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

作者 / 凡星

即将于本月18日上映的《双子杀手》,无疑是国庆档之后最受瞩目的新片。

除了李安大师与影帝威尔·史密斯的强强联合,影片最大的看点,莫过于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后,李安在拍摄技术上的又一次尝试与突破。120帧 4K 3D,还有 成功实现让50岁的威尔·史密斯与23岁的全数字化自己同框对打的特效技术。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2)

“一人分饰两角”,已经是对演员演技的极大考验,而让两个角色在同一画面中出现, 看外貌相同的两人同台飙戏,更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桥段,而这就 需要借助强大的拍摄和后期特效技术的才能实现。

那么,在电影的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中,“一人分饰两角”都是如何实现的呢?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3)

“复制粘贴”的惊喜

“一人分饰两角”的构思,自上世纪90年代便已出现,如林赛罗韩的代表作《天生一对》,成龙早期电影《双龙会》,还有内地风靡一时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和《西游记》中至今让观众津津乐道的“真假美猴王”。 那时首次看到这些有如复制粘贴镜头的观众,还纷纷怀疑是否是启用了真正的双胞胎完成的,有的观众更是多年后才惊觉两个角色是同一人出演。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4)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5)

事实上,在两个角色无需同框的戏份中,通常只需要“服化道”的配合,通过在发型、妆效、着装甚至身材方面的差异,便可在外形上对两个角色加以区分, 之后便是演员展现演技的时刻。

如在张艺谋的《影》中,邓超饰演子虞和境州两个角色,就曾在三个月内疯狂增肌20斤,先拍摄完成身材健壮的角色“境州”的戏份,又用了两个月时间暴瘦40斤,再次拍摄羸弱的“子虞”戏份。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6)

在两个角色同框但无需同时露脸的戏份中,则需要借助替身演员一起完成。 拍摄时,现场保持机位、灯光、构图等不变,演员先演绎一个角色,此时的替身只是背对镜头露出某个身体部位,不会正面出镜,然后进行换装,根据地面上不同标记饰演另一角色,最后 通过后期剪辑,使画面连贯。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7)

李连杰在01年主演的好莱坞科幻动作片《宇宙追缉令》中,便一人分饰两角,饰演平行宇宙中的两个自己。 借助替身,李连杰先演好其中一个角色的所有戏份,再演另一个角色,最后利用电脑技术将两个角色的两部影像合成、剪辑,最终成为一部完整的电影。 为了把两个角色加以区分,武术指导元奎还特意设计了两套拳法分别让两个李连杰使用。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8)

一人分饰两角的高光时刻,出现在两个角色同时正面出镜之时。 一个演员两副面孔,在同一画面中,形成巨大反差的身份、性格、能力,观众对这类场景一向来者不拒,影视作品也将其作为一大看点。而这样的场景背后,就不仅仅是特效化妆术和神剪辑这么简单了,需要用到影像的后期叠加技术。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9)

拍摄前,电影特效师会在镜头和感光胶片之间加一块板,拍摄时,由于遮板的遮挡,胶片只有一部分可以感光,这时,先让演员在画面的左边出现,跟空气对戏,右半部分由于遮板遮挡不会感光,拍好后,再把胶片倒回原处,遮板移至左边,演员换到右边,饰演另一个角色接着拍,全程摄影机和背景都保持原位不动。

经过两次分部位拍摄和后期的影像叠加,画面就完整了,两个角色得以在同一画面中相遇。 而出于后期处理的便利和避免穿帮,演员在饰演对手戏时中间都会相隔一段距离,好像怕是碰到彼此,这也是早期电影中最常见的一人分饰两角的同框方式。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0)

电影发展至今,创作者和观众都已不满足于看似复制粘贴的两个平行人物“照镜子”,而是更期待角色之间进一步的互动与肢体接触。而 简单的遮板挡光,只适用于两个角色互不接触的部分,涉及肢体接触动作,则需要更复杂的电脑特效进行后期调整。

首先通过拍摄过程中替身演员的帮助,来提高角色之间的肢体交互性。两个角色的戏份依次拍摄完毕后, 后期两组素材进行拼接、抠图、合成,替换替身,实现两人同框。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1)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2)

一些电影作品中,尽管前期拍摄已经做到摄像机运动和人物表演大体一致,由于动作幅度大、速度快等原因,拼接后依然会存在演员表演错位,不同摄像机里画面拼接后偏移等问题,比如《影》中时长一分半的两个邓超同框互动的镜头。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3)

在《影》的视效团队时光坐标(Timeaxis)放出的视效解析视频中可以看到,时光坐标的艺术家们选用了角色子虞的镜头作为基础素材, 将镜头的空间和运动解算成三维数据, 然后把角色境州放到子虞所处画面的三维空间的正确位置里,并通过精确的时间微调进行演员眼神表演的匹配,结合数字绘景技术(MattePainting)和合成方式来处理替身穿帮的部分,还通过分段时间变速控制重构节奏、CG竹竿替换实拍竹竿、制作CG雨丝和雨雾元素等技术,完美真实地将两次拍摄的同一演员毫无痕迹地置于同一画面中。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4)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5)

“数字造人”美梦成真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人和特效团队开始尝试数字化“造人”,以期取得更逼真的效果和更多元丰富的戏剧情节。

2010年上映的《创:战纪》中,61岁的演员杰夫·布里奇斯与《电子争霸战》(1982)时的自己同框。布里奇斯表演年轻的自己时, 面部表情被细分为52个表情基准点,再回传给电脑,还原出30岁时的样子,他也因此成为影史上第一位与亲身扮演的年轻自己同框的演员。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6)

2015年的科幻电影《终结者:创世纪》中,更是安排了一段施瓦辛格老年版与年轻版的对打戏。为了打造这段时长5分钟的画面, 特效团队的两位总监仔细看过了所有阿诺·施瓦辛格拍摄的影像和照片, 在全球寻找拥有50寸胸肌的男性来担任施瓦辛格的替身,在现场与施瓦辛格拍摄打斗场面。

与此同时, 特效团队把施瓦辛格脸部的每个细节都储存在资料库中,用此来打造其年轻时的脸庞。技师们还做了施瓦辛格脸部的表演捕捉,纪录更多当下的面部细节。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7)

除了脸部,施瓦辛格的身材也是独一无二的,年轻版在片中赤裸上半身出演,更需要细致的还原。 1977年的纪录片《施瓦辛格健美之路》从多个角度捕捉了施瓦辛格的健美身材,成为特效团队的重要素材。 《终结者: 创世纪》的视觉特效师表示: “施瓦辛格的身体非常独特,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使用替身的身体。 我们用特效技术让替身的身体被取代掉,好让这个年轻版的施瓦辛格看起来真实可信。 ”

最终,《终结者: 创世纪》的特效团队花费12个月时间,制作了35个镜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历时五分钟,施瓦辛格老年版与全数字化拟真的年轻版对打的经典场面。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8)

但仔细观察 这些早期的数字化人物,面部还是能看出太多破绽——僵硬、冷冰冰、表情木讷,体会不到真情实感, 尤其在特写镜头中,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山寨版”。

五年后,李安携《双子杀手》中的“老少”史密斯与观众见面。 影片中23岁的年轻史密斯,对比之前的数字人物,有了质的飞跃。

特效部门不仅对男主角威尔·史密斯的面部“减龄”,更是 制作了整个身体, 即便是面部,也有肌肤、骨骼、眼睛、牙齿光泽的再造。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19)

另外, 借助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特效部门纪录了详尽的史密斯面部表情细节。 为此,李安几乎把史密斯年轻时的所有影像视频都看了一遍,每个细节都熟记于心,“我们把他的脸放大6000倍看,生活上我不敢说,但就说脸,我比他亲生妈妈还要了解。”这样的操作,让数字人物完美继承了影像资料和史密斯本人的面部情感表达。

最后制作出来的年轻版史密斯,在120帧 4K 3D的画面呈现下,和真人史密斯在现实场景中进行了长时间的同框对戏。无论镜头给到中、近景还是特写镜头,都经受住了考验,不再是机器人般僵硬的数字人物,而是 具备了人类共通情感,表现极具感染力的现实人物。

动作电影赶尽杀绝十大巅峰之作(从终结者到双子杀手)(20)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子杀手》也是“一人分饰两角”的电影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可以预料,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在“一人分饰两角”的电影中,“双子”同框的几率会越来越大,角色之间自然真实的互动也会越来越多,戏份越来越重。 而随着“数字造人”、“动态捕捉”技术和未来更多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成熟,演员和替身分别饰演两个角色 后期合成的方式或许将逐渐成为过去式,观众会看到更多比真人更似真人的“双子”。 当下电影技术的探索,也会为未来电影的叙事与创作,带来无限可能。

本文参考资料:

1.《“不漏痕迹,融入叙事”背后的细节与执着——时光坐标《影》视效部分揭秘》,影视工业网

2.《终结者: 创世纪 》如何打造1984年的年轻版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