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跑反了方向的芬兰人

10000米越野赛(团体),是第7届奥运会最艰难、最激烈的项目.比赛那天,正好遇到酷暑,不少运动员纷纷倒地,未能坚持下来.按规定,这个项目每个国家出3人,按跑的名次得分,第一名得1分,第二名2分……依此类推,得分最少的队为优胜.芬兰著名运动员鲁迷和队友里托拉先后到达终点,先得3分;接着美国人达热逊、斯图达芬特、法格尔以3、5、6的名次也结束了比赛,得14分.如果第3个芬兰人跑到第10名就能取得冠军,若在10名以外,就会败给美国队.因此,芬兰观众十分焦急,当芬兰运动员里米雅加涅以第7名跑入场内时,在场的所有芬兰人无不感到高兴.可是,由于天气太热,里米雅加涅显然已处于半昏迷状态,在离终点还有30米时,他竟然朝相反方向跑去。在观众和裁判们大声呼叫下,他才转了回来,艰难地结束了全程,终于使芬兰队取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

2. 一个人参加的决赛

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400米决赛只有一个人参加,真可谓创造了“历史纪录”,事情是这样的:本来有3名美国人和一名英国人参加决赛,但起跑后,有两名美国人并肩齐跑,故意阻挡预赛中跑出48秒4的英国运动员霍苏埃尔。霍苏埃尔为了超越他们,就绕外道向前猛冲,这时一个叫卡宾特的美国人有意用臂肘撞击霍苏埃尔的胸部。当英国人跑在他面前时,他又用手抓住人家的短裤,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哄喊。裁判员因此取消了这名美国人的比赛资格,并宣布这次决赛无效,必须重新进行比赛,但另外两名美国人拒绝参加,以示“抗议”。结果霍苏埃尔一个人轻松愉快地跑完了全程,但成绩却受到了影响——50秒.

3. 一人“观看”体操比赛

体操比赛的得分,是裁判员根据原则要求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情况,给予主观的评定.1949年以前,奥运会体操比赛没有统一规定,每届比赛的执行规则又都很粗糙,因此,比赛过程中经常发生争议.有时比赛场上,还由于个别裁判的偏心,把好端端的体操比赛变成了“裁判之战”.奥运会体操比赛场上,常出现这种不愉快地场面:194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14届奥运会体操比赛时,几乎每次运动员作完动作,裁判员都要因评分相差太悬而进行争吵,拉来扯去。使下午开始的比赛一直拖到深夜,弄得运动员疲惫不堪。观众对此更是不满,纷纷退席表示抗议。但终场前,还真有一名忠实的观众,只见他坐在高高的观众席上,托肋凝神,十分认真。直到比赛结束了,他仍一动不动,正当人们准备上前看个究竟,只见那位忠实的观众从座位上摔了下来.后来才知道,他睡着了,正在作梦,梦见裁判员由唇枪舌剑变成真刀真枪,一惊之下,险些跌伤……….

4. 赛场上的不明“飞行物”

1972年第20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场上,日本队员出场作单杠动作时,观众席上鸦雀无声。因为单杠是日本队的王牌项目,他们一个胜似一个,动作干净利落,得分节节上升。日本队唱压轴戏的是冢原光男。他熟练地做着各种回环、转体、忽高忽低,腾来飞去。最后,只见他猛地一个急浪,“嗖”地一声身体离杠,飞上半空,像陀螺一样地在赛场上空连翻带转。顿时,全场“呀”地一声,被这一不明的“飞行物”惊呆了。人们猜弄不清,这究竟是个什么新式动作?甚至连个别裁判都以为是冢原脱手失误。还是在场的新闻记者脑子快,称它为“月亮空翻”.原来这是冢原又一创新动作——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冢原以9.9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单杠冠军的称号。这个创新动作,很快被国际体联命名为“冢原空翻”(我国俗称“旋空翻”)。从此,体操动作开始了多周空翻加转体——“旋空翻”时代.

5. 不懂规则吃了亏

1949年以前,奥运会体操比赛没有统一规则,弄得运动员不知所措。例如,1932年日本队首次参加奥运会体操比赛,在跳马自选动作比赛时,队员近藤第一次试跳得了25.6分,排第二位。第二次试跳时,近藤起跳有力,推手快,腾空高,比第一次试跳还好。场上热烈鼓掌,队员之间握手祝贺,满以为满操胜券。但出人意料,三名裁判一共才给了13分。场上局势一下子急转直下,近藤没得到名次。日本队教练怒气冲冲向裁判提出抗议。经解释才知道,自选动作的两次试跳,动作不能相同。还有一次是1952年奥运会,日本选手小野与另一选手同获跳马第3名.第二天报纸登出的照片,却不见小野领奖。原来小野不懂得国际规则中关于得分相同并列领奖的规定,而是按照日本规则以为自己是第4名。所以当天发奖时,小野正坐在观众席上。

6. 人场卷决定了奥运会金牌

在第16届奥运会跳高比赛中,美国19岁的黑人运动员丘马斯战胜所有对手,获得了冠军。然而,这项冠军却来之不易,因为在强手如林的美国,人们并没有把丘马斯放在眼里。奥运会前夕,他的教练让他参加选拔赛,也只不过让他去试一试,对他并没有抱什么希望.因此,当他去参加选拔时,竟然找不到教练和领队,运动场又把守森严,把他拒于门外,入场卷又十分昂贵,怎么办?无奈,他只得自已买票进去。进场后,发现跳高比赛就要开始,他甚至连准备活动都来不及做就投入了比赛。结果他竟以2.136米的成绩夺得了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淘汰了他曾经崇拜过的一些强手,获得参加16届奥运会的权利。一张入场券就这样换来一块金牌、一个冠军。

7. 无效的撑杆跳

在美国圣路易城举行的第3届奥动会上,日本选手富达依在撑杆跳高比赛时,采用了一种所谓的新颖技术。他把撑杆垂直坚立在横杆下,然后迅速顺杆用两手爬上顶端,轻而易举地越过了横杆。裁判员当即不予承认,要他重跳。可是富达依只是慢吞吞地助跑几步,又爬上杆去越过横杆。裁判员仍以犯规处理,但是遭到了日本领队的强烈抗议.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类似情况,后来在撑杆跳高的规则中明确规定:比赛时,运动员必须持杆直线助跑,单脚起跳,两手不得在杆上移动。

8.五花八门的起跑姿势

在1896年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上,还没有统一的起跑姿式.运动员们有的站着,有的双手叉腰,有的弯腰像抓鸡那样伸开臂膀……只有20岁的美国人托马斯在地上挖了两个坑,双手扶地,两腿前后分开,高抬臀部准备起跑.他的动作在当时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和哄笑。但是,这就是“蹲踞式”起跑的雏型.枪响之后,由于托马斯的姿势合理,比那些紧握拳头、仰头挺肚、咬紧牙关、全身紧张的运动员占了优势,所以他以12秒的成绩夺得冠军.数年以后,这种起跑姿式就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9.第一次掷铁饼就夺得了冠军

古希腊伟大的雕塑家米隆的艺术珍品《掷铁饼者》,把古代奥运会上铁饼运动员的雄姿风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第1届奥运会的铁饼比赛,仍然采用像雕塑那样的古老姿势。运动员站在一个高出地面2英寸的圆圈内,手持重量为1.932公斤的铁饼,进行原地投掷。比赛开始不久,希腊人就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时,在场的美国运动员,18岁的加列特,对这个初次见到的项目发生了兴趣,当即模仿着希腊人的姿势掷,竟然出人意料地取得了第1名.顿时,全场目瞪口呆.从此,开始了美国人长期垄断这个项目的局面。

10.汤普森找鞋

英国著名田径运动员戴利·汤普森在赫尔辛基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夺得了男子十项全能冠军后,由于心情过于兴奋,不禁把自己的跑鞋扔向了观众席。事后他懊悔莫及。为此,在一家芬兰的报纸广告栏里登了一则《寻鞋启事》,请求拾鞋者把鞋回赠给他。理由是:他就是穿着这双鞋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2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欧洲田径锦标赛上以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获金牌的。这双跑鞋帮他两次打破世界纪录,他要作为永久纪念。

11.金牌纠纷

1908年在伦敦的奥运会马拉松赛中,来自意大利一家糖果厂的工人多兰多在距体育场3公里的地方赶上了最有希望获胜的南非运动员赫弗逊,首先进入体育场。几万名观众纷纷站起来热烈鼓掌欢迎。他为之一惊,突然意识到他的气力已经用完,跨了几步就跌倒了,医生和裁判员向多兰多围拢过来,有几个人扶他站起来让他继续跑步。在这最后395码赛程中,多兰多跌倒、被扶起共有4次。美国运动员约翰·海斯正好跟在多兰多的后面到达了终点线。英国人想把金牌授予多兰多,但是美国提出了抗议.多兰多被剥夺了冠军资格,住进了医院。后来,英国女王还是奖给了他一只金杯。

12.忘乎所以的长跑选手

古巴运动员菲利克斯·卡瓦查尔的名字尽管没有列入奥运会冠军的名单,但是他作为1904年圣路易奥运会马拉松赛的参加者也值得一提。菲利克斯是一位邮递员,为了凑钱买船票到美国去,他在哈瓦那市中心表演跑步,向围观的人乞讨,在去美国的路上,他的旅费又在船上掷骰子输光了.在马拉松赛即将开始时,菲利克斯穿着皮鞋、长裤、长袖衬衫出现了。他虽然是第一次跑马拉松,他的力量却分配得相当好,在跑了一半多的路程后看来很有希望取得胜利。后来,他看到一个结满苹果和梨的果园,于是他拐了进去吃了个痛快,在返回马拉松路线之前还跟观众聊天,最后跑到终点时他是第5名。

13.趴在地上观察的裁判员

第15届奥运会上,因竞走运动员犯规得较多,加之没有先进的摄影技术,裁判只得趴在地上仔细观察运动员的腿部动作,才能做出公正的裁判来。即使这样,最终也未能杜绝犯规现象。

14.安静地控制住自己

在田径运动的历史上,黑人运动员对跳高的发展曾起到重要作用。美国的约翰逊在这方面可是说是先驱者。选拔赛上他以2.07米创世界纪录,在第11届奥运会上表演了“俯卧式”跳高技术;但他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能安静地控制自己.当时有40个人参赛,时间拖得很长,他每跳过一个高度,就盖上毯子睡上一觉,以至横杆升到2米时,裁判叫他的名字,他居然已经睡着了.最后,他以2.03米获得跳高冠军。

15.从草药汤到兴奋剂

追溯历史,古代奥运会在希腊问世时就有随身携带用草药熬成的汤汁。据说在赛前服用能提神醒脑。可是真正借助化学药物提高成绩还是在1904年,当时名叫海克斯的美国马拉松冠军,在途中总是要往嘴里猛灌含有兴奋剂的白兰地。1954年,作为奥运会长跑金牌获得者的美国运动员卡洛夫在结束运动生涯后,曾向公众透露了取胜的内幕,原来卡洛夫幼年时患过小儿麻痹症,致使左臂丧失力量.为能在长跑比赛中压倒群雄,暗中在家里参考药书,配制兴奋剂药服用.这些所作所为当时并不怎么为人所注意.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一场悲剧震动体坛.公路自行车团体赛正紧张进行,丹麦选手叶森拼命蹬着车轮试图超越对手,就在转弯处突然从车上摔了下来,在抢救过程中,医生验血时发现他注射了超量的兴奋剂。叶森的死亡敲响了警钟,于是法国和比利时在1963年和1965年制定禁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法规,可是为时已晚,很多运动员滥服化学药物已习惯成自然。1980年著名的朵尼克教授发表了一项发明成果。通过测量人体内雄性激素的指标能简单有效地判定是否服用过兴奋剂。受国际奥委会委托,朵尼克对同年举行的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选手进行尿样复查,检查结果叫人膛目结舌,所有金牌获得者的10%都在不同程度上服用过化学药物。

16.控告裁判的哈里

联邦德国的哈里,有着惊人的反应速度,在起跑中要比对手们快0.07-0:1秒,因此,往往被误认为有偷跑的现象,他曾以10秒的成绩打破100米世界纪录,但人们不相信这个成绩的真实性,甚至遭到裁判的否定。为此,他十分恼怒地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给予公正的裁决.结果组织了专门的仲裁委员会,更换了所有的计时员,让哈里再跑一次。他果然名不虚传,又以10秒的成绩结束了全程。从此,才确认了这项世界纪录。这个纪录在当时是令人生畏的。

17.黄蜂“出力”夺桂冠

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奥运会上,公路自行车的争夺非常激烈,在离终点最后一圈的时候,谁都无法判断哪个队将摘取桂冠。就在这紧要关头,意大利队队员安东尼奥·巴依雷蒂的右腿突然被黄蜂狠狠地蜇了一下,他担心由于这一蜇可能会引起右腿肌肉麻痹,于是拼命猛蹬车轮向终点冲击,他的队友们,也紧紧跟着,寸步不离.这样,意大利自行车队第一个到达终点,赢得了冠军。

18.马拉松式的摔跤

摔跤比赛在60多年前,由于只是以能把对方摔倒并使其双肩着地为胜,而没在时间上的限制,因此就产生了马拉松式的摔跤比赛。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上,俄国的马尔亨·克列依与芬兰阿西卡宁较量,从上午10点30分,一直摔到晚上11点钟,除了比赛中的间歇时间不算,他们持续比赛的时间长达10小时又15分钟,最后才由克列依取胜。另外一对选手是瑞典的阿尔格伦和芬兰的鲍林,他们在古典式中量级的摔跤决赛中,也苦战9个多小时还不分胜负。裁判员累得头昏眼花,气喘吁吁,只好终止比赛,两名对手并列第一。以后,国际摔跤联合会才想出办法,改变规则,限制比赛时间。

19.饮酒败阵

第1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有的观众由于缺乏常识,居然在途中给运动员敬酒,以致造成了有些运动员饮酒过量,醉意朦胧,影响成绩。法国人列尔米捷饮酒后,因体力不支离开了队伍。接着是这届运动会800米和1500米的冠军——澳大利亚选手福来克,他在距终点还有3公里时,也因喝酒过多败下阵来。

20.把拳击手抬上了裁判桌

在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拳击比赛中,乌拉圭运动员巴齐里奥·阿尔维斯和美国运动员艾奇·德崇索思相遇,裁判员明显地偏向美国人,错判阿尔维斯为输,引起了观众强烈的不满.一些人怒不可遏,在一片叫骂声中,把阿尔维斯抬到裁判委员会的桌子上,使裁判委员们十分狼狈.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拳击裁判员拒绝与东道主英国人合作,波兰代表退出拳击裁判委员会,国际拳击爱好者协会主席格列英提出辞呈,并说“拳击竞赛时,裁判委员会里发生这种事情是不成体统的。”

21.裁判疏忽掉的冠军

1932年奥运会的男子铁饼比赛,闹了一场笑话.法国选手诺尔一挥臂把铁饼扔出了50米外,理应打破当时的奥运会纪录。遗憾的是场上裁判员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看清楚诺尔的动作,被判作无效,并给诺尔增加了一次投掷机会,但是这一次诺尔没有掷出水平,结果金牌被美国人德逊获得,成绩为49.48米,也打破奥运会纪录。

22.观众鼓错了掌

在400米跑的角逐中,获决赛资格的6名运动员,美国占了5名,按程序表的安排,决赛是在星期天举行。3名美国基督教徒放弃决赛而去作礼拜,这样由2名美国选手和一名德国选手互相角逐。由于美国选手马克西·朗的运动背心与巴黎赛马俱乐部的颜色标志一模一样,当其以49秒4的成绩首先到达终点时,法国观众误以为是本国队员,于是热烈鼓掌。此后,为区别各国运动员从1908年第4届奥运会开始,各国运动员才统一穿着自己国家队的队服出现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

23.父子同台受奖

1908年第4届奥运会上,随着“砰、砰”的枪声,射击场传来一则趣闻。在“跑鹿”单发比赛中,一个银须飘拂的61岁的老者奥·斯万以25环成绩把金牌捧走,令一个个年轻的选手目瞪口呆。除此之外,他还以38环的成绩获双发射击铜牌。在团体赛中,他又与他的儿子阿·斯万并肩作战,为瑞典队获得冠军作出了贡献.父子俩同登奖台受奖,一时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奥斯卡尔·斯万是个狩猎好手,儿子阿尔弗雷德·斯万受其父之影响,对狩猎也入迷。父子俩常出没于崇山峻岭猎获走兽飞禽。长年的狩猎使父子俩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于是双双入选国家队.老斯万名不虚传,娴熟的射击技巧,沉着、冷静、准确的击发使人钦佩。4年后,奥运会易地斯德哥尔摩,斯万父子重登行程。老斯万银须更白了,但他精力仍不减当年。而33岁的小斯万更成熟了。“跑鹿”单发比赛时,老斯万终因年事已高,眼力不济,冠军易于手斯万。但团体赛时,老斯万重振精神,和儿子及另2名队员共同努力,为瑞典队蝉联冠军。父子俩再次同台受奖,这在奥运史是仅有的。1920年,年已“古来稀”的老斯万不服年迈,最后一次与儿子参加第7届奥运会,获得团体铜牌。老斯万被列入奥运会年龄最大的冠军之列。

24.奇特的“半金半银奖牌”

美国女子田径队在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以绝对的优势夺得6个项目中的5枚金牌。才华横溢的18岁选手迪德里克森小姐,虽然刚刚步入青春年华,却早已在运动场上声名遐迩了,她多次荣获美国冠军和世界冠军,还是一名杰出的高尔夫球选手.迪德里克森不仅擅长跑,更能投,还能跳。在本届奥运会上,他以特有的跑技和投技,把新设立的80米栏和标枪两个冠军夺到手中,并创造了80米栏11秒7和标枪43.68米的奥运会纪录。之后,也又与队友希利角逐跳高场.两人互不相让,同以1.657米成绩创女子跳高纪录。当时裁判认为迪德里克森过杆时,是头先过杆,属于技术犯规,成绩被宣布无效。后来迪德里克森提出抗议,裁判撤回原判,改判她获银牌。这对赛场上的对手,赛场下的好友,为表示她们的友谊,把奖牌各切割成两半,焊成半金半银的奖牌,各持一枚。这一举动,闪烁着比金牌更夺目的光辉。

25.悔之莫及的妄动

19岁的澳大利亚女选手弗雷泽,在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上连获100米自由泳和4×100米自由泳接力2枚金牌。在以后的第17,18届奥运会上,她继续夺得100米自由泳冠军,并在第18届奥运会上,突破了100米自由泳1分大关。另外她还在其他项目中获得4枚银牌。这位天才的“水上女飞人”曾12次破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最好成绩是58秒9;4次破2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最好成绩是2分11秒6.在东京奥运会上,她的一个幼稚举动毁掉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她跳进护城河爬过日本皇宫的篱笆,想把高高升起的奥运会五环会旗偷下来留作纪念,结果当场被抓获.奥运会官员罚她停止比赛10年.此时,弗雷泽万分悔恨,否则她将会获得第5枚奥运会金牌。

奥运会让人震惊的事(奥运会趣闻)(1)

奥运会让人震惊的事(奥运会趣闻)(2)

奥运会让人震惊的事(奥运会趣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