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教育电视台策划、制作的大型访谈类专题节目《一校之长》播出。节目聚焦上海及全国优秀校长,关注上海及全国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在最新一期节目中,嘉定区第一中学校长管文洁受邀访谈。


吴泾实验中小学的校长(嘉定区第一中学校长管文洁)(1)

管文洁

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科•嘉一教育集团理事长,兼任上海市嘉一实验高中、实验初中校长,上海市教委普教系统党建研究会高中专委会副主任,嘉定区第六次、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曾获上海市第六届科研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校长、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最具风采校长、嘉定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嘉定区首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嘉定区优秀共产党员、嘉定区十佳校园长等称号。

吴泾实验中小学的校长(嘉定区第一中学校长管文洁)(2)


通过打造“安静而丰富”的校园,着力培养师生内在的精气神,已成为嘉定一中尤为重视的目标。由此,“自信的生态”逐步建立。在嘉定一中,孩子们学会追问:我是谁?我的优势在哪里?我可以有怎样的突破?我可以为这世界做怎样的贡献?“这是哲学里自我认知、自我超越的一个命题,我们所有的嘉一人,要用三年的时间去回答这个问题。”管文洁说。


对此,管文洁和大家分享了一名考进上海交大的学生高中三年的心路历程。这名男生初中时期成绩不错,可惜中考发挥失误没能考入心仪学校,因此刚进嘉定一中时,难免抱有遗憾沮丧的心情。然而在“安静而丰富”的校园里度过了1000天的高中生活后,他向学弟学妹讲述了自己1000天里难忘的校园生活片段:既有自我挑战,也有团队合作,既有精益求精的追求,还有头脑风暴的历练。

实验楼下,我想起当初为做研究性课题,泡生物实验室的青涩时光;


在天台,我们为了艺术节上的舞台剧演出精益求精,每天坚持练舞;


办公室内,我与任课老师“挥斥方遒”,探讨问题;


足球场上,我和校足球队的队员们顶着烈阳,为了胸前的校徽,奋力奔跑,最终获得了冠军……


知能、理解、应用
真正激发内驱力


对于学生学习目标而言,管文洁认为,培养孩子学会“知能、理解和应用”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诠释。


“两年前,上海教育电视台曾到我们学校拍摄了一部专题片,挑选了新高考后体现综合素质培育成果的学生案例,那正是我们学校通过综评被复旦大学录取的小王同学。他其实是踩着综评线进入复旦的,但在面试环节获得了满分。”说起这位“逆袭成功”的小王同学,管文洁表示,着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快乐学习。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这些知识是为了什么?不仅仅是为了高考,不仅仅是为了上一个好的大学,更重要的是让个体的生命不断地丰厚起来。”管文洁认为,第一层面的“知能”是为了构筑孩子学习的底层逻辑,这个逻辑站稳了,才能踏实走向第二层面“理解”(链接现实世界解决现实问题)和第三层面“应用”(知识的迁移和创造)。


深入到学习方式变革的具体做法,管文洁介绍,多渠道知识信息的输入、深度学习、头脑风暴、多元评价……这些都是嘉定一中在学习方式变革中的创新做法,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激发孩子真正的内驱力。


“其实高中三年,孩子的时间都是特别紧张的,被动学习可能会有高产出,但是它既痛苦,又没有可持续发展力。但若孩子们找到了自己为什么学、要怎么学,那么他们便会发挥令人惊讶的潜力。”因此,管文洁表示,每次她看到很多孩子利用碎片化时间做完作业后,还愿意一头扎进实验室,自己就很感动。


重视科创教育

开辟个性化学习新途径


“在科创这块学校特色发展工作上,我们着力在‘贯通’这两个字上,因为科创的价值不应仅仅局限在高中三年,所以我们上接的是大学和中科院,下接的是初中和小学。”


管文洁领衔“嘉懿课程育人体系的再设计与实践”“基于理解的逆向设计应用研究”项目,借力上海市第三轮课程领导力项目,以“育人课程”“学习课堂”实践研究为抓手,开辟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途径,让学生在建构学科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培养链接世界的能力。学校先后与多所高校签约共育创新型人才,成为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优质生源学校。


吴泾实验中小学的校长(嘉定区第一中学校长管文洁)(3)


“把高校的科创课程引入高中,再将高中的科创课程全部下延到初中和小学。”管文洁介绍道,“在我们集团,经常可以看到高中生在小学课堂里做老师,带着初中生做数学建模、机器人设计……我们的科创教育,力求课程内容和实施路径的双重丰富。”


但管文洁对科创的理解远不止此:“科创是什么?我不认为它只是科技创造发明,我认为其中最本质的东西是通过做科创项目,孩子们会知道,我每天都可以更新自己,这是最重要的创新。第二,他可以获得成就感。为什么有的孩子钻研数学题特别有成就感,因为那种别人做不出的题目他能做出来,就会产生成就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成就感能促使人‘钻进去’。那么在科创的过程中,孩子更容易达到这种状态。”


老校变革焕发新活力

家校共育获认可


管文洁来到了嘉定一中以后,既为这所百年老校教师们的务实所感动,同时也积极思考如何拓展老校的创新能力。


得益于曾在区教育学院主管全区师训工作的经验,管文洁在教师培养和管理方面,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更是一个‘助推力’。”管文洁说,“在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关键词:激励和挑战。”


吴泾实验中小学的校长(嘉定区第一中学校长管文洁)(4)


为做好这两个“关键词”,管文洁来到嘉定一中后,积极进行组织结构变革。“我们有没有帮老师搭建适合他们志趣能发展的平台?我们真的判断清楚每一个老师需要什么平台了吗?”管文洁不断地问着自己。她通过组织结构变革、振铎工程、挑战性项目、基于理解的逆向设计应用研究、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嘉懿青年后备人才研修工作室和嘉懿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等丰富多样的项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多维平台,让教师在这片沃土上找到自身的生长点并不断突破。近年来,嘉定一中教师的专业及精神成长有目共睹,深受同行及家长、学生的赞誉及高度认可。


吴泾实验中小学的校长(嘉定区第一中学校长管文洁)(5)


除了教师,管文洁也非常重视家校共育:“我们学校在做家校共育工作的时候,非常关注家长团体与学校理念的契合程度——不是强制家长们来契合学校,而是寻找共振,引发共鸣,并提供工具与策略。


因此,每年新生报到的时候,管文洁一定会给所有家长讲一课,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希望引起家长的共鸣。“其实无论是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我们要做的是一起研究如何慢慢退出孩子们期望独立成长的领域。”管文洁说,“支持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我们家校要共同解答的命题。”


“慢慢”是管文洁喜欢的一个词。“成人、校长、家长、老师……慢慢地退后、慢慢地退出;孩子们,慢慢地成为生命成长的主人;慢慢学会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随后慢慢突破自己……我想这正是我们家校共育同频共振的关键点。”管文洁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生命,而且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生命个体。”


管文洁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她用智慧和勤力,诠释了“安静”与“丰富”的内涵,始终坚守教育人之善,让教育的自然之美在嘉定一中绽放!

来源:上海嘉定

,