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庚戌年,宣统二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辛亥革命从酝酿到结束的完整过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辛亥革命从酝酿到结束的完整过程(辛亥革命事略1910-1917)

辛亥革命从酝酿到结束的完整过程

(1910年)庚戌年,宣统二年

本年无大事,然如暴风雨之前夜,黑云压城,甲光向日。


(1911年)辛亥年,宣统三年

关键词: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北和议

4月,黄兴率革命党人一队,直扑两广总督衙门,未克。广州起义失败。时人收烈士骸骨72具,葬于东北郊之黄花岗,故亦称“黄花岗起义”。中有一人,曰林觉民,留《与妻书》一封,烈士衷肠,英雄侠骨,令人不忍卒读。起义虽败,然浩气长贯日月,革命已入人心。

5月,清廷下令铁路国有。此事本无可厚非,然强取豪夺,补偿不善,且权利流失于英法,遂形成全国性之保路风潮,尤以四川保路运动最为激烈。盖全国新修铁路,集中在粤汉、川汉两线。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抗议者,酿成成都血案,激起民变。四川保路同志军武装起义。湖北驻军,调赴镇压。

武昌空虚,机不可失。新军中之革命党人乘机发难,于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光复汉口、汉阳。孙文、黄兴不在武昌,熊秉坤、孙武、蒋翊武、张振武等皆名微,乃以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中国为“中华民国”,主权在民,号召各省响应革命,推翻清廷。

湖北新军,有“共进会”、“文学社”之革命组织。何谓之“文学社”?盖以掩人耳目。不期炸弹误爆,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人被捕殉难,名单失落,起义提前,此双十日也,后国民政府定以为“国庆日”。今日武汉有彭刘杨路,盖追念此黎明前最黑暗时刻之三烈士。三人英名不朽,英雄浩气常在。

烽火熊熊,武昌号“九省通衢”,武昌一举而天下响应,大有燃遍全国之势。清廷迅速起复袁世凯,授内阁总理大臣,令其统领北洋军,南下“剿匪”。盖北洋军乃袁氏打造之清廷第一军力,唯听命于袁氏。民主虽人心所向,然北洋军力,远在新军之上,汉口、汉阳复为北洋军夺得,武昌亦危,然袁氏不欲“剿灭乱党”,别有盘算。遂议和。

11月26日,英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出面调停。12月2日,南北双方达成武汉地区停战协定,同日,革命军攻占南京。长江全线,联为一气;南方各省,均告光复。12月18日,北方代表唐绍仪、南方代表伍廷芳,于上海英租界达成全面停战协议,并秘密磋商清帝退位后之优待办法,及孙氏去职与袁氏继任总统之事宜,史称“南北和谈”。

武昌首义,各省响应,不期竟克全功。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于南京选举,孙文以十六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议决改用公历纪年。


(1912年)壬子年,民国元年

关键词:宣统退位、袁世凯任大总统、国民党成立

元日,孙文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

2月初,彭家珍刺杀良弼成功,成“压死骆驼之最后一根稻草”。良弼者,清宗室少壮派之能人。此人一死,清室悚惊,后十数日,清帝退位。民国何以刺杀居多?盖时为人治,而炸弹威力巨大且易制易得也。此皆精英,可以不死而死之,盖以生命发大慈悲大愿力,以血肉拯国家、济苍生。汪精卫亦曾刺杀摄政王载沣,不成被捕,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之句。

2月12日(腊月廿七),时值隆冬,滴水成冰,隆裕太后诏告退位,两千年帝制,遂告终结。当初溥仪登基,年仅两岁,见阶下生人无数,啼哭不止,其父醇亲王载沣哄抚曰:“快完了,快完了”,一语成谶乎?不然,天下大势所趋,螳臂岂能阻之。

清帝既退位,2月13日孙文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教育总长蔡元培为特使,率团迎袁南下。袁氏不欲南下,盖南京为革命党之大本营,而北京乃北洋之势力范围。相持不下。袁氏令人作乱,称北方不平,不敢轻离。遂罢。

3月,唐绍仪任(首任)内阁总理,南下组阁,4月初复归北京,内阁亦随迁往北京。

为谋求控制国会,革命党方面,以同盟会为主,聚合五党。8月25日,六党于北京举行合并大会,宣告国民党成立,选举孙文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7人为理事。设本部于北京,宋教仁代理理事长,党务实由其负责之。

是年,泰坦尼克号于北大西洋触冰山沉没。


(1913年)癸丑年,民国二年

关键词: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

年初,国民党于国会选举中大胜,宋教仁着手组阁,欲以国会钳制总统权力。3月20日,宋氏于上海沪宁车站遇刺,两日后不治身亡,年31岁。世多谓袁氏为背后主使。种种迹象,皆指向袁氏。真相昭然若揭,几成定论,然如何应对处之,国民党意见不一,孙文力主武装讨袁,多数人倡言法律解决。

4月,袁世凯与五国银行达成2500万英镑之善后大借款。5月初,北洋第六师、第二师相继入鄂,统制湖北,监视江西。

6月,袁世凯罢赣督李烈钧、粤督胡汉民、皖督柏文蔚。李烈钧于7月8日至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宣布江西独立,向驻九江之北洋第六师发动进攻。战幕拉开,战端再起。随后苏、皖、沪、粤、闽、湘、渝等地,相继宣布独立,加入讨袁行列。

然讨袁军仓促上阵,协调不力。江西战线,北洋第一军于7月25日攻克湖口,8月18日占领南昌。江苏战线,讨袁军于7月16至22日间,与北洋第二军及张勋所部会战于徐州,不利,直退南京。上海方面,讨袁军进攻制造局亦屡攻不克。其余各省动员起兵迟缓,湘、粤、闽北援之师迟迟不发。7月28日,黄兴见大局无望,离宁出走,何海鸣等作最后一搏,亦不成。讨袁军全局动摇,各地相继取消独立。后何氏寓居香港,成“鸳鸯蝴蝶派”一大作家。

9月1日,南京失守,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流亡日本。11月4日,国民党亦被袁世凯解散。因其在“辛亥革命”之后,乃称“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以其战事主要在江西、南京二地,又称“赣宁之役”。


(1914年)甲寅年,民国三年

关键词:中华革命党成立、一战爆发

既流亡海外,为集结革命力量,恢复革命精神,乃于日本重组中华革命党。孙文亲拟誓约,曰凡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何等资历,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

众议以孙文为总理,黄兴为副。然黄克强以为天下非一姓之天下,政党亦非一姓之政党,拒不签押,遂不入党,故协理一职,始终虚位。7月8日,东京集会,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设本部于东京,分设总务、党务、军务、政治、财政5部,陈其美、居正、许崇智、胡汉民、张人杰分任部长,各地支部57个,党员万余人。

是年,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于萨拉热窝遇刺身亡,一战爆发。英法德马恩河会战。欧美无力东顾。因主战场在欧洲,亦称“欧战”。


(1915年)乙卯年,民国四年

关键词:“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

5月9日,日方威逼利诱,迫使我方与之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即“二十一条”。条款苛毒,丧权辱国,如城下之盟。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后北洋政府定此日为“国耻日”。呜呼!弱国无外交,我辈当自强。

既解散国民党,袁氏大权独揽。得陇望蜀,乃谋称帝。8月,有《共和与君主论》一文,以国人智浅,无力政治,倡改君主制。杨度、刘师培、严复等六人发起筹安会,人称“筹安六君子”。袁氏故作姿态,称帝制不合时宜。梁士诒等乃制造“民意”,组织各界“请愿团”,如“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各行复辟帝制事,相与争功。袁氏长子袁克定亦伪造《顺天日报》,造成“全国拥戴”之假象。

10月6日,参政院召国民代表大会,各代表“一致赞成”君主立宪,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大会总代表,上书推戴袁氏为中华帝国皇帝。劝进闹剧,有史以来,数十百次,此又一次耶。

12月12日,袁氏以“民意”难违,“民心”所向,改总统府为“新华宫”,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于次年元旦登极,改次年(1916)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共和得之不易,袁氏倒行逆施,有志者先以愤慨,继而奋争。当日蔡锷居北京,袁氏秘遣人监视之。蔡伪装无心政治,流连花柳之间。结识小凤仙,得其相助,巧计脱身。北地胭脂,小凤仙不亦有红拂之遗风哉?

蔡锷辗转天津,取道日本、越南,遂归云南。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发通电,举义旗,宣告护国讨逆。称“护国运动”,所护者何?中华民国之国体,共和之政体也;所讨者何?独夫民贼也,帝制也。

蔡、李、唐分任护国军第一、二、三军总司令。蔡锷兵发四川,李烈钧师出两广,唐继尧为云南都督,坐镇后方。所有条令,皆以唐、蔡、李三人同署,唐列第一而蔡实为马首。盖蔡为唐学长,资历亦在其上,会议之时,同列主席,唐不敢并雄,侧身而坐。


(1916年)丙辰年,民国五年、洪宪元年

关键字:洪宪改制、护国运动

复辟不得人心,军神非有虚名。交接数仗,护国军以弱敌强,连战连捷。时朱德为蔡锷麾下护国第一军旅长。

民心相悖,北洋诸将亦多有异见者。内部分崩离析,列强首鼠两端,袁世凯众叛亲离,内外交困。

3月22日,袁氏退位,取消帝制,仍居大总统。乃复民国,护国功成。然“除恶务尽”,护国各方,欲其辞去大总统一职。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

6月6日,袁氏于忧惧中病亡。呜呼!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若无金殿称帝事,可称“共和功臣第一”。流芳遗臭,只在一念。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6月29日,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国会。7月14日,唐继尧等通电撤销军务院,护国战争结束。

11月8日,再造共和之蔡锷亦病亡,后以国礼,归葬湖南长沙岳麓山。黄兴亦逝于同年(10月30日),次年4月亦国葬于左近。蔡、黄二公,皆湘人也。蒋翊武、焦达峰、陈天华、刘道一等亦长眠于此。呜呼!青山有幸,怀我忠骨。猛志常在,英灵不朽!

是年,法德凡尔登战役、英法德索姆河会战、英德日德兰大海战。兵火似镰,士卒如草。

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


(1917年)丁巳年、民国六年、宣统九年

关键词: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对德宣战

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为总理。黎氏出身新军,段乃北洋元老,遂有“府院之争”。府者,黎元洪之总统府也;院者,段祺瑞之国务院也。段为皖人,北洋三杰,段氏称虎,乃实力派。黎氏乃引张勋为外援,令其率部入京。张勋其人,原清廷之江南提督,效忠清廷,人称“辫帅”,不惟自身,下属士兵,皆留辫未剪。此人于“二次革命”时,率部攻入南京,居大功。乃复辟。7月1日,扶溥仪于太和殿登基,改年号为宣统九年,易五色旗为龙旗,复晚清官制,封官受爵。张勋自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然共和已入人心,12日,段祺瑞于天津马厂誓师讨逆,领兵杀回,辫军一触即溃,溥仪退位,复辟不足两周,堪称笑谈。

引狼入室,铸此大错,黎元洪乃引咎去职。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冯直隶人,亦“北洋三杰”之一。三杰者,“龙虎狗”,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分属之,皆北洋实力派。冯氏就任之后,“府院之争”未熄反剧。王士珍是年底代理国务总理并兼陆军总长,此后曾多次调停北洋各派系间矛盾。

北洋数年,国务总理如走马灯,唐绍仪、赵秉钧、熊希龄、段祺瑞、王士珍……,总统亦如走马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

是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对德奥宣战,数十万中国劳工派往欧洲战场。

是年,俄国先二月革命,后十月革命胜利。次年,李大钊作《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国亦将进入新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