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始,一姐给牛牛制定了一项学习计划:读唐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豆豆老师的唐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豆豆老师的唐诗(牛牛的暑假唐诗课之蝉)

豆豆老师的唐诗

暑假开始,一姐给牛牛制定了一项学习计划:读唐诗。

牛牛朝着我把脸一苦,说自己是自作自受,好不好的去问一姐“什么是诗意”,他那疯狂老妈一听,当即定了每天一首唐诗的任务,要牛牛自己去体味、去领悟、去感受“什么是诗意”。

单纯背诵几十个字对牛牛不算什么,但一姐的课程里有对相关背景及知识点的了解,还有课后的互动提问,开篇选择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端不藉秋风。

蝉以吸食树汁为生,古人以为是啜饮露水,所以蝉在中国文化中是高洁的象征,虞世南的这首诗以垂緌饮露、居高声远自况,是对个人内在品格的高度自信,这种健康的自信格调是初、盛唐的整体精神状态,是唐以后其他朝代诗人无法摹拟的气质。

““緌”是古人结在頷下的帽带下垂部分,是堂皇冠冕的附属,借用蝉头部触须和“緌”的相似暗示作者尊贵的社会地位,是个人和蝉在外形上的一致,接下来“饮清露”则是习性上的一致,“居高”既指空间位置上蝉居高枝,更指自身品格高洁,以是致远,非关外物(秋风)。

一姐解释了大概,牛牛提问了:

为什么是“疏桐”而不是杨树?

牛牛生长在农村,秋天的晚上常常去杨树杆上逮蝉的幼虫,他印象里蝉的背景就是密匝匝的杨树林。梧桐成材晚,已经很少有人家种。

一姐解释给他:这个“桐”不是会结小球的法国梧桐,是树皮青色,又高又直的中国梧桐。汉语境里,梧桐是高雅尊贵的象征。

“清、高、直”,牛牛沉吟着这三个字。

对于这一课,一姐问牛牛的问题是:

为什么是“流响”而非“坠响、飘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