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手肱拳是陈式太极拳中经典的发力动作,也是拳友们接触到的第一个发力。它在陈式太极拳老架里的出镜率高达10次,可见它的重要性啊。

从陈式太极拳老架的套路编排来看,掩手肱拳有着很重要的衔接转换作用。比如,老架一路第二段中,在踢二起、旋风脚、右蹬一根一系列腿法动作后,接着就是掩手肱拳,发力之后刚柔动静转换,这就把后面的小擒打、抱头推山等慢动作衔接上了。

再比如老架二路里倒骑龙后的翻身掩手拳和扫堂腿后的掩手拳,都是利用了掩手肱拳发力前的松沉来稳定重心,就能更从容地往下进行。

很多朋友在做掩手肱拳的发力时,总感觉打不出力、力量很小,或者是自以为打出来了但实际是散乱晃动,发力速度慢,练得肩膀痛、很刻苦,但效果却不好。这是练习的方法有误差,掌握下面这几个技巧,助你打出松活弹抖的掩手肱拳

被忽视的左手

在练习掩手肱拳时,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右拳上,却忽略了左手,这是不完整的。掩手肱拳是典型的前后对拉,右拳前冲左肘后带,两者配合好才能出力,所以左手的位置也非常关键。左手放在腰间,太低,发力易散乱晃动;放在胸旁腋下,太高,易耸肩僵硬。最合适的位置应该在这两者中间——章门穴。

第十式掩手肱拳的动作要领(助你练成掩手肱拳的松活弹抖)(1)

分清虚实

初学时,掩手肱拳的力量分配应该是右七左三,右拳为主为实,左手为辅为虚,这两者的主次虚实关系一定要分清楚。如果力量是两手五五平分,就不能充分转动腰胯,容易出现“双重”,力量就不能完全地放出来。

腿上的虚实转换也要清楚。掩手肱拳蓄力时重心在右腿,然后蹬腿转腰,重心右移发力,这个时候重心不在两腿之间,而是到了右腿。

适度放松 力点清晰

很多朋友在打掩手肱拳发力时可能是对“弹抖力”有误解,过度追求弹抖的效果,身体放松得太过、刚柔的转换没做好。这样打出的发力看上去可能效果不错,抖得很好,但实际上这是散乱,身抖、手抖、头也抖,力点不清晰。

正确的发力一定是速度快、力量整,一击即中,就像歌诀里说的“击前顾后似炮轰”,抖得太多了、散掉了,怎么“炮轰”呢弹抖力是身体在放松蓄和好后发力,弹抖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抖而抖,追求表面,反而落了下乘

转换方法 刻意练习

如果以上3点你都做到了,但发力还是速度慢、力量小,那就要转换方法了,不能再吭哧吭哧地埋头苦练,每天打几百上千个掩手拳了。要把注意力从整体的单式练习,转移到局部的腰胯和肩膀。

腰胯掌管力量,发力时力量出不来,大多和腰胯的转动速度有关。练习时可以先不管手的动作,只做重心的左右移动,然后慢慢变成蹬腿发力,训练腰胯的转动。

肩膀掌管速度,练习时可以两手抱在胸前,扎好步法,不用出拳,单独抖肩,提升抖肩的速度。最后,再整体练习,效果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