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远古即有节日萌芽,它有多种来源,比如:历法节气、信仰崇拜、宗族祭祀、纪念历史和人物等等。从古至今,其内涵、庆祝方式和日期也在变化,比如当初“祭月节(中秋节)”是在阳历“秋分”这天的,后来才调至阴历八月十五。

看到这里,有人会有疑问:“中华古代不都是阴历吗,阳历不是西方的吗?”非也!

四季更替、春种秋收是按“中华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来进行的,像立春、清明、芒种、秋分等二十四节气是依照阳历制定的,阳历(约等于公历)中华自古就有。[震惊]阳历节日我们自古就有,例如清明节。

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时代变化,节假日有必要继续做适当调整。

【设想1】[惊喜]

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童年少年(0-19岁)、青年(20-39岁)、中年(40-59岁)、老年及终年(60岁以上),各年龄段的节日,尽量对应四季。所以儿童节选在春天,老人节选在冬天。

【设想2】

寒暑假推前10天

如今,年味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一以前,过了正月初二,年味基本结束。无论从年味还是寒暑考虑,学生寒暑假都宜推前10天。建议各部门寒假截止到正月初四。

【设想3】

五一和國慶轮流设一个小长假。

【设想4】

可将更多节假日调至“三九”、“三伏”,以减受严寒酷暑

【设想5】

原则上,工厂工人无论加班与否,每月休息尽量不低于3天。

【设想6】

取消: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光棍节”。

改换:恋人节、妇女节、七夕节。

新增:民服节、爱心日、养身节。

[翻白眼]父亲节、母亲节与过生日有点雷同了。

西方恋人节与中华元宵节日期接近,元宵节、三月三、七夕节都可视为恋人节,为了不雷同,具体分工一下吧:元宵节(相亲节),三月三(男女交友节),七夕节(夫妻节、妇女节)。

“牛郎织女”的传说争议较大,不妨重新改编这个神话传说,或者调换成别的神话传说,比如“董永和七仙女”等等。七夕节古代也是“女儿节”,不妨取代“38妇女节”。

与时俱进不是随波逐流,传统文化亦值得传承。

​[呲牙]全年常见节假日个人设想蓝图:

1月1日:元旦。

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月十五:学生陆续放假。

腊月廿三:小年。

腊月三十:除夕。

正月初一:春节。主题:迎新春、走亲访友、冰释前嫌。

☆正月初四:学生陆续开学。工作人员开工。

正月十五:元宵节、相亲节。主题:闹元宵、猜灯谜、男女交友。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十五:花朝节。主题:游春赏花。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3月12日:植树节。主题:植树、播种希望。

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

3月16日:“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日。

☆3月20日:世界儿童节。主题:携助儿童、成长梦想计划。(3月春天代表童年,20谐音‘儿童’)。

☆3月30日:安危宣传教育日。

☆三月三:上巳节、民服节、桃花节、恋人节。主题:穿汉服、各族服饰、踏青游春、水滨洗濯、男女交友。

☆4月5日:清明节。休假天数:1天。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1日:世界劳动节。主题:劳动光荣、旅游。

☆5月4日:青年节。主题:青春风采、成年礼、少年强活动。

☆五月初五:端午节。休假天数:0-1。

☆6月30日:学生放暑假。主题:暑假体验生活。

7月1日:建党节。

☆七月初七:七夕节。夫妻节。女儿节。主题:改编神话或换成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恩爱、心灵手巧。七月十五:中元节。

☆7月30日:世界读书日。休假天数:3天。(放假是因为此时太热,如不热可不放假。)

☆7月31日:文化遗产日。

8月1日:建军节。

☆8月20日:学生开学。主题:开笔礼、学期计划。

9月10日:教师节。主题:尊师重教。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中年节。健身节。主题:赏菊、武术表演。(阳代表男、阳刚)

10月1日:國慶節。

☆11月1日:爱心日。主题:全民献爱心,互助友爱。(三个1,代表一心一意,万众一心)

☆十一月初九:老人节。养身节。主题:敬老、养身、送暖。

12月22日:冬至节。

12月25日:圣诞节。

注:☆表示与目前节假日在内涵、形式、日期以及放假天数等方面有所不同。

文:孟听月 关注古今文化领域开学季

#中秋节#​ #传统节日#​#放假#​#开学季#​

年底有几个月休息日(全年节假日需要调整吗)(1)

年底有几个月休息日(全年节假日需要调整吗)(2)

年底有几个月休息日(全年节假日需要调整吗)(3)

年底有几个月休息日(全年节假日需要调整吗)(4)

年底有几个月休息日(全年节假日需要调整吗)(5)

年底有几个月休息日(全年节假日需要调整吗)(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