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又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像条电线一样接入大脑的控制中心,这段电线不管哪里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脸上的肌肉失去控制,也就是“面瘫”了。常见的嘴歪大多是由面神经周围段的“电线损坏”造成的,这就叫周围性面瘫。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尚不一致,主要为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物理治疗等。

面瘫与面神经炎鉴别(面神经炎都要激素)(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IFP)(Bell麻痹)是一种最常见的面瘫,也是下运动神经元性(LMN)面神经麻痹的最常见病因,特征性表现是急性发作的单侧下运动神经元性面神经麻痹,影响上下面部肌肉,在72小时达峰。常伴颈、乳突或耳朵疼痛、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或面部感觉改变。虽然确切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缺血、创伤机制、疾病导致的面神经(第VII颅神经)损伤或外伤有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面瘫与面神经炎鉴别(面神经炎都要激素)(2)


临床特点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症状表现多样、程度不同,取决于神经受损水平。


面瘫与面神经炎鉴别(面神经炎都要激素)(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标准


面瘫与面神经炎鉴别(面神经炎都要激素)(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药物


IFP的基础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物理治疗、眼部保护等,所有16岁以上且无禁忌的急性期患者应及早使用激素。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仍存在争议,但对严重或完全瘫痪的患者,可以提供类固醇和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与安慰剂或皮质类固醇相比,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没有显著增加。

一般治疗:

激素:面神经减压术中发现及增强MRI证实Bell麻痹患者面神经存在水肿。

激素-最新诊疗指南

激素-用法用量

抗病毒药物:病毒感染假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针灸与理疗


● 2012,Cumberworth等为了检验针刺是否能够改善Bell面瘫患者预后进行循证医学检索,最终筛选出3篇报道,包括2篇系统评价和一篇RCT。通过列表分析,其指出针刺可能是一种有效甚至是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但是就目前能够检索到的证据而言,我们在评价其效果时应该慎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物理治疗


病人自己对镜用手按摩瘫痪面肌,每日数次,每次 5~10 分钟。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病人可对镜练习瘫痪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生物反馈


面瘫以后,缺乏面肌运动内在反馈将影响大脑接收相关面部运动信息,生物反馈法有利于大脑立即进行面部运动分析和纠错。

生物反馈技术被证实可改善面瘫的预后。

肌电生物反馈:

2014,一篇关于面瘫后遗症治疗的综述分析,收集了1980-2013相关英文文献,认为面部肌力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肌电生物反馈是值得推荐的训练方法。

视觉镜像反馈:

2012,Dalla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面瘫3-4周后均接受EMG/ENoG检查,然后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分组。结果发现EMG提示神经失用者全可自行恢复,而轴索断裂的患者不论是接受EMG生物反馈还是镜面视觉反馈均取得了相同的结局。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手术


面神经减压术

适应症:发病2周内经ENoG测定神经变性>90%;2周内发生完全性面瘫。

耳痛:发生率83%;耳后剧痛症状持续一周建议电生理检查、积极处理。

在神经损伤后4~14d出现华勒变性时ENoG检查,变性超过90%时,或者在发生完全性面瘫2周之内行面神经减压手术可以提高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总体效果。

总结

由于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不同,面瘫的预后又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对于每位患者都有必要进行评估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是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无论是何种病因,均提倡早期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瘫患者则推荐采用联合抗病毒治疗。在恢复阶段可根据个体情况配合使用针灸、高压氧、物理治疗等手段,以促使患者尽可能最大功能恢复,同时又避免对于轻度可自愈的患者过度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