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的有无相生故事(树袋熊连载助读道德经第七十七章)(1)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第二章的有无相生故事(树袋熊连载助读道德经第七十七章)(2)

【译文】

大自然的运转法则:万物透过“相生相克”以维持生态平衡。

天地的运转法则,其理如同张弓射箭:举得太高,就要向下调降;如果举得太低,就要向上抬举。弓弦如果绷得太紧,就要放松一些;如拉得太松,就要调紧些。

天地的运转法则:损掉那些有余、太盛的部分,以补那些虚弱不足的。

世俗人则不然,往往喜欢欺压弱小,搜刮民膏民脂,以奉承那些权贵;喜欢锦上添花。

谁才能自觉很富有,有很多多余的物资与时间,原为天下人服务、奉献、付出?唯有学道、悟道、明道、与天地合一之人。

所以有道的圣人自然流露出道的特征特性:做了很多利益众生之事,也不会有傲慢之心;为民为国立了功,也不居功;更不会炫耀自己多么厉害、多么高尚。

道德经第二章的有无相生故事(树袋熊连载助读道德经第七十七章)(3)

【大话助读】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丛林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地,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理解,道生天地,也孕育了人,所以人同样会有道这样的特性: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德经第二章的有无相生故事(树袋熊连载助读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

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点,或者说不知道这点,在赚取财货、博取名利时总不知足,殊不知如果获得东西过余了,老天也会帮你减余,至于帮的方法可能就不那么好受了。人明白这个天之道之后就应当克制私欲,而以己所余力去帮助他人,这样才符合“道”的规律,才能获得长久的福寿安康。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只有圣人才做得到,在现实当中我却觉得有很多人都做得到,尽管他们不如圣人那么完美,但尽己之力帮助他人的人还是比比皆是,所以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

道德经第二章的有无相生故事(树袋熊连载助读道德经第七十七章)(5)

本章的结尾部分,老子还提醒我们“做了好事、立了功德,也不能居功自傲”。 学会默默的做个无名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幼稚的人总是滔滔不绝地彰显的功绩,生怕别人不知道,而成熟的人却明白如何不露声色地保存实力。要做到这一点,看似比较难,其实如果悟道了也不难,还是克制私心以天之道为榜样,这样我们普通人其实也能做到。

我是爱读书的树袋熊,一名传统文化、道家文化熏习者,《道德经》的忠实粉丝,欢迎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关注和收藏,便于以后一起继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