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去世时是汉族为何死后变侗族(粟裕去世时是汉族为何死后变侗族)(1)

粟裕将军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聊一聊粟裕将军的民族问题。

如果今天有人去看与粟裕将军有关的文史资料,一定能看到在民族这一栏上标注着“侗族”。

可有趣的是,粟裕将军去世的时候他的民族还是“汉族”,甚至粟裕将军自己都认为自己是汉族。

粟裕还曾经当着毛主席的面表示过自己是汉族。

那是1951年国庆节,又时逢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进展顺利,于是有关领导决定在天安门举行盛大的欢庆典礼。

而因伤修养的粟裕将军也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就在大家闲聊的时候,毛主席看到粟裕,于是笑着问了一个问题:

“你是湘西人,你是少数民族吧?是不是苗族?”

毛主席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粟裕的家乡湖南省会同县是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侗族在当地占全县人口的一半左右。

粟裕却笑着摇头否认:

“不是,主席。我们那个会同县有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也有不少汉族,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这个故事出自吴跃军先生的《沧海一粟伏龙吟——记大将粟裕》,可见在粟裕将军生前,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侗族。

那么,为什么现在粟裕将军的民族变成了“侗族”呢?

这是因为1989年,粟裕大将的遗孀楚青女士向会同县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将粟裕、粟戎生(长子)、郑涛(次子)、粟惠宁(女),粟志军(孙),粟志云(孙女),陈定国(外孙)等八人恢复侗族成分。

而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复,粟裕将军恢复侗族身份。

粟裕去世时是汉族为何死后变侗族(粟裕去世时是汉族为何死后变侗族)(2)

粟裕夫妇

那么,为什么楚青女士会申请“恢复”粟裕将军的侗族成分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隐情,就是楚青女士想为粟裕将军的家乡做一点事情,尽一点力。

把粟裕将军的民族成分“恢复”为侗族,那么会同县就能因此得到一些国家专项基金,要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地方,尤其是县这一级是很缺资金的,能获得一些专项基金的支持,对于会同这样少数民族比较多,经济比较落后的县是一件好事。

粟裕将军生前讲原则,不允许家乡人打着他的旗号“沾光”;将军去世后,“恢复”为侗族,也算将军最后回馈家乡。

另外尽管1988年12月湖南省有关领导听取会同县民族工作汇报时,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粟海亮(侗族)发言指出:

“据我所知,会同少数民族的族源是清楚的,比如杨姓,多是峒蛮首领杨再思的子孙。粟姓是从我们通道搬去的。先到连山,而后坪村、庄平等地。粟裕大将是坪村的,我们都是一族人。”

但是根据粟裕将军家谱显示,粟裕将军祖上是从南京迁到会同的;和会同本地的“侗族粟”其实并不是一个粟。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粟裕将军祖上并非是“侗族粟”,但是由于粟裕家族长期与侗族混居,在生活习惯上已经和侗族没什么区别。

粟裕去世时是汉族为何死后变侗族(粟裕去世时是汉族为何死后变侗族)(3)

侗族

比如《粟裕传》就披露,粟裕将军小时候曾在野地里埋锅做饭,杀狗吃肉。粟裕的继祖母本来就对粟裕的父亲不满,一听说粟裕吃了狗肉,借题发挥,大骂大闹,吓得粟裕在邻居家里东躲西藏,还是在粟裕母亲求情下,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而这种“不允许吃狗肉”的习俗,就是当地侗族风俗,因为居住在边远山区,常以狗为伴,帮助看家、打猎,对狗都有偏爱,不允许吃狗肉。

粟裕继祖母因为粟裕将军吃狗肉而责罚粟裕,说明粟裕将军家族就算祖上不是侗族,生活习惯也已经和当地侗族没什么区别了。

楚青女士也是根据这一点,才会在粟裕将军去世后五年申请恢复粟裕全家九口人侗族身份。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