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条件非常适合蟹的生活,稻田养蟹,蟹又能养稻稻、蟹二者在同一水域环境中改善了生态环境、共生互利因为水稻的光合作用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一个水温较高、溶解氧充足、昼夜溶解氧浓度变化不大的水体,而且水稻的茎叶为河蟹遮阴创造了一个散光避高温的环境,同时河蟹的运动可为稻田松土,改善土壤环境,河蟹以田间杂草和稻田中的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许多害虫为食料,有利水稻生长,稳定了水稻产量所以发展稻田养殖河蟹技术是一项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河蟹家庭养殖?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河蟹家庭养殖(稻田养河蟹)

河蟹家庭养殖

稻田生态条件非常适合蟹的生活,稻田养蟹,蟹又能养稻。稻、蟹二者在同一水域环境中改善了生态环境、共生互利。因为水稻的光合作用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一个水温较高、溶解氧充足、昼夜溶解氧浓度变化不大的水体,而且水稻的茎叶为河蟹遮阴创造了一个散光避高温的环境,同时河蟹的运动可为稻田松土,改善土壤环境,河蟹以田间杂草和稻田中的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许多害虫为食料,有利水稻生长,稳定了水稻产量。所以发展稻田养殖河蟹技术是一项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养蟹稻田的选择与设施

养蟹稻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以壤土为宜,水源丰富,水质清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连片面积较大的低洼、浅滩而讯期又不被淹没的地块,每块面积5-10亩的单季稻田。前茬作物一经收割离田,就要做好养蟹稻田设施建设。在稻田四周筑1.3-1.5米高、0.8米宽的田埂并夯实。埂上围起高55厘米的钙塑板或其他光滑材料,如用玻璃瓦、石棉瓦、水泥预制板等防逃板材,下端埋入土中15-20厘米,地面上至少留出40厘米,拐角处要呈弧形。或沿田块四周打木桩,用聚乙烯网片进行围栏,高出池埂120厘米。最好沿田埂砌墙,墙高50-60厘米,墙内面用水泥抹平滑,墙基深入田埂20-30厘米,防止河蟹打洞逃逸。

田间设施应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稻田开沟,在稻田四角一边,开挖出宽5-6米、长度不限、深1-1.5米、面积占稻田面积3-5%的暂养凼。沿四周田埂内侧距离1米处挖宽3-5米、深0.8-1米的环形沟,面积大的田块中间要加挖(十)或(并)字形等形状的中沟,宽1-1.5米、深0.5-0.8米。暂养凼、环形沟和中沟的面积之和占稻田面积的15-20%。用于开挖沟的土加高加宽田埂,并夯实加固,稻田的进、排水口用筛绢式网片密封,严防漏水和蟹逃逸,防止河蟹随注水、排水逃逸和蛙、蛇、鼠入田侵害河蟹。以上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