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

□ ■ □

今天,杨泗港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作为长江上首座双层悬索公路大桥,主跨1700米,一跨过江,创下新的世界之最。来武汉旅游,又添打卡新地标。

出动武汉最顶尖“造桥国家队”设计和建造,同时兼顾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行,为武汉“桥梁博物馆”再添一景,重新定义武汉城市环线……这座桥尚未通车,就已积攒全城期待。

大桥通车前夕,文旅君邀请杨泗港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李兴华一起上桥走了走,从汉阳到武昌,细数这座桥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这座桥拥有何种奇迹,今天全部讲给你听。

/

1700米一跨过江

这座桥需要你横屏欣赏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

(图片来源 桥梁建设报)

□ ■ □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

01.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

1700米一跨过江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5)

△// 杨泗港长江大桥投入超过80亿元建设,于2014年12月3日动工兴建,全长4.13公里。

杨泗港长江大桥连通武昌与汉阳,主跨1700米,一步跨越长江,比武汉长江大桥全长还多30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公路悬索桥。

02.

被「逼」出来的世界纪录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6)

△// 江面不设桥墩,各种船只可畅行无阻。

为啥要一跨过江?都是被逼的。

杨泗港大桥和鹦鹉洲大桥之间的江面下,有一条3公里长的潜坝(防洪治水修的)。如果在江水中建桥墩,会改变水流方向,影响治水工程和船舶航行。

因此这1700的世界纪录,是被难度极高的造桥环境「逼」出来的。

03.

上下两层,12个车道

行人/自行车/小汽车一起跑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7)

这是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上下均为双向6车道,共12车道。

上层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下层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车道两旁专设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观景通勤两不误。

04.

12级强风吹不倒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8)

在进行建造之前,杨泗港大桥以120:1的尺寸等比缩小为仿真模型,经历了2个月的“吹风”测验,可承受12级强度、百年一遇的大风。

而桥梁上高度1.4米的隔离带,是全世界最先进技术制造,防撞能力达到世界最高规格。

05.

主缆100年不换

可吊起一艘航母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9)

△// 主缆,是悬索桥最重要的承重构件。

杨泗港长江大桥的主缆长2850米,共两条,100年不换。

主缆,就是把无数条钢丝绑成一股绳,来承受重量。

杨泗港大桥的主缆,钢丝都是特制的。直径6.2毫米,91根为一束,271束为一缆,单根主缆可承受6.5万吨拉力,足以吊起一艘航空母舰。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0)

△// 杨泗港长江大桥主缆直径超过1米,由特制的黄色橡胶包材紧紧裹住,可有效抵抗风雨侵袭。

06.

主缆首次中国造

吊索装了传感器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1)

为了制造这样高强度的钢丝,在青岛搭建了国内首条超强钢丝生产线,这是中国造桥史上首次彻底实现主缆中国制造。

主缆下方的连接桥面的吊索,也是中国制造。吊索4根成为一组,每一根上都安装有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到整座桥的受力情况。

07.

30万方混凝土

可填满150个标准泳池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2)

△// 锚碇深埋地下,将大桥稳稳拉住。

两条主缆,最终由锚碇深深锚固于地下,一个锚碇就需要30万方混凝土浇筑,可以填满150个标准竞赛游泳池。

锚碇最深处埋入地下66米,比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最大埋深还深。

08.

超高主塔,控温浇筑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3)

杨泗港长江大桥在汉阳和武昌两岸,分别有一座主塔,架起大桥主缆和桥面。

汉阳岸主塔高231.9米,武昌岸高243.9米,比汉口去年刚建成的ICC武汉环贸中心还高将近7层楼。

主塔的混凝土浇筑有严格的温度管控,在武汉炎热的夏天,使用专门机器冷却出冰水来进行混凝土浆搅拌,这样严格要求下,大桥足够100年不动摇。

09.

挖土一年

埋下8个篮球场体量的沉井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4)

△// 杨泗港长江大桥沉井下水瞬间,一个沉井就像一块巨型的“橡皮泥模具”,空心,钢铁建造,是承受桥梁重量的重要支撑。(图 人民网)

建桥也需要"打地基”承重,他们管这叫“沉井”。

但杨泗港大桥遇到的难题是,他们“打地基”遇到了黏土层。什么意思?黏土层非常坚硬,要把坚如磐石的黏土层挖开数十米,绝非易事。

但他们做到了,汉阳侧沉井地下38米,武昌侧因为在水下,埋得更深,沉井深入地下50米。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5)

△// 俯瞰2号墩沉井内侧(图 郑康)

怎么做到的?用李兴华的话说,就是“盲探”,用重锤和超声检测深度,特制的潜水挖泥机抽出地底泥浆,保证沉井平稳下沉。

仅武昌岸一侧的沉井就重达6200吨,占地3200余平方米,相当于8个篮球场的大小,稳稳坐于水下。

下沉同时在水中继续拼接“长高”,最终总高度50米,相当于17层楼,在它的基础上,才有了200多米高的主塔。

而光挖“沉井”这个事,耗费整整一年。

10.

36天,大桥现身

杨泗港长江大桥桥身从无到有,只花了36天。

桥身并非在现场“散装”,而是在位于青山的武船重工提前预制。上下两层桥面由钢梁连接在一起,分为49段,每一段重达1000吨。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6)

△// 提前预制成形,可以减少螺栓使用,让杨泗港长江大桥更加节省钢材,减轻自重的同时也更加节约造价。

轮船把这49段钢桁梁拖到江面,由中心向两侧吊装、焊接,像搭积木一样,逐一合拢。

2018年岁末,拼接开始,持续36天。冬季武汉常有浓雾,雾气散去,杨泗港大桥突然出现于江面,近乎魔法。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7)

11.

毛体字,金秋黄

主塔涂装全靠手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8)

△// 金黄色的两侧主塔上,悬挂着毛体字的“杨泗港长江大桥”桥名。

这座桥的明艳黄色名为「金秋黄」,使用了北京的一家公司专门研制的环保涂料。仅武昌岸主塔涂装面积有22000平方米,相当52个篮球场大。

为了尽量减少油漆洒入江水,200多米高的两座主塔没有采取机器喷涂,而是以纯人工完成,工人们用滚筒给大桥上色,历经5道工序,每个工序之间要间隔16小时操作。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19)

△// 当阳光照入,车行其中,如同划过琴弦。

至此,武汉已经集齐9种以上颜色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工业黑、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国际橘、晴川桥的点绛红……杨泗港长江大桥如金龙出水,为武汉江景再加一分。

12.

“武汉造桥国家队”出品

▼请逆时针90°翻转手机查看▼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0)

△// 从武汉长江大桥上空遥望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这三座桥都为中铁大桥局所建。中铁大桥局是中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机械制造四位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

杨泗港长江大桥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武船重工等单位施工建造,妥妥的“武汉班子”。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1)

△// 徐恭义(左二)在约翰·A·罗布林终身成就奖领奖现场。

桥梁的总设计师徐恭义在2018年获得桥梁工程技术届的诺贝尔奖——“约翰·A·罗布林终身成就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人,也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而建造这座桥的中铁大桥局,是世界上设计建造桥梁最多的企业,在国内外共设计建造了3000余座大桥。

///

一图速览杨泗港长江大桥

▼请逆时针90°翻转手机查看▼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2)

△// 摄影 姜轲(@Jack的飞行影像日记)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3)

01.

从汉阳到南湖

开车只需10分钟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4)

△// 汉阳和洪山,少见地并排出现于路标上。

杨泗港长江大桥北起四新大道,南接白沙洲大道。

上层为城市快速路,直接与国际博览中心立交和武昌八坦立交相连。下层为城市主干道,与汉阳鹦鹉大道、滨江大道和武昌八坦路相接。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5)

快慢分流、双向通行,串起沌口、四新、洪山、武昌、光谷等区域。

正式通车后,从汉阳到南湖,开车只需10分钟,而从光谷到汉阳也只需20分钟。

02.

过大桥逛江滩

环江骑行大武汉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6)

△// 上层桥面的人行步道,采用新研制的塑钢材料,脚感轻盈,同时防晒耐磨。

杨泗港大桥上层设人行观光道,下层除人行道外,还有专为骑行准备的非机动车道。

这里即将成为来武汉玩耍,望江观景的新去处:白天漫步杨泗港大桥,可一览长江江面上7座大桥风采,夜游散步,再从这个绝佳新角度,看到长江灯光秀璀璨夜景。

2年后,白沙洲将建成60万平米的江滩白沙洲江滩。这意味着,家住汉阳,花大概30分钟在杨泗港大长江桥走一走,就能抵达武昌自在遛弯了。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7)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8)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29)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0)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1)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2)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3)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4)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5)

桥身栏杆上的精美铜雕

看看它们是武汉哪些景点?

而骑行杨泗港长江大桥,你也能连成一条“环江骑行线”:

选择一个周末,从汉阳出发,走晴川大道,从匝道上杨泗港长江大桥,下桥后走武金堤路、解放路、武珞路,再上长江大桥,沿途尽览沿江景致,是别样的武汉游览体验。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6)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7)

03.

“新二环”形成

改写武汉城市格局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8)

△// 武汉新二环。

通车后,杨泗港长江大桥加入武汉市“六环二十四射多联”交通布局阵营,与二七长江大桥将形成新的二环线,白沙洲片区可以通过二环线,通达武汉三镇。

加上不远处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所勾勒的新一环线,和白沙洲与天兴洲大桥早已围成的三环线,极大完善武汉城市快速路骨架系统,武汉自此步入新环线时代。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39)

04.

七桥同赏,武汉限量版风景

走到杨泗港长江大桥正中,能看到7座桥:上游的沌口长江大桥、白沙洲大桥,和下游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

此属「武汉限量版风景」,世界罕见。

而飞跃至杨泗港大桥高空,俯瞰两江四岸,当今世界造桥界几乎全部类型的桥梁——梁桥、刚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能一览无遗。

武汉,这座造桥之都,成为当之无愧的“桥梁博物馆”。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0)

△// 从杨泗港长江大桥朝下游方向望去,依次是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

□ ■ □

一组图,带你再次回顾

这座桥的建设过程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1)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2)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3)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4)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5)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6)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7)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8)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49)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50)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51)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52)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53)

(此组图片来源 桥梁建设报)

1957年,突破重重困难修建而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在武汉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62年后,杨泗港长江大桥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先进、最顶尖的桥梁。

在武汉,造桥从未停止过,桥修到哪里,武汉的建设就延展到哪里。武汉造桥人突破高度、水深、跨度、载重、土质等种种限制。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家住武汉,每日过桥。世界级的桥梁风光,已成为武汉人的生活日常。但桥梁,是这座城市最低调也最宏伟的「特产」。

攀世界屋脊,迈峻岭险滩,跨海峡深沟,越百川千湖。

世界造桥,就看武汉。

武汉杨泗港大桥设计(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54)

今日话题

在武汉,你每天要经过哪些桥?

评论区来聊聊吧!

///

编 辑 = 李圆圆

摄 影 = 陈丹妮(署名除外)

特别鸣谢 = 中铁大桥局

*文中照片为通车前拍摄,通行游览请遵守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或联系

whlywt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