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文本解读(55.65分曹组忆少年)(1)

忆少年

【宋】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美学评分】

总体评分:55.65分

作品影响:2.00

合于章律:15.00

工于意境:17.43

臻于情感:21.22

推荐指数:不推荐(本词作为负面教材,来探讨诗词容易出现的的毛病)


【美学详解】

作品影响:

依照《钦定词谱》,本阙为《忆少年》第二体正格,填此词牌,当以此词为蓝本。

合于章律:

这首词的平仄格律,都是通的,在诗词的格律方面,做的还不错。

但是这首词,却感染力不足。开篇三个“年时”,显得有些重复和多余。因为这样的三个年时,没有递进的层次,也没有什么渲染的效果。而结尾: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也是很俗套的表达方式。

工于意境:

本阙诗词,意境也很空洞。

整个上半阙,有效的内容很少,显得很空洞。打个比方,用笔去画其画面,都有点不知所措。相比柳永:艳杏烧林,缃桃绣野。八个字,色彩丰富,意象饱满,还有动感之美,高下立现。

下半阙又偏于说理过重,诗词,尤其是宋词,是偏感性的文学,多用意象去构造一个诗意的世界,非常重要。如辛弃疾词: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眼前立刻有了云、山、春江组成的画面,极具美感和冲击力。而本词“念过眼光阴难再得”,过于说理,基本没有想象空间了。

臻于情感:

本词的情感,应该是怀旧之情,悠悠天涯沦落的思乡之情。情感相对清晰,但是很难引人共鸣。


【名家观点参考】

1、百度百科赏析:上片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下文得知,也是清明节日。三句同用“年时”二字开头,雄浑刚劲,新颖别致。以后两句却笔头一转,写眼前之景:此时快到清明时节,又是春光明媚的时候,地点也是从前登临的地方,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此时却远地作客,不能同一起游宴了。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过片则是通过这件事生发出来的感慨。作者首先慨叹岁月如过眼云烟,大好时光,转眼就过去了。“想前欢、尽成陈迹”紧承上句而来: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语本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几句“登临恨无语”中的“登临”处所本是旧游之地,即上片第二句所说的“年时去处”:“无语”是由于“年时酒伴”已“天涯为客”,已没有互吐衷肠的人。一个“恨”字,不仅是说恨找不到投契的朋友交谈,同时也恨“过眼光阴难再得”。结句“把阑干暗拍”,是“恨”的表现形式,当作者凭倚阑杆,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满腔幽恨无可发泄之际,只能暗拍阑干聊自排遣。此词以动作描写作法,活画出一个心情苦闷的文人形象。

笔者思考:很多词书,看到古典诗词,都是横加赞赏,笔者认为,一位的夸奖,可能是缺少美的鉴赏能力。我们能欣赏美,还能分别出不完美,这才是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