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如此喧嚣,我们却总想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静土。有时走进山林听风,有时倚门看雨,有时独酌一杯,听听音乐都也能让暂时释怀。而有人则喜欢焚一缕馨香,在呼吸间抚平心中的烦乱,当下便拥有内心的宁静。

焚香自古以来就是让人身心自然宁静的一种方式。古人读书常以香为友,以诗会友,以棋会友,古人的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第一件雅事 -- 焚香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1)

焚香有禅意,风雨不惊心

香者虽然多为祭拜之用,古人多以焚香来祭拜和静心。喜静之时,总会燃上一道香,随着清雅的气味弥散,进入一种清静幽然的心境中。

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只香几,上置三足香炉,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致金銮殿内香烟缭绕,香气四溢,使人精神振奋。古时的诸葛孔明,弹琴时不仅有童子相侍左右,而且常置香案,焚香助兴。古代文士淑女操琴时焚香,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幽静风雅的氛围。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十分青睐焚香静坐和修身养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十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

第二件雅事 -- 抚琴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2)

古琴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文人的重要乐器。说起古人的音乐生活,让人想起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崇尚老庄之道,经常聚会竹林,接近自然,饮酒赋诗,过着充满音乐和诗意的生活。

这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乐器,至今仍然被弹奏着,奇长而富有生命力。魏晋大琴家嵇康在《养生论》中云:“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这就是所谓“心静自然凉”,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用乐如用药,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也与中草药物一样,能使人与炎炎夏日中,静心,静气,自然凉。

第三件雅事--对奕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3)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用下棋来消遣娱乐,他们同时也锻炼了全局考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所以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

笠翁《闲情偶寄》有云:“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

但是观棋也有难过之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第四件雅事--读书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4)

“红袖添香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闲人读闲书,可堪比上界真人,仙福无边矣。以前虽明字义,但践行的少,视如不见。后历经世事磨练,终信之不疑,以读书为第一乐事。要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以明理,可辨美善真。读书以求智,可利家国民。读书以修身,可戒贪痴嗔。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开智。

除有字书外,更需读无字之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的风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与“读书”、“藏书”、“写书”有关的古不乏其处。

第五件雅事--赏画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5)

赏画,能使人的心境沉入到艺术的氛围中受熏陶,使人生增长见识之余,又心旷神怡,是心病的“精神疗法”。

欣赏中国画,可循着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文学艺术特质以及中国画色彩魅力等途径,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逐步展开、深入。首先要自己平心静气地直观地去感知画作本身,随后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涵,最终通过联想再造新的意象。要完成这一欣赏过程,需要敏锐的直觉,需要情感与想象,需要观赏者的主观态度,亦需要理性、确切的知识,需要中肯的判断。惟其如此,方能领略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和气韵风神,陶冶情怀。

第六件雅事 ---撷花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6)

花天生丽质,肌肤娇嫩,芳香扑鼻,美丽绝伦。当你劳累烦闷之际,或漫步荒郊花丛,或流览园中花景,往往会让你精神为之一振,从心底唤起许多美好的回忆。在繁花盛开的春天,人们或散步,或踏青,或郊游,追寻的是春天的脚步,享受的是春花的乐趣。人们惜花爱花赏花种花,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于是豪宅中有了花园,居所前有了盆景,广场上有了花坛,就连会场四周都有了花的鲜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花,赏花已成为人生乐趣。现代人爱赏花,古代人赏花更盛行,花开时节,凑热闹的人特别多,赏花还须趁早呢:“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中早春》)百姓爱赏花,文人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然而,一般人赏花,只注重花的色彩和姿容,让花的艳丽与芳香滋润心田。而文人赏花则有了更深层次的境界。他们才思敏捷,胸怀阔大,往往能从花中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直面桃花,便想象万紫千红。赞赏夏荷,便欲“出淤泥而不染”。兰花面前,能闻到空谷幽香。古人以花喻人,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

赏花,是诗意的开发,是情怀的扩展,是愉悦的追寻,是美好的期望。当你置身于万花丛中,胸中就会有一股激流在涌动,血脉中就会有一种生机在勃发,脑海就会有一种梦幻在萌生,青春的活力就会渗透全身,你突然间就会觉得年轻了许多,心中的愁结舒展了,眼前的道路宽畅了。

第七件雅事--品茗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7)

茶无贫富,也无贵贱,可以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日常点滴之中。是以茶解渴清心,还是以茶明性修行,表达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其实境界各异,谈不上高下分别,每个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诉求与安顿,能否得道,全凭悟性。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第八件事 酌酒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8)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是酌酒的浪漫。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往今来古人写下了许多美酒的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古今智者,大多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认识世界,彻悟人生,修炼自己的品性。

第九件雅事---侯月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9)

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喧闹的都市迫切需要一些清雅来装扮,我们何妨静下心来,学一学古人焚香试茶候月临帖。候月,在晚上与月亮来个约会,沐浴在月光中,享受着此番良辰美景,情怀亦如水般温柔。夏天的晚上几个小伙伴一边吃着小点心一边赏月也是别有一翻情调。

第十件雅事---寻幽

古人四十二件雅事(古人的十大雅事)(10)

试着想象一个清晨,漫步到古老的寺院外,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明净的山光,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大自然永远拥有的,都是顺理成章的自由。比起喋喋不休的红尘,它的博大无言总能安抚人心。

摒弃红尘,与大自然一同静默,这是寻幽的浪漫。古人重修身格物,陶冶情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既有入世的理想主义,也有出世的豁达心境。

而风雅是源自内心的一份宁静、淡泊,从忙碌中抽身,于纷繁杂念处,留一分闲适的空间,宋人苏东坡诗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若无闲心,雅何以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