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都元帅之赞(九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1)

田都元帅之赞(九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2)

田都元帅之赞(九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3)

三田都元帅

宋元时期, 田元帅应为两兄弟:田大太尉苟和二田太尉留。他们均隶属于玄坛赵公明信仰体系, 其法术是当时流行的雷法,又作为和合之神。田太尉的符咒罡法与道教风火二卦的关系密切, 因此他们又被称为“风火郎君”。

田太尉们拥有自身独立的神事机构——冲天风火院, 并初步形成了一套神班体系, 其下还有副太尉、判官及众神明。田太尉的主要功能是“和合”, 两兄弟也因此被称为“合和太尉”, 这与其“笑面喜容”的形象相符合。

冲天风火院是一个主事雷府“和合”的神事机构, 其院里其他神明如猪头、象鼻, 杨耿二神君, 地部金冠招宝潘元帅、万回兄弟、和合散事老人等多为当时著名的和合神。

田太尉从形象上看与后世的三田都元帅有一定的关联, 田太尉二兄弟是“笑面喜容”, 口边绘有“黑如意”。结合田太尉的神格功能,“黑如意”显然具有“和合如意”的象征涵义。后世戏神三田都元帅的形象也很特殊, 他的嘴边或额头上多绘有一只螃蟹。嘴边螃蟹的颜色和形状其实与黑如意很相似。故田元帅脸上螃蟹的原型可能是“黑如意”,只是在信仰传承的过程中并不知道田太尉嘴角的黑如意形象及其意涵,信仰传承的过程见神明威灵而独自信仰,期间并没有传承内涵的过程,故而编造了不少相关的传说故事, 以说明其嘴角绘螃蟹的缘由。

从田太尉风火院的神班体系上看, 后世的田元帅信仰不仅继承了其风火院的神事机构及其“昭烈侯”的封号, 其神班成员也有不少类似之处, 如郭太尉、窦判官、金花小娘、银花小娘等, 这些神明至今仍然是三田都元帅的部下神明。

田都元帅之赞(九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4)

据《八闽通志》记载的元帅庙历史:“西河道院在眉寿坊内, 元大德九年建, 旁有玄坛祠。其后易为元帅庙。”《榕城考古略》亦载:“西河道院、元 (玄,应避清康熙玄烨讳,改为元) 坛祠, 今并废, 易为虎婆宫和元帅庙。”足见田元帅的信仰与《道法会元》中田太尉有所关联,亦与玄坛信仰有所关联。

田元帅驱瘟逐疫的法术功能与雷法关系密切,即田太尉“轟雷掣电”的法术得到了传承。闽东闾山梨园教法主田元帅的道坛至今还保存“风火院雷霆法司戏剧律令”“雷霆都司”等雷令, 很显然后世的戏神田元帅信仰受到了宋元新道法的直接影响。

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风火院田元帅》载:

帅兄弟三人, 孟田苟留, 仲田洪义, 季田智彪。父讳镌, 母姓刁讳春喜, 乃太平国人士。唐玄宗善音律, 开元时, 帅承诏乐师典音律, 尤善于歌舞, 鼓一击而桃李甲, 笛一弄而响遏流云, 韵一唱而红梅破绽, 蕤一调而遮明风起。以教玉奴、花奴、尽善歌舞。后待御宴以酣, 帝墨涂其面, 令其歌舞, 大悦帝颜而去, 不知所出。复缘帝母感恙, 瞑目间, 则帅三人翩然歌舞, 鼙笳交竞, 琶弦索手, 已而神爽形怡, 汗焉而醒, 其疴起矣。帝悦, 有海棠春醒高烛照红之句, 而封之侯爵。至汉天师因治龙宫海藏疫鬼, 徜徉作法, 治之不得, 乃请教于帅。帅作神舟, 统百万儿郎为鼓竞夺锦之戏, 京中谑噪, 疫鬼出现, 助天师法断而送之, 疫患尽销, 至今正月有遗俗焉。天师见其神异, 故立法差以佐玄坛, 敕和合二仙助显道法, 无和以不合, 无颐恙不解。天师保奏, 唐明皇封冲天风火院田太尉昭烈侯, 田二尉昭佑侯, 田三尉昭宁侯。圣父嘉济侯, 圣母刁氏县君;三伯公昭济侯, 三伯婆今夫人, 窦、郭、贺三太尉, 金花小姐, 梅花小娘, 胜金小娘, 万回兄弟, 和事老人, 何公三九承士, 都和合潘元帅, 天和合梓元帅, 地和合柳元帅, 斗中杨、耿二仙使者, 送梦报梦孙喜, 青衣童子, 十莲桥上桥下, 棚上棚下, 欢喜耍笑歌舞红娘粉郎圣众, 岳阳三部儿郎百万圣众云。

风火院三田都元帅信仰传到福州,并融合了当地的信仰文化,如吸收了五代元帅等信仰,从而演化出玉皇三太子与科举中得探花的传说,进而成为如今得九天风火院、探花府的三田都元帅。

莆田傀儡班艺人根据三田都元帅故事创作了傀儡戏《愿》。《愿》剧又名《田智彪》、《田公出世》或《田公下凡》。相传田元帅原是玉皇三太子, 因思慕人间梨园演艺, 被玉皇贬落凡间。田元帅下凡之后收伏了灵牙精和风火二将, 并将其收为部将。后来田元帅应试中探花, 并帮助皇帝治愈了太后的病。在一次宫廷宴席中, 田元帅喝醉, 被公主用彩笔画脸。由于容颜改变, 田元帅难以返回天庭, 遂留在凡间, 封为忠烈大元帅、掌管天下梨园事业。

福清、平潭等地的词明傀儡班也有相关三田都元帅的剧目, 称为《田元帅》,其内容与愿相似,加入了田元帅母亲吃稻浆受孕, 田元帅幼小被抛弃田间。田元帅皇都施法灭火等故事情节,田元帅在灭火之后, 唐明皇看他多才多艺、聪明过人, 慧而伤寿。于是唐明皇在喝醉的田元帅脸上写下“八十”二字, 希望他能长命百岁。不料公主将“八十”看成“十八”, 于是用红笔将其修饰成一只螃蟹。后来田元帅虽然功成正果, 但是因为容貌改变不能回天庭, 只好留在人间为神, 封为“九天风火院照烈侯”, 掌管人间梨园事务。

傀儡戏《双罗帕》或《风火院》亦有田元帅收妖得故事,大致情节如下:人间桦栊硐独脚大王三兄弟在民间兴妖作怪, 杭州风火院铁板桥三田都元帅奉玉皇大帝之命前往收妖。三田都元帅先派部将九使前收妖, 但是九使王不敌独脚王部将金 (莲花) 、梅 (雪花) 、马 (兰花) 、李 (仙花) 四员女将而被俘。田元帅闻知九使被俘的消息之后, 又派金花和银花二女将前往收妖, 并用计降伏四女将, 收缴其法器青、红罗帕、金神环、飞砂剑、并帮助救回先锋九使。最后田公亲自出马, 利用法器青、红罗帕擒获了独脚妖, 并将其收为部将。之后独脚将其作恶情由一一向田田元帅禀告, 并愿归还一切被害者的三魂七魄。九使命当境土地将所有患者之魂魄交还, 从此患者安康, 乡村太平。

南平虎山大腔傀儡戏咒语:“锣鼓打来闹由由, 三大元帅在杭州。铁板桥头田师父, 手拿朴瓜定太平。”

永安市青水乡黄景山村万福堂的儡戏咒语:“杭州铁板桥头上, 出入兄弟有三人。日间骑马云中看, 夜间歌舞助梨园。若有邪魔入恶鬼, 木瓜一响碎微尘。吾奉田公师父敕, 急急如律令。”永安当地还流传田公利用法宝“木瓜”收三十六个小鬼的故事。这里田元帅的“朴瓜”和“木瓜”应即是上述《风火院田元帅》田元帅手上所握之瓜状法器。

民间田公元帅的传说故事及傀儡戏情节与《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记载的田公元帅故事相似, 两者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戏剧研究专家康保成认为上述《风火院田元帅》中的“帅作神舟, 统百万儿郎为鼓竞夺锦之戏”是对当时一场水傀儡的描述。此说不无道理, 三田都元帅信仰与傀儡戏的关系密切,其戏神的身份和崇拜应从民间傀儡戏始。

三田都元帅童子模样,因具有生殖崇拜的童偶喜神进人戏神信仰体系,故其多以小儿或少年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清钱塘秀士施鸿保氏,著《闽杂记》对福州元帅府有外貌描述,其条目为五代元帅,其记载:福州俗祭五代元帅,或塑像,或画像,皆作白皙少年,额上画一蟹头,左右擦杨柳,或插两雉尾。侍者男女四人,分执琵琶,三弦,胡琴,鼓板……“此五代元帅,正是以前元帅庙祀神祗情况。

戏神田元帅又传说为田清源,清源祖师传说是玉帝的癫外孙,他将太阳、太阴都摘下来,放在荷包内,天下不分昼夜。玉帝也不知道凡间遭了什么大难,问知是清源玩的把戏,就叫他把日月拿出来,清源在地下滚,死赖不肯拿出。玉帝哄他说,日月放在身上,能催人老。清源怕老,就急得哭。玉帝说:你拿出来,我许你年年十八岁,每年过两个生日。撒泼哭闹、年年十八岁,永远长不大的顽童。不管是吸收了福建五代元帅还是原本清源祖师的传说,现在福州地区三田都元帅都一样童子模样。无独有偶在江西安徽等地老郎神田元帅,其模样亦是小儿或少年之塑像。

做为戏神,一般有奉请三田都元帅的科仪、朝拜或道场多以喜事为主,丧葬啼哭等不能召请。不同地区的《元帅咒》多有:鼓乐场中我有去,啼哭地场我不行。阎王殿内我不行;啼哭之处我不来;啼啼哭哭你不行;阎君殿前吾不行咒。可见作为戏神的田元帅,同时还是监管喜事的戏神。

田都元帅之赞(九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5)

清源祖师、田、郭二太尉

江西戏班供奉祖师,实际上是当作神来供奉的,但一般都不称为神,以祖师相称。江西戏班所供奉“戏神”一词,最早来源于汤显祖写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汤显祖认为戏神清源祖师。

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为戏神小传不遗余力地赞颂。《庙记》说: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庙记》还记载,宜黄县清源师庙主祀清源师,另以田、窦二将军配食。

明代,有一叫宋子明的宜黄腔艺人,收徒传戏。宋子明死后,当地人为其修了墓,在其墓旁还修了清源墓,供族人吊唁。其所教导弟子所供奉的祖师牌位上写的是“西川灌口清源妙道真君”。

清白山所著《灵台小补》一书中,亦有记载,其“戏题梨园所奉诸名号”条有云:“冲天风火院,一个老郎魔,田窦二元帅,清音鼓板歌。”其所谓“一个老郎魔”即指清源祖师。

随着江西弋阳腔的失传,演变为乐平、徽、青阳三腔,后乐平腔亦消亡,仅留徽州腔、青阳腔戏班,但两戏班不再供奉清源祖师,而改为田、郭、窦三位祖师。据老艺人传说所供戏神原为田师傅,在演出孟戏前的敬神词中有“拜请西川路灌口田四郎”之词,在孟戏剧本中名为田四郎,并有这样的台词:玉皇大帝说“四郎果守孝心,封你为西川路灌口清源妙道真君,敕封风火院永受下民香火”,并在祖师牌位上写成“铁板桥头西川灌口清源妙道真君"。

可能出于后辈的误传,使得信仰清源妙道真君的戏神信仰与田元帅的戏神信仰合并,与田、郭、窦为主流的江西安徽等地戏剧祖师合流。

田、窦、郭(葛)三位祖师

江西安徽所流传的戏神主要为田、窦、郭三位祖师,又称戏神田老郎君,所谓田清源其实是对清源妙道真君的演变,盖因凡是祭祀田郭窦三位为戏神其诞辰必是与清源妙道真君同日六月廿四。

田郭窦分别为田清源、窦清奇、郭清选;田清源、窦清奇、葛清巽或为田清源、窦清期、郭清选。其《请神咒》:拜请浙江省杭州府、金印山铁板桥头上,拜请九天风火院玉封田清源、窦清期、郭清选三位老郎师父,云头显现太白金仙、陈平师父、李铁拐仙师、南海教主观音佛母、苏州张阔公公、杭州正生、苏州正旦、吉州王二、山东土老、泉州梅香、金花小姐、银花小娘、三百公公、四百婆婆、鸣锣打鼓仙师、招宝童子、进宝七郎、顺风耳、千里眼、风火二将、梨园会上一切威灵、合台文武圣贤仝时降赴花台。从所奏请的圣班中不难看出,田郭窦三位祖师与三田都元帅存有一定关联,或为不同地区流传的不同演变。

田郭窦信仰流传于江西湖口高腔,安徽高腔戏,安徽采茶戏,江西采茶戏、闽北三角戏、湖南花鼓戏、浙江睦剧,广西桂剧祀奉的“老郎王爷”,其实也是田老郎君,故又称之为“一个师傅下山,共一个老郎菩萨。”之说。

据传说三位祖师本是玉皇大帝的三位太子,三位太子下凡投胎分别出世在田、窦、葛三家,取名田清源、窦清期、郭清选。而黄梅戏传说田、郭、窦是采茶戏小生、小旦的祖师爷。

江西等地田元帅与福州三田都元帅又或许为同一尊戏神,在江西等地供奉着“杭州西门外铁板桥头二十四位老郎师傅”,其《请神词》如下:焚拜香请,年值功曹、同值功曹、日值功曹、时值功曹、请到台前受请供养。先请高祖黄帝,后请陈平作傀儡。王洲地界、小儿仙官、金花小姐、银花小姐、木刻戏神、三花、四旦、四生、女丑,孤臣旧官,请到台前受供养。拜请杭州风火院中铁板桥头田、窦、葛、何、丁、赵、马、冯、周、沈、阮、牛、薛、李、洪、谢、赵、颜、冒、孙、曹、范、穆、亨二十四位阳师傅。而在福州元帅庙记载九天风火院祖殿启化宫三田都元帅金銮列驾中亦有“二十四班傀儡将军”。可见三田都元帅与田郭窦三位祖师之间,必然存有相同传承不同衍化的结果。

冲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