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完美主义强逼症)(1)

请关注!每天将分享推荐权威精神心理相关的治愈经验、科普资讯

强迫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完美主义强逼症)(2)

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

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

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

你是否担忧自己会做出或说出自己并不想做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言语?

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

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

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

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

你是否为了担忧攻击性语言或行为伤害别人而回避某些场合或个人?

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

如果上述症状中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持续存在,并困扰了您的生活,使您感到痛苦,那您可能是有强迫症的征兆了。

强迫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完美主义强逼症)(3)

如果上面的症状严重影响到了您的正常生活,别孤军奋战,请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让医生帮您一同战胜强迫症。

强迫症状具有以往教科书中不曾描述的特点。其中强迫症状的泛化、牵连、成瘾就是以往不曾描述但却需要认识的三个特点。

强迫症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强迫症状具有易泛化、易牵连、易成瘾的特征。在此过程中,既有正性强化单一作用,也有负性强化的单一作用,更有兼具两种性质的强化作用,使强迫症状日趋严重。

强迫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完美主义强逼症)(4)

所谓泛化是指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在相同层面的症状范畴里,症状内容的不断增加,我们称之为“摊煎饼”。

例如,担心粘染不洁物而患某种消化道传染病(简称“洁癖”)的患者,在病情的初起阶段可能只会关注通过手接触不洁物导致疾病的可能。

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可能会开始意识到通过呼吸道吸入不洁物而患病的可能。

以往通过洗涤这样的清洁仪式,就可以减轻担心以手接触不洁物品带来的焦虑,现在则增加了通过采取吐口水、潄口这样的清洁仪式来减轻由担心经口腔摄入不洁物如尘土致病的焦虑,通过咳嗽、吐痰乃至吐唾液这样的清洁仪式来减轻由担心经鼻腔和上呼吸道吸入体内的致病成分的焦虑。

强迫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完美主义强逼症)(5)

就好似“摊煎饼”一样范围不断扩大,从小煎饼变成大煎饼。

所谓牵连是指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在未必存在逻辑联系的不同的症状范畴里,症状形式和内容不断增加,我称之为“滚雪球。

同样以有“洁癖”思维的强迫症患者为例。

初期阶段,他们可能只是不敢进入医院接触医院内的物品,担心会被传染疾病。

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开始不敢到医院附近的饭店吃饭,担心有医护人员或病人及其家属在这些饭店吃饭,接触过的桌椅或餐具上遗留有可能致病的不洁物,或者见到医院出入的车辆都担心自己会不慎触及,甚至有相应的回避行为。

到疾病后期,患者担心所涉及的内容愈加繁杂,如担心灰尘中有致病源而全副武装防范、担心楼宇上有人抛扔垃圾误伤或玷污其身体而频频止步观望、担心吸入花粉发生过敏而回避花卉等。

强迫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完美主义强逼症)(6)

就类似“滚雪球”一样程度不断加深,由小雪球变成大雪球。

所谓成瘾是指一旦患者的强迫症状开始繁杂起来,其强迫行为就可能通过成瘾行为的模式越来越繁杂,进而形成连续、程序化的仪式行为,如同“宗教化”一般。

按照成瘾行为的定义,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或愉快感而形成的。

强迫行为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由于强迫行为能够减轻或缓解由强迫思维诱发出来的焦虑、恐惧情绪,患者为达到最大程度减轻焦虑恐惧,几乎毫无节制地自主反复实施强迫行为,同时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强迫行为的细节,以求更好的纾缓焦虑的效果。

强迫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完美主义强逼症)(7)

而且,患者在增加强迫行为复杂程度和渐进地补充完善强迫行为“完美”程度的同时,可以暂时地增强其抗焦虑效果,以致于患者乐此不疲。

即使患者随后发现,实施新增加复杂程度的强迫行为最终只使自己又套上令其更痛苦的“枷锁”,患者也不会放弃这种饮鸩止渴行为。

甚至,患者都会通过打电子游戏这类活动来减少会令其陷入更深痛苦之中的强迫行为。这种像手机游戏“贪吃蛇”样增加强迫行为复杂程度和所耗时间的形式就属于强迫症状的成瘾现象。

强迫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完美主义强逼症)(8)

在“宗教化”期间,只要环境中不出现强烈干涉措施或刺激,患者就会周而复始地实施其强迫行为。扩展到强迫症的行为治疗中,人们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要么强行阻止其实施强迫行为,要么就用更有效解除焦虑作用的其他活动取代其强迫行为。

无论是易泛化,易牵连,还是易成瘾都是反映了强迫症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宁可错杀一千不能误放一个”的病态心理活动的模式或思维、行为定型。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思睿明医生”!更多精神心理健康的知识、视频、咨询医生!请关注!可进全国—抑郁症病友互助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