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广西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不平,科举的屡次不中终于让他下定决心要与大清决裂,意图消灭清妖、改朝换代。于是“金田起义”在洪秀全的发起下,轰轰烈烈地蔓延了广西全境,这就是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帜迅速集结起了数万人马,第二年即咸丰二年(1852年)12月,便攻占下了第一座大城市——武汉。占领武汉后,摆在洪秀全和太平军面前的有两条路:或一路向北,继续发展进攻;或顺长江向东。前者就是直捣京师了,后者则是先在江南立足,再向北发展。
12月,正值隆冬时节,洪秀全和太平军的主要领导们缩在船舱中,喝着小酒饶有兴致地聊在哪建都。自古皇室多在河南立都,眼下如果在河南立都,就近威胁到大清京师。而在当时,在太平天国的很多人看来,当在金陵立都。
能不能将大清彻底击垮,关键就在于能否攻入北京,而要制服防守京城的清军,河南是最有利的出发位置。太平军如若先取河南,以开封作为临时国都,以黄河为天堑,先立于不败之地,一旦准备充足,全力进攻北京,一举而鼎定天下不是没有可能。
可以说,当时洪秀全对局势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可是正当他要向各将领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一位老船工意外地说了一番话,这让洪秀全陷入了深思,老船工说:“河南水小缺粮,一旦被清军所困,不能就地解救。你今有长江天堑和舟船万千,金陵自古虎踞龙盘,是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物丰富,不在金陵定都,去河南干什么?”
这位老船工在《太平天国史》的记载中确有其人,而且还一度受到了太平军高层的密切关注。他说的这番话即符合人之常情,似乎也深深地打动了洪秀全。
洪秀全终究缺乏帝王资质,不可能有明太祖那般的雄才大略,他的耳朵根子也软,经过众人的劝说,他在开封与金陵间仔细掂量了一番,最终还是选择先去金陵立都,先站稳脚跟,与清军划江而治。
太平军高层中杨秀清和韦昌辉是支持洪秀全的这个决定的,但是石达开和罗大纲却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应该挥师北上,进入河南,渡黄河直捣京师。可是自从洪秀全进入了金陵后,心境发生了彻底转变,自从起义以来,洪秀全从未享受过什么荣华富贵,一入金陵便被眼前的繁华冲昏了头脑,根本无心图谋天下,只希望能偏安一隅。
太平天国立都金陵后,声名远播,士气大振,势如摧枯拉朽,以当时的实力完全可以进兵京师。可是洪秀全并没有这样做,攻占金陵三个月后,他只是派了林凤祥、李开芳率领两万多人出征北伐。
很明显,洪秀全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丧失了最好的机会。
首先,没有挥师北上就是一个错误,当时的清军基本上无法抵挡太平军的强大攻势,甚至咸丰皇帝还没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至于曾国藩,那会还在老家丁忧呢,他的湘军才刚出娘胎,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八旗和绿营也不堪一击,在这种情况下出兵胜算还是十分大的。
可惜的是洪秀全并没有这么做,这让清廷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也让曾国藩的湘军一步步坐大,最终形成对峙之势。
其次,洪秀全定都金陵虽不是上策,却也大有可为。江南富庶丰饶,是清廷赋税的主要来源地,可是洪秀全上来就北伐,而且才派出两万人,好像并没有打算成功,只是试试看。他如果打算暂时与清廷形成对峙局面,为什么不趁势拿下江南全境呢?更令人不解的是,历史曾经烘托出一个绝好时机,使得上海唾手可得,洪秀全却轻易放弃了。
洪秀全作为一个半吊子的教徒,在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后,迷失了方向。而且在高层内部也发生了各种矛盾,这注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终究会失败,假如将洪秀全换成是石达开,那么历史或将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