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上班第一件事是先泡一杯茶,开始一天的工作,有的时候茶泡好了,忙完后再回来茶都凉了,这时就会看到茶水的表面漂浮着一层有虹彩色的薄膜,轻微地拨动它就会像浮冰一样碎裂开来。这种茶膜在泡红茶时尤为明显,我曾以为这可能是杯子里的油渍,或者其他不干净的东西,但是事实可没咱想象的那么简单呢。
这层茶膜是如何形成的?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喜欢饮茶又好奇心旺盛的化学家研究过茶膜了,毕竟在实验室里既有玻璃烧杯,又有恒温的水浴,水浴是用水来导热的加热装置,泡茶十分便捷。化学家把红茶茶包放入80℃的水中冲泡5分钟,将茶包拿出,把茶水静置一段时间,不出意料,茶膜出现了。起初,化学家认为使用沸水冲泡茶叶时,茶叶表面的蜡质层会脱落,然后漂浮在水面上,就形成了茶膜。但当他们使用杂质较少的蒸馏水去泡茶时,茶膜并没有出现,这证明只有沸水和茶叶并不会形成茶膜,一定是水中的某些物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相结合才能产生茶膜,而水的酸碱度和氧气浓度也有一定地影响,水的碱性越大,越容易形成茶膜。但如果是在充满氮气没有氧气的环境里泡茶,就不会形成茶膜。因此,茶膜的形成肯定涉及与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这也是茶垢与水垢的主要区别。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质谱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化学家还发现,茶膜是由含有碳、氢、氧的有机物和含有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无机物组成的。而其中,钙离子和钠离子都来自水,钾离子、锰离子和铝离子来自于茶叶。茶膜中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都是难溶化合物,从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看,难溶的碳酸钙颗粒就躺在有机物的表面上。
化学家甚至还给出了茶膜的分子式,静置1小时的茶水,茶膜分子大约由45个碳原子、50个氢原子、40个氧原子和2.7个二价金属离子构成。
当然,化学反应都需要能量,所以,在使用茶杯泡水的时候,水温下降较快,茶膜还没形成的时候,能量就消散了,使用保温性较好的陶瓷茶壶泡茶,散热慢,就可以看到茶膜,甚至还会在茶壶中留下茶垢,而这些富含钙、镁离子的茶垢也可以为下一次茶膜的形成助力。所以,如果不想再次看到茶膜,就一定要看见茶垢马上洗茶杯了。
茶饮料中为什么没有这层茶膜?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柠檬茶,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喝,而且因为化学家们发现柠檬酸可以与钙离子等金属离子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游离的钙离子的浓度,可以抑制茶膜的形成。而物理学家则发现,额外加入柠檬酸后,也许肉眼看不到茶膜了,但不代表它们不存在了。从物理特性上说,柠檬酸可以软化茶膜,让它们变得更容易被拉伸,更具韧性。而我们喝的瓶装茶饮中,一般都会添加柠檬酸或者其他保鲜的酸性物质来延长保质期,从而也避免购买者看到瓶中有一层不明物质而产生的不舒服的感觉。
这层膜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呢?“茶膜”看上去脏脏的,像极了加油站旁边水坑里的“油膜”,那么它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
事实上,茶膜只是附着在有机物表面的一些难溶小颗粒,它没有什么味道,也没有什么口感,对人体并无危害。
所以,当形成茶膜后不必把它滤除掉。
“摆脱茶膜”小贴士
别等茶凉,趁热喝茶;
使用纯净水代替自来水泡茶;
在红茶中加些柠檬汁和糖,变成柠檬红茶;
别喝红茶,换成其他品种的茶。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