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小墨【本文原创首发于个人读书公众号:深夜书桌】

你有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毕业5-10年之后发展得特别好的人,是离开学校就停止学习,仅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就做到这一点的?

答案是:一个也没有。

这是一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一个行业几年前还如日中天,可能几年后就消失了,比如教培;

一群人可能几年前还是弄潮儿,短短几年如果不转型就成了走下坡路的老古董,比如依托公众号的创作者;

一个公司几年前你还拿着让人羡慕的薪资、享受着不错的福利,没两年你就失业了,下家还不好找。

很抱歉,在这样的世界里,毕业之后就停止学习、或者有一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就停止学习,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才是生存之道。

就像《自学大全》这本书说的:“那些不愿意去求知的人,生活只会用最痛苦的方式让他们幡然醒悟。”

自学的最快方法 用什么方法自学(1)

但很多人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问题很多,比如:无从下手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如何筛选整理资料、没时间学、爱拖延、不专注、学得慢、坚持不住、记不住、忘得快……结果说是在学习,其实一直停滞不前。

刚才提到的《自学大全》是一本集大成的学习之书,作者刚开始就是学习困难户,读书困难户,从小就非常不擅长读书,集中注意力不到20分钟就会走神,曾经用整整五年才读完一本书。

为了克服弱点,他收集了历代自学者的方法,从古希腊哲学到最新论文,网罗一切自学知识,为所有不想放弃学习的人严选55个自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有效,而且拿来就能用,几乎把我们自学路上会遇到的所有困难都一网打尽了。

今天分享这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如何最能帮助自己的学习资源,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批量消化掉?

01

主题学习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自学的最快方法 用什么方法自学(2)

“主题阅读”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它最开始来自经典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多年来备受众多学习高手的青睐。

简单来说,这种阅读方法的做法是:读者选定一个主题,然后大量搜罗阅读各种类别的书,再将这些书籍中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抽取出来,进行比照,系统地进行阅读、学习,然后进行信息整合和综合思考。

也就是说,不能一次只读一本书,而是围绕主题,围绕阅读目的,阅读多本书。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主题阅读呢?主题阅读和普通阅读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首先,每个人面对的问题都是具体复杂,又独一无二的,很难有一本书可以彻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们需要的内容实际上分散在许多不同种类的书中。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你不做主题阅读,你压根不够用。

用《自学大全》的话说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专门为我们所写的书,一本特定的书或者一个类别的书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但是不要灰心,属于我们的那本书就分散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翻遍图书馆的所有书架,从中找出我们想要的内容,然后再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这个过程只能交给读者自己完成。”

而且往往:“任何一本书(或知识)都会和其他的书(或知识)存在联系。有的时候,一本书为另一本书奠定基础,还有的时候,一本书则为另一本书提供了参考。”

没有去做不同书籍、不同信息源之间串联,轻信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上一门课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人,要么大失所望,觉得读书无用,学习无用,要么一不小心就变成解决困难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分析问题时如盲人摸象,无法看清全局,脑袋里攒了许多知识和思想,迷雾却越来越浓的低效学习者。

其次,普通阅读中很多人把选书全部交给运气,与书籍的相遇全凭偶然,非常被动且低效,而主题阅读是动用最大调查能力,网罗学习资料,从中筛选最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资源,是一个积极主动且高效的过程。

《自学大全》里这段话是多少人的真实写照啊:

“很多人甚至也不会自己去寻找和挑选书籍。他们与书籍的相遇全凭偶然,要么在书店看到,要么在书评中读到,要么是因为有值得信赖的人推荐,要么是因为自己正在读的书中提到过。不过也情有可原,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也是全凭偶然,所有很多人都以为世界上只有‘偶然’这一种选择吧。”

第三,围绕主题,进行全面阅读和学习,是真正的系统学习,形成真正的知识体系。

很多人简单地觉得我在手机上刷文章,刷问答,刷视频,得到的都是碎片化知识,只要我坐下来读书,就是系统学习。可是许多人读书也不过是学几个概念,找几个金句,谈一点感想,得到的一样是稀碎的内容。主题阅读则可以从根本上克服这种碎片化。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这么说:只要尝试过主题阅读,体验过主题阅读的深刻和高效,你以后的所有阅读都会不知不觉变成主题阅读或者主题阅读的前奏。你不是在主题阅读,就是在主题阅读的路上。

主题阅读虽好,却有两大难点:

第一难,难在找到最能帮助我们的那些书和资源;

第二难,难在如何高效阅读和吸收批量的书籍和资源;

这两个难点,我读过几十本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相关的书籍,还是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办法,却惊喜地在《自学大全》这里迎刃而解。

02

如何精准找到最能帮助我们的那些书和资源?

自学的最快方法 用什么方法自学(3)

先说第一难,如何精准找到最能帮助我们的那些书和资源?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人手一部手机,每个人都可以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搜索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就像《自学大全》的作者说的,“能够搜索信息”与“擅长搜索信息”之间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的,网上什么都有,但谁都能发布信息,意味着你很难百度一下就一键直达高相关高质量信息和可靠的信息源。

所以《自学大全》的作者读书猴才说:调查能力是核心的学习能力,拥有强大的调查能力胜过拥有成千上万本书。

那如何提高我们的搜商呢?如何去检索信息才能更精准地找到最能帮助我们的信息和资源呢?

《自学大全》讲了很多非常好用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不依赖搜索引擎,学会全平台交叉搜索,甚至使用更小众一些的社群进行精确搜索。

找东西的时候,不要再傻傻地只会使用搜索引擎,还可以使用微信、知乎、小红书、快抖、B站等在不断沉淀优质内容的平台,找书可以用得到APP和樊登读书等付费内容平台辅助,试着多平台交叉搜索,一个平台浅浅提到的内容,作为关键词去另一个平台搜索经常可以获得更多更完整的信息。

第二个方法:打磨关键词

有了这些平台来补充搜索引擎,关键词决定搜索的成败。

小白阶段,对一个领域完全陌生,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怎么搜索,我们完全可以先读一本入门书,来获知更准确的关键词。

此外还可以使用共现词、组合关键词,比如当你不知道“精力管理”这个关键词的时候,你可以使用“疲惫”这个共现词,搜索不够精准的时候,你可以换成“疲惫 效率”这样的组合关键词。

第三个方法:优先关注信息集合、信息源集合类信息

《自学大全》里有一句话:“当我们挑战未知的领域时,会接连不断产生信息上的需求。由于我们对该领域还不是很熟悉,为了搞清楚自己‘应该读什么书’,需要先想想‘先读哪些书才能搞清楚自己应该读什么书’。”

作者提到一类很重要的工具书叫:文献目录,也就是研究这个领域会用到的文献的目录,比如有本书叫《中国服饰文化参考文献目录》,现在汉服这么火,做服饰研究的同学如果有这本书就等于挖开一个宝藏。

但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太专业,但思路可以复制,我们可以优先关注信息集合、信息源结合类信息。

我去年在杭州买房,刚开始完全是小白,对买房和杭州房市一无所知,这可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之一,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怎么行?我搜到一个杭州程序员发布叫《杭州购房宝典》的帖子,哇,就是一个信息集合型的帖子,不仅分类按目录整理了买房需要考虑的所有要素,还整合了杭州本地的一些信息,最后还整理了可供参考的可靠信息源。

我完全是在他的框架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进一步搜索信息和做分析对比的,最后买到了梦中情房。

这个帖子的作用相当于文献目录 买房入门百科。

第四个方法:提喻搜索法

什么叫提喻搜索法呢?

《自学大全》的解释是:用上层概念来替代下层概念,或者反过来,用下层概念来替代上层概念。

比如搜索“海明威”的相关知识时,没有满意的信息,可以先搜索“海明威”的上层类别,美国文学家,就可以在《美国文学作家作品百科》中找到信息。

我们还可以以下搜上,前段时间我写文章建议大家关注一些优质绘本博主,这样给小朋友选绘本不容易那么踩坑,粉丝就请教我如何找到优质童书博主。

其实完全可以用以下搜上的办法,先在微信搜索你非常认可的著名绘本,然后看看哪些公众号介绍过这本书,这样就找到了一堆公众号,然后筛选哪些公众号长期在推荐绘本,这样你就好找到你想要的优质绘本博主了。

第五个方法:寻找已有信息的相关信息。

《自学大全》建议我们寻找已有文献引用的文献,以及引用已有文献的文献,已有文献的作者写的其他文献。

我们找书的时候一样可以用这个方法,寻找已经找到的书提到的相关书籍,这个可以在书籍的参考书目里找到;我们还可以找到引用这本书内容的书籍,这个可以用微信读书进行全文搜索找到;我们还可以搜索同一个作者写的其他书籍,一个领域的专家针对自己的领域很少只写一本书。

这三个过程反复使用,我们的可用资料又壮大了。

03

如何把一堆书当成一个整体去阅读?

自学的最快方法 用什么方法自学(4)

如果我们只是进行一个小型的主题阅读,只读三五本书,那还好办,当我们需要读几十本书,几十份资料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第一个办法:区别阅读不同的书籍

先通过浏览,通过浏览书名、作者、目录、试读最贴合主题的一章、查看评分等方式精选出少量需要精读的书籍,淘汰掉一部分质量差、和主题不贴合、作者不可靠的书籍,用观其大略的方式略读部分书籍,有了精读的知识基础,略读会更容易。

也就是把书籍分为三部分:精读书单、略读书单和淘汰书单,区别对待,就像我们对待好朋友、熟人和过客一样。

书籍的不同读法《自学大全》有详尽介绍,篇幅有限不展开。

第二个办法:制作目录矩阵表

第一个办法虽然提高了效率,但还是要一本一本读,面对海量信息,当我们需要去串联,去横向比较的时候的时候 ,就会很麻烦。

这个问题我读了近百本关于读书方法的书,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办法,没想到特别惊喜地在《自学大全》这里迎刃而解,作者介绍的一个办法可以让我们在多本书之间来去自如地阅读,我们不再被某一本书所束缚,从“点式阅读”,向“面式阅读”转变。

这个办法就是:制作目录矩阵表。

自学的最快方法 用什么方法自学(5)

(穆勒五法的目录矩阵表)

用书籍或者资料的目录填写到这样的表格里,如果光看目录和小标题无法得知其中的内容,各章节的概要也记录下来,将相通或类似的内容标记出来,然后利用矩阵表横向阅读这些书籍或资料,将感兴趣的内容抽取出来进行整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一下子看清楚哪些内容是同主题书籍共有的,哪些是某本书独有的。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还能看看其他书籍或资料是否会更简单一点。但不同的作者观点不同时,我们可以很容易整理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

比如,关于“主题阅读”,大家搜集到三本书,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对主题阅读的论述是最经典的,但主题阅读的步骤有点抽象,不好理解,没办法直接复制实操;一本是我写的书(这本书暂时不存在,只是和出版社签了合同,明年出版),我长期教授学员读书方法,有一套浅显易懂、可实操性极强的步骤,但解决不了不同书籍当成整体阅读的问题;一本书是《自学大全》,主题阅读的步骤讲得不够清楚,但可以完美解决不同书籍之间如何串联如何横向阅读的问题。

单独读一本书,解决不了我们的所有问题,但我们把三本书放在一起主题阅读就可以,而且不用通读这三本书,我们只需要把和“主题阅读”相关的内容抽取出来阅读,进行横向比较,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成熟、清晰的认知。

怎么样?是不是豁然开朗。

《自学大全》这本书,689页,55个方法,干货特别多,一篇文章是讲不完它的精华了,非常推荐大家读原书。

- The End-

书还是亲自读的好,别人的终究是二手的

自学的最快方法 用什么方法自学(6)

作者:李小墨,“吸血鬼读书法训练营”创始人,樊登读书签约讲书人,畅销书《请停止无效社交》作者,公众号《深夜书桌》。 小声提醒,深夜书桌菜单栏里有个“完整书单”,里面放了将近200本书的深度解读,非常便于查找和学习。另外我还整理了非常值得读的理财、心理、育儿、名著、传记、历史、时间管理、豆瓣250等500 本书,欢迎爱读书的你来,期待和你一起读书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