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话说贞观17年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率军30万远征高丽国。相传这一天,老李来到了漫无边际的海边,但见白浪滔天,汪洋一片,吓得直哆嗦,便不禁为怎样才能渡过大海发起愁来。正在这时,总管张士贵见状,赶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正在大家面面相视一筹莫展之际,部将薛仁贵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说道:“皇上担心大海阻隔难以远征高丽,我今有一计定让大军平安渡过大海,取得东征的胜利。”老张听了此话,十分高兴,连忙要薛仁贵把它的计划说出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顺序表(孙子兵法第一计瞒天过海)(1)

几天后,老张带领着薛仁贵一起去见唐太宗,向太宗说道:“今有一老人精通干海之术,可将海水变干,定能帮助我军东征成功。”在老张和薛仁贵的忽悠下,唐太宗居然相信了。太宗听说有此神人,龙颜大悦,立即命张、薛二人带路,前去会见老人。于是在君臣三人,在薛仁贵的带领下,穿过一条遮蔽的通道,来到一处绣幔锦恋的大厅中,文武百官在此等候。太宗召见老人夸奖了他的法术,并且大摆宴席,招集群臣与老人一道开怀畅饮,过了许久,闻风声四起,涛声如雷,杯盏尽数倾倒,房屋摇晃。太宗忙询问缘由,大臣便揭开帷幕让太宗看,只见四周大海茫茫,水天一色。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顺序表(孙子兵法第一计瞒天过海)(2)

太宗问道:“这是什么地方?”此时老张和薛仁贵才如实奏道:“这是为臣用的瞒天过海之计,得风势助威,30万大军已经渡过大海,就要到达东岸了。”这就是传说中薛仁贵用的瞒天过海之计。这里所说的“天”本意指的是天子,所谓瞒天过海,是指瞒着天子在不担惊受怕的情况下,安然的渡过大海。

【古今战例】

贺若弼智取京口之役

公元588年冬,隋文帝杨坚命晋王杨广为统帅,老贺为行军总管,率军讨伐陈国。隋军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广陵、瓜州,最后来到江北。老贺一心想要出奇制胜,便尽力掩盖隋军渡江的意图,以麻痹陈国军队。他先是组织随军在沿江一带频繁调防,且每次调防都是张旗列队,虚张声势;同时又派出大批士兵,经常沿江打猎,故意做出安营扎寨的姿态。开始,陈军以为隋军将至,急忙调兵遣将,准备应战。后来见到隋军只是调进调出,看不出有渡江的意图,慢慢的也就习以为常,不那么在意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顺序表(孙子兵法第一计瞒天过海)(3)

再加上老贺还把准备用来渡江的战船通通隐藏起来,只在江边摆一些小船,破船,陈军看不出随军有立刻渡江的意图,戒备心就更加松懈了。就这样,双方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第二年春天,老贺仔细观察了陈军的阵势和情绪,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一声令下,挥师渡江。由于陈军疏于戒备,猝不及防,隋军一举攻占了京口,生擒了徐州刺史黄恪在内的6000余人,随后又乘胜进军陈军都城建康(南京),最后灭掉陈国。这就是老贺成功运用了“太阳,太阴”之术所取得的一次战争的胜利。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顺序表(孙子兵法第一计瞒天过海)(4)

千山万水总是情,留个关注行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