刘健明想做"好人"的企图,然而在2中,观众更明确地看到他的奸险其实一直有根有本。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3)

由杀倪坤(张同祖饰演)到不放过心爱的女人Mary(刘嘉玲饰演),他的阴毒首尾一贯,甚至可说是幕后人的败笔之一,把他写得太过平面化,令角色失去起伏的魅力。

其中最明显的关键,是作为选择做好人还是做坏人的决定上,他其实早就表态拣选后者。在借刀杀人干掉Mary后,唯一知道他身份的便只有韩琛(曾志伟饰演)一人。

然而在韩琛偷跑后,他仍着力协助黄sir(黄秋生饰演)追查韩的下落(主动告知逃走方向)而不是设法拖延黄sir,以便可再次借倪永孝(吴镇宇饰演)之力清除韩琛。

可见他的目标始终并非要"洗底"做一个好警察,而一直在强调的逼不得已绝非刘健明的"本意",仅是幕后制作人用口说出来的人物性格分析罢了。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4)

2.为何众配角的场面触目惊心?

在《无间道2》中,大部分观众都看得出一众配角较主角更抢镜。张耀扬自始至终不发一声而尽得风流(唯一的"发声"便是死前的悲鸣),廖启智由《福伯》带来的一套冷峻演绎法,全都教人眼前一亮。何况还有一众由行内资深的幕后人士所演出的四大揸fit人(掌门人),大都有出乎意料的惊喜。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5)

今次的不平衡,可能与幕后人把精力放在大场面的经营有关,可惜设计上却未能有相应的效果出现。很明显胡军及刘嘉玲之死两场戏,都不约而同想复制1中黄秋生坠楼的震撼力,希望予人过目不忘的印象。

两者都利用了突然逆转的手法,所以胡军成了黄秋生的替死鬼,而刘嘉玲也死在深爱自己的陈冠希手上。

两场死亡戏都尽量强调那种突然性,但幕后人似乎忘记了上次的成功,其实有赖足够篇幅的伏笔铺排,由黄秋生被人跟踪到天台上与梁朝伟的商讨对策,一直在加强观众的紧张心情。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6)

到最后的尸体从天而降,其实是一熟悉又有点陌生的结果,因为知道黄秋生的处境毫不乐观,但又想不到他会如此而逝。反之胡军之死除了突然之外便没有什么,至于他一直强调与黄秋生称兄道弟,又从来没有交代,所以猝逝的安排自然不可能有什么震撼力。

至于陈冠希要借刀杀人,透过死前致电及在旁察看的安排,明显把他推上完全操控一切的神化位置,反而把一向刻意营造的环环相扣的互动可能性和剧情力量大为削弱,因此也无法体现出观众期待背后的张力来。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7)

3.谁是《无间道2》中的夏娃?

不少人看《无间道2》后均会问:为何黄秋生要唆使刘嘉玲杀死由张同祖饰演的倪坤,那是故事开展的原动力,所以是个必须正视的焦点所在。

当然在第一场的吃饭戏中,幕后班底早已暗示,因为曾志伟不愿背叛倪坤,于是黄秋生为了帮助好友上位,唯有借助最希望曾志伟上位的人(他太太刘嘉玲),来一招借刀杀人。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8)

这是《无间道2》所有风风雨雨的触发点,从另一角度来说,黄秋生可说就是夏娃,他正是原罪的肇始点。

由是出现的大量生离死别场面,均可谓因他而起。讽刺的是,身边的人无论正邪,都可以得到死亡的解脱。反而在《无间道2》中,黄秋生得不到任何喘息的机会,甚至在好友猝逝以及个人信心尽失的情况下,上司尹志强仍强迫他要上马对付吴镇宇,可谓是对主题最明晰的展示。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9)

所谓主题就是"无间地狱"的含义:那是毫不间断的折磨,因为幸存者有生不如死的痛苦。

黄秋生在2中,花了六年时间,原来只不过把敌人由倪坤变为倪永孝再变为韩琛,除了徒劳无功外,更甚者为自作自受,因为从中失去了两个好友(胡军及已成对头的曾志伟)。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10)

这也含蓄安排了最后一场吴镇宇求死的因由,本来他可以放下手枪投降,下场只不过是入狱数年而已(当时他不知道黄秋生已掌握了可让他终身监禁的把柄),但以一死求解脱,反而是回避无间折磨的上策(入狱→出狱→再战江湖的"永劫轮回")。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11)

4.傻强是不是卧底?

在《无间道1》中,由杜汶泽饰演的傻强,一度成为观众注目的焦点,大家均在揣测他会否是卧底之一。幕后人在《无间道前传·剧本·编剧论述》中,已借势道出观众有时想得太多。

但在2集3中,其实傻强是否为卧底仍是充满变数的可能,简言之只在乎幕后人想不想玩这场后设游戏,傻强是卧底会令剧情更见趣味。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12)

在2中的张耀扬,正是从傻强的对倒形象中发展出来的卧底角色。他与傻强正好相反,前者一言不发,紧守江湖大佬身旁护法的冷峻形象;反之后者则终日不能停口,表现毫不专业。但正因为我们已知两人均先后死在陈永仁(梁朝伟及余文乐)面前,由是带出卧底的死路一条下场才更见剧情压迫力。

事实上,在1中,杜汶泽之死乃紧接在黄秋生的猝逝之后,一方面更可表明黑白两道同样处于祸福无常的困局,同时如果大家均坐一条船(即杜汶泽若是卧底),则陈永仁最终得豁出去与刘健明的短兵相接,才会更加有力,因为他与恶势力势不两立之情会更见突出。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13)

在1中陈永仁发现刘健明身份后突然离开的安排,早已为人诟病,因为明显是将自己置于下风的愚蠢选择。

可是一旦有了三名同事死在眼前的刺激在前,则他的抉择反而可突出艰苦奋进与命运对决的激情,也紧扣陈永仁一直强调要做警察(选择对抗性的身份来挑战血缘限制)的决定。

2002年无间道上映之时香港电影业不景气,港片出一部凉一部,单片票房大都在200万港币左右,比起现在动辄就上亿的票房,真是萧条到不行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部《无间道》在香港收获5500万票房,并被美国华纳公司以175万美金购入重拍权,创造了亚洲电影之最,重拾香港电影的自信。这是《无间道》系列在商业上和品牌上的成功。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14)

随后,在2003年的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上,《无间道》获得16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7个重要奖项,成为最大赢家。

这是对《无间道》艺术上的肯定。

黑帮电影一直都是港片最主要的类型片之一,但95年以后却有不复当年之感,很多此类影片难以拍出新意,观众因此流失。

自《无间道》起,港片真正进入"精致化"的阶段,这种精致化主要表现在:视觉表现的精致化和故事写作上强调整一感抛弃随意化。

看《无间道》之后的港片,再普通的片子也会努力像拍广告大片一样把画面做得好好的,故事再无聊至少也往完整上讲。

几分钟看懂无间道2(无间道2被人忽略的4个要点)(15)

《无间道》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大无畏地选择了黑帮卧底题材,并且匠心独运,笔墨最重的部分并不放在黑道与警察的对立,而是置于人心的纠缠、警匪身份的倒置、人世的道义这样精神境界极高的层面上,在某种意义上打开了香港警匪电影的思路。

此为《无间道》潜藏的、深远的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